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乔  赵淑清 《记者摇篮》2004,(10):52-52
对于新闻宣传,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宣传则主要是主体向客体灌输自己的主张。因而二者要“分家”。还有人提出,新闻报道要淡化政治,淡化宣传,多写不带宣传味的可读性强的所谓纯新闻。的确.新闻事业的特性是传播新闻,但传播什么,为谁传播,怎样传播。却具有鲜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孙柏文  韩英 《记者摇篮》2004,(10):62-62
“三贴近”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途径。“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3.
办一张报纸,像办一桌酒席:新闻如热菜,副刊若冷盘,广告似酒水。服务质量,就是真善美。  相似文献   

4.
对于我而言,此时此刻我已是告别18年理论工作生涯,跻身于新闻战线已届五年。  相似文献   

5.
新闻策划,实际上应该叫新闻宣传策划。新闻天天在发生,但不是每一个新闻在宣传中都有策划的必要。所以,新闻策划涉及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材。新闻素材选择恰当与否是新闻策划能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事实做策划呢?我以为,关键在新闻素材的“三性”:导向性、针对性、成长性。  相似文献   

6.
李振盛 《新闻传播》2004,(6):F002-F002
荣获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日常生活类”一等奖的《巴格达拉什德大街的咖啡店》,是一幅表现伊拉克战争中人们日常生活的优秀图片。作者布鲁诺·斯迪文思透过巴格达拉什德大街一家咖啡店的玻璃窗向外拍摄,画面前景是一辆停放在  相似文献   

7.
经历是一点点积累的财富。 有经历,才有成长。从事新闻这份职业整整11年,多数时间都在经历一种新闻人生。我曾经在沈阳日报60年报庆特刊上写了一篇标题为《经历成长》的小文,说:“责任是一名新闻记者应有的品质,激情是一名新闻记者应有的风度。”  相似文献   

8.
学哲学的时候,我们就了解到理论从实践中来要回到实践中去,量变产生质变,理论有两次升华的过程。同样,我觉得这一理论适用于我们对于新闻专业的学习。这里我就对如何走向实践,又如何走回课堂来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秦婧  徐婧 《声屏世界》2009,(6):34-35
一份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各个电视台共有大大小小的社会新闻节(栏)目270多个。为什么社会新闻受到如此的重视?在同质化竞争的今天,社会新闻该怎么与百姓的“口味”契合?本文将从怎样“讲故事”以及如何“说”社会新闻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电视鲜活新闻的"鲜活性"来源于记者所选取的题材,题材的"鲜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的"现场感"。鲜活新闻要有意味,耐寻味,给人以启迪和教益。鲜活新闻对于报道表现形式有着特殊的要求,需要在采访制作的各个环节,体现"鲜活"意识,凸显"鲜活"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05,(11):79-80
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广播电视现场直播报道管理的通知,广电总局下发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社科学术期刊界制定自律公约,“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研讨会在南昌召开,中国体育广播杰出贡献奖评选揭晓,青岛音乐体育广播开播……  相似文献   

12.
“关注民情、体验民生、畅达民意”,《浔阳晚报》几乎从创刊时开始就以“民生新闻”为主角,并且以本地“民生”这张底牌,有效地抵挡住了省城媒体的挤压,扩大了《浔阳晚报》的发行量,分割到了当地广告市场上的大份额蛋糕,从而成为九江市场上最有公信力的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13.
吴丰军 《新闻传播》2005,(2):48-48,51
近年来,新闻评论正悄然走下话语神坛,呈现出从严肃报纸向都市报下移的态势:首先,一些都市报新闻评论的成功引发众报群起仿效:其次,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的媒体评论专栏转载的精彩评论,更是对纸质媒体新闻评论的传播产生了放大效应。毋庸置疑,随着新闻源同化现象的日益加剧。“独家新闻”这张媒体竞争的昔日王牌已经风光不再,观点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言论已成为继新闻以后都市报竞相发掘的下一个富矿。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记者的职业定位是,有高尚的品德,有敏捷的思维,视野开阔,行动机智,有倚马可待、落笔成章的能力,地市报记者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不比大报有专门的分工,而是要成为杂家和多面手,特别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建设,对应读者对记者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04,(6):98-100
把舆论监督作为权力运行机制重要建设内容中央提出10条意见,中国成功打造主导网上新闻舆论的“主流媒体”,“中国”和“互联网”被列为未来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经济因素,中国广播影视业大举降低外资准入门槛,连接资本与媒体《中国期刊投资报告》近日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16.
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18时,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评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卢广拍摄的《中国河南艾滋病村》获得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武汉晚报》摄影记邱焰拍摄的作品《非典时期的婚礼》获得了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对中国新闻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但是烦恼也接踵而来,《非典时期的婚礼》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  相似文献   

17.
张吉顺 《记者摇篮》2005,(10):35-36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网络平台下独家新闻的锐减,新闻评论逐渐成为竞争的利器,因为相对于千报一面的时事新闻来说,新闻评论更容易做到独家。本论文结合中国青年报和南方都市报这两个时下比较前卫的报纸分析探讨了新闻评论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也结合沈阳广播电视报评论版(热门娱论)谈了娱乐评论也是广播电视报面临报业激烈竞争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列宁曾说:“在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所谓“一般的东西”,也就是指抽象的东西,如语言中的“天”、“地”、“人”、“山”、“水”、“花”、“鸟”等基本语汇以及由这些基本语汇构成的语法结构等。这本来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2006,(8):26-27
网络时代的记者素质;经济新闻的境界是时尚;网络管理:靠政府更要依靠群众;党报应多关注民生新闻;产经新闻报道要规避炒作;受众逆反心理对传媒的阻抗及应对;新闻更正的隐忧。  相似文献   

20.
党报无疑要宣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是,报纸不是文件,不能以上级向下级发指示的口吻,硬梆梆地罗列一二三四条。而是要按新闻规律,以平视的眼光,以促膝谈心的形式,让读者通过鲜活的新闻和精彩的评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的主张。因此,宣传要讲究艺术,报道要讲究技巧,千方百计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