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剑 《新闻世界》2011,(3):148-149
随着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社会新闻大量出现,这类新闻以关注民生、贴近性强,而为读者所赞誉。但随着报业竞争的愈演愈烈,不少报纸在报道社会新闻时,为了获得读者的注意,扩大发行量,过度突出此类新闻的惊悚性,以至于形成新闻伤害,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社会新闻必须突出人文关怀,而且应当贯穿于整个采编过程中,从稿件遴选、标...  相似文献   

2.
奇闻逸事、街谈巷议、天灾人祸、治安事件、交通事故……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此类“社会新闻“占据了很大篇幅,似乎这些就是社会新闻的全部内容。实质上是社会新闻的片面化和庸俗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新闻角度看,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发现”。事实上,社会新闻更需要“发现”。这种“发  相似文献   

3.
一条新闻的标题写得好丑,新闻效果不大一样。怎样给新闻写个好标题.无疑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近年来。笔者发现一些见诸纸媒的新闻标题往往让读者觉得不是滋味,个中原因虽然有许多,但突出的一个便是因为标题“裸”得离了谱!近从某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标题曰:“43岁女子卖淫供儿女上大学”。  相似文献   

4.
地方党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宣传工具担负着重要的宣传使命,如何让严肃的党报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它的社会新闻版块毫无疑问将重任在肩。社会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类别和新闻样式,除了是晚报和都市报的主角,也应该在党报的版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关注民生热点、关注基层民情、关注百姓心声,有意识地去发现、表现富有人情味的新闻事件,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多突出"人情味",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拉近党报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强党报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纯新闻"已然成为新闻研究的热词。在探讨"纯新闻"及其派生的理论亚代码时,发现"纯新闻"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理论假定,其利于观察新闻的本质正在于它的非纯粹性。人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一种话语关系,新闻话语成为反映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的重要话语形式,因此它并非孤立产生,而是由整个社会赋予;新闻叙述实际上是消息提供者、新闻工作者、读者、新闻传统共同努力的社会活动,它们合力定义了什么是新闻,一起构建了社会图景;新闻话语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一种模式,辩证地反映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社会新闻的采写技巧,一般情况下,社会新闻的采访要有一个计划,先采访什么、后采访什么,要心中有数,该计划在采访途中就应想好。而对于突发新闻,记者应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计划,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快速采访要想获得预期成果,必须运用新闻智慧。在社会新闻的写作过程中,要善于取舍,详略得当。要提炼出正确的主题。要在写作角度的选择,主题思想的确定,以及标题制作、语言文字的运用等方面,立足于社会新闻的特色,以求不失其社会味儿。  相似文献   

7.
彭石麟 《新闻窗》2006,(1):44-44
出于吸引读者的需要,我们的记者是很乐意采写社会新闻的。所以报纸上,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杂存,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8.
2007年,阜新市委书记姚志平在阜新晚报"社会版"上十几次作出重要批示,可谓前所未有,也极具指导意义。就此笔者从编辑角度,谈谈如何做好社会新闻。一、社会新闻要用人情味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采写社会新闻的记者,主要承担突发事件的采写工作,占有新闻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每天获得大量的新闻资源,并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才能保证突发新闻的采写工作,本人占有新闻资源的招法主要就是对特殊人群的占有。特殊人群的分类欲把握好新闻资源,必须有效地控制构成新闻资源的几个环节。因为新闻类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使得新闻资源的构成也比较复杂,从而对新闻资源的索取产生诸多难点和不确定性,本人曾经试将新闻资源构成简化为人、物和信息三个部分,即新闻资源是由发生和掌握新闻信息的人群及发生、表征或者贮存新闻信息的…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闻源或新闻现场是在居民小区里,多是居民身边发生的日常琐事或新奇、不俗的经历,即发生在社区里的社会新闻,是报道范畴进一步延伸的产物。随着报纸服务性的增强,社区新闻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新闻样式,成为报纸阅读的一个亮点,吸引记者与读者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李天德 《新闻界》2000,(1):37-37
愈来愈被受众关注的社会新闻是对社会诸多不良现象和行为进行批判鞭挞、揭露警示,以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弘扬正义、鼓舞民心。但是,作为电视社会新闻,近年来因报道细节失实或其他原因导致媒介受到指控,卷入诉讼的案件层出不穷。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做好电视社会新闻搞好舆论监督呢? 增强思想性广收线索分类处理 媒体对社会新闻的采集、编辑、发布,在强调信息真实客观的基础上,应当具有比较明确、深刻的思想性。在社会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一条社会新闻价值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新闻内容与读者的关系,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新闻与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12.
乐升 《传媒》2001,(2):34-34
当下,晚报多,晨报多,都市类报多,文化生活类报多,社会新闻也随之多起来。社会新闻多不是什么坏事,能使读者扩展视野,更广泛地了解社会生活。其中的问题是,有些社会新闻报道虚假的东西不少,读后很难让人相信。就在不久前,一篇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新闻以可读性强而成为平面媒体吸引读者、扩大读者率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日前各个城市平面媒体新闻竞争的态势来看,这种趋向会更为加重,甚至为单纯吸引读者眼球,片面追求可读性而不惜过甚投入近乎泛滥。如果片面理解可读性,不准确判断读者的接受程度,不考虑这类新闻产生后果的危害性和对社会的负面作用.势必让社会新闻走入误区,陷入一味猎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精华,是受众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标题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读者的阅读欲望。当下,新闻已进入读题时代,这对纸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以笔者十余年的社会新闻编辑工作经历,分别从简洁化、切题化、形象化、趣味化等角度剖析社会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新闻是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类别,社会新闻对读者来讲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却可以满足读者许多精神需求、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抓住这些要点看点做社会新闻,叫好又叫座,读者、纸媒都会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16.
董秦 《新闻知识》2001,(10):9-10
从晚报社会新闻演变的历史角度看,晚报社会新闻可分为批评性、歌颂性和生成性三类。历史地看,第一类的社会新闻诞生最早。代表作有40年代重庆新民报晚刊揭露的洋狗事件。此类社会新闻诚如邵飘萍所言,“对于社会中发生之事件加以深刻之观察,而发现其隐秘,以攻破社会之黑暗。……故欲知一国社会程度之高下,观其报纸所载社会新闻之意向,即可洞察其大概。”第二类歌颂性社会新闻大量诞生在建国后,名篇有新民晚报记者吴承惠采写的《他又走上了正路》等。建国后,我们给社会新闻所下的定义无不集中在这第二类。如丁世义:“社会新闻是以…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魅力在于"发现",即谁首先发现并报道了她。在实际工作中,有人总抱怨自己缺乏新闻敏感,对发现不了新闻苦恼不已。但如果从根本上看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诗泉 《新闻前哨》2004,(11):57-58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工作面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受到读者的关注。政法新闻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关系到社会稳定、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对于媒体记者来说,一方面乐意到出新闻的政法战线采写新闻稿件,另一方面,如果把握不好,便会带来方方面面的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同时,编辑也时常面临编排方式不同而导致  相似文献   

19.
在党报日趋讲求可读性的今天,党报社会新闻“如何区别于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在这一类新闻中发挥导向的旗舰作用”、“如何处理好与党报传统新闻的关系”等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笔者仅以《河北日报》近期新辟社会新闻专栏中发表的几篇读者关注度较高的稿件做一点浅析。 今年8月15日开办的“社会之窗”,为《河北日报》重要新闻版(第二版)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刊载社会新闻的专栏。稿件全部由总编辑及主管副总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新闻对晚报、都市报来说,可谓是“看家本领”。这类报纸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老百姓的重要精神食粮,每天版面上大量好看、可读、有趣的社会新闻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新闻贴近社会、贴近民生、民情,能够激起读者某些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但如今在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以及新的舆论宣传环境下,传统社会新闻的操作方式受到了挑战,新形势下社会新闻报道该如何创新与突破,才能继续成为晚报、都市报吸引受众的“王牌”,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