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主义的兴起对整个新闻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数字时代它逐渐转变成为以流量和点击量为核心的指标化新闻生产逻辑。美国媒体社会学家凯特琳·佩特雷在她的新书《一切适合点击的新闻》中,对传统新闻业和数字媒体在“流量至上”逻辑下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新闻记者在这种特殊的流量驱动逻辑下如何改变了自己新闻生产和内容写作的方式。这意味着新闻业需要重拾公共服务在新闻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融媒体成为新闻业研究的热门词汇.所谓融媒体就是汲取了各类媒介的传播优势,弥补自身缺陷,发掘自身潜力,从而扩大媒体的利用率.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遇到了强大的冲击,为顺应媒介融合时代的竞争需求,传统新闻业要针对专业技能进行转型和升级,运用VR技术所独有的强大"沉浸感",生产出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的VR+新闻.研究围绕VR+新闻和传统新闻业展开,旨在分析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新闻业转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9,(1):4-13
本文从宏观维度的新闻业年度变化,以及中观维度的新闻业行动者、内容、分发、受众等四个方面,以相关案例、事件和数据为基础,整体勾勒2018年中国新闻业的变化图景。总体上看,媒体平台化和平台媒体化是本年度新闻业的重要变化,新闻业发展的年度特点主要包括:1.新闻行动者方面,专业媒体、机构媒体、自媒体和平台媒体共生于新新闻生态中;2.新闻内容方面,短视频在严格监管下发展迅猛;3.新闻分发方面,平台化和智能化分发机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4.新闻受众方面,用户呈现参与主动性和表达情绪化特点。未来一段时间,平台媒体将比专业媒体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基于自媒体的“公众新闻”兴起,是新闻业媒介化的重要体现,它具有个体情感参与的个人导向生产理念。公众新闻采用的是一种以自媒体为节点的去中心化传播,议程设置转向民众议程,通过社交媒体达到了高交互性,最后根据公众新闻在生产和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范策略。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环境下,流量正在深度嵌入到新闻工作中,影响着新闻业的基础议题。既往研究多从劳动控制出发讨论流量的负面影响,本文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闻学的层级模型,通过深度访谈法,探讨流量如何影响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流程和组织文化构建。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已将流量正常化,这同时意味着主流媒体新闻品味的维系和权威身份的巩固,具体体现为媒体顶层设计中对流量的对抗式吸纳、编辑部对流量的策略性操控、从业者对流量的习得性无视。在以上三个层级中,媒体内部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经验会相互支持和强化,流量这一冲击性因素最终被收编于既有的新闻工作流程之中。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从经验层面重新检视了流量在新闻生产、新闻劳动与媒体组织文化中的位置,并基于主流媒体的经验材料还原了流量与新闻业关系研究的国家与社会语境。  相似文献   

6.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拓展了媒体的发展空间,新闻业也无法逃脱激烈变革的命运。通过回顾近年来新兴科技应用于传统新闻业的情况,重点从新闻的生产、传播以及接收三个层面介绍新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新闻业带来的变革,并探讨技术发展对新闻业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22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事件为观察对象,重点回顾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北京冬奥会报道与抗击新冠疫情报道等重大题材的新闻实践,从新闻生产、技术采纳与新闻业态三个维度出发阐述本年度新闻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归纳当前数字新闻业在平台社会语境下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从生产到传播各环节的“常态接合”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生产的平台化、触达技术的智能化、治理理念的生态化。数字新闻业的“生产-触达-治理”模式,是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常态接合”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新闻传媒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沟通的能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匡恺  刘勇亮 《中国出版》2023,(22):16-21
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平台逐渐走向规范化,形成了“数字媒体集群”,新闻环境也因此从去中心化走向再中心化。在数字媒体集群语境之下,媒体融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了更为深度的协作。但数字媒体空间的复杂性也给新闻业带来了众多挑战,虚假信息的传播、公众情绪的极化、新闻生产队伍的缩减,都在影响着新闻业的持续发展。面对数字媒体集群语境下的新问题,新闻从业者要以新闻为中心,锚定新闻业的回应之道。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互联网逐渐得到普及,社会化媒体迅速发展,传统的新闻生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传统新闻业发展状况不佳的同时,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望度却是越来越高."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新闻业带来了一场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数据新闻和可视化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无界传媒的数据新闻报道,分析了数据新闻的应用特点以及对于传统新闻生产的变革;媒体开展数据新闻报道的流程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兴起与发展给当下新闻从业人员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0.
高明勇的新作《新闻的逻辑》是他投身新闻业和职业评论写作十年来报刊文章的合集,全书52篇文章分为“新闻生产”、“职业训练”和“媒介素养”三辑,反映了一位媒体评论员和评论编辑对于当代新闻业和新闻评论运作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孙瑛 《编辑之友》2016,(3):93-96
对于新闻业来说,现在要准确判断或预见大数据技术将如何改变新闻业的走向,的确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至少目前我们已看到新闻生产所需的信息资源确已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因此新闻业务形态将发生改变也是大概率事件.目前,西方一些媒体正在进行机器人新闻的尝试,这也代表了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新闻业的主动探索,虽然这只是大数据在新闻业的一个初级应用,但它所带来的影响足以引起新闻从业者的警醒.鉴于机器人新闻方兴未艾,本文试图抛砖引玉,以期广大的新闻从业者共同对机器人新闻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真相是新闻业的“上帝之词”,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被质疑中。本文取径元新闻话语理论,以美国著名新闻主播谢泼德·史密斯的职业变动为窗口,透视美国当代新闻业的真相观念和自我呈现,并结合受众话语批判性地审视这种观念和自我呈现。研究发现,新闻业的真相观念有所变化且存在矛盾,但仍然将其建构为最高理想,并仍然以真相仲裁者的身份自居;但是,美国新闻业的过度商业化取向和结构性痼疾及全社会的认识论危机带来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也使有良知的媒体精英处境尴尬。本文的目的有两个:为理解美国当代新闻业的真相观念及其与真相的关系提供最新的观察;为理解当代公共传播现状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大量出现的现实条件下,媒体融合不断加深,各种新闻部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新闻编辑都在进行功能的转变,将自身的结构进行重构,以实现新闻业的发展。文章在媒体融合的视角下,分析媒体融合的状况,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实现的新闻编辑的转型状况,对于新闻编辑功能的转变提出独特的意见,促进新闻业的转型,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智媒是媒体的发展方向之一,人工智能对新闻业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机器新闻写作则是其中现象级的发展。处于机器辅助阶段的机器新闻写作具有时效性更强、长尾效应凸显、内容的模式化生产、新闻敏感度和亲和力缺失的特点。对新闻业的影响主要在于解放了新闻生产力,改变了新闻人的角色,为用户提供全局视野。而机器新闻写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则是人机协同。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日本新闻界里存在着一个能导致新闻业“自我毁灭”的特殊的组织体系——“新闻俱乐部”,这是一些由大众传播媒介机构中的特殊人物组成的帮会。这些组织的排他性和封闭性,妨碍着日本新闻业的发展。限制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区块链媒体是区块链技术给新闻业带来颠覆式重塑的产物,主要在新闻产制、媒体运营以及新闻治理三大板块发力,给媒介融合进程中的新闻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机制,对去中心化新闻网络平台的形成、数字版权库的构建、网络谣言防护体系的建立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之上对区块链媒体的未来应用进行了路径省思,以期望为未来新闻业发展带来新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媒体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下,传统的传播媒介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推动着新闻传播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的革新和优化。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传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不仅扩大了新闻业的受众群体,也让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这种新变化有助于新闻业提升服务质量。本文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分析现阶段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并阐述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关键事件意指能够影响新闻业运作模式,甚至可以动摇新闻业在人们心目中形象和地位的事件。这一概念肯定了新闻业的“不确定性”,即新闻业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在重要的阶段或时刻发生某种转向或是变化。新冠疫情也被西方新闻学界视为影响新闻业的关键事件之一,在疫情期间,新闻业的生产模式与其社会意义都发生了显著转变。本文通过使用“职业角色、新闻生产和新闻合法性”框架对西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透视西方新闻业在关键事件中发生的转变。尽管由于语境差异,中西方新闻业在新冠疫情中的变化可能存在些许差异,但全球新闻业的共通性又可以使我们通过对西方新闻业变迁的解读,重新审视中国新闻业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境遇和变迁。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21,(2):5-13
本文通过对"客观性"这一概念的深度辨析,以"客观性1.0"与"客观性2.0"为历史分期重新审视新闻专业主义,并以此为思想基础对当前的美国新闻业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新闻业以客观真实为原则组织起生产行为,这构成了新闻客观性的基础维度;然而,如何将记者本身的价值融入新闻生产之中,探寻一种更稳定、更具阐释力的新闻业,成为当前新闻业的另一核心任务。以这两种生产原则为基础,新闻业或许能够为我们理解并改善当前价值混乱、情感化的社会有所助益。文章进而提出新闻业应当在"后特朗普时代"的观念分裂中致力于坚持自身的专业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