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设a>0,b>0,那么2/(1/a+1/b),(ab)(1/2),(a+b)/2,((a~2+b~2)/2)/(1/2)分别叫做a,b的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及平方平均数,我们可以得到下列不等式(2/(1/(a~2)+1/(b~2)))(1/2)≤2/(1/a+1/b)≤(ab)(1/2)≤(a+b)/2≤((a~2+b~2)/2)(1/2)≤(a~2+b~2)/(a+b).  相似文献   

3.
统计学界把平均数按照计算方式不同分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数值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文章通过实例分析,阐明三种数值平均数并未涵盖所有数值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增加一种比值平均数.同时对四种平均数的运用方法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归类,以解决实践中经常误用平均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平均数的计算,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有一些实际问题中,光考虑普通的平均数不是很科学,还要考虑每部分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起的作用就越大,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一组数的加权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当实际问题中,各项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两者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调和平均数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平均数使用,提出了将调和平均数归入算术平均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运用平均数来解决实际问题.若对于两个数a、b,我们把a+b/2生尹叫做a和b的算术平均数,简称为平均数.但在有些情况下,上述平均数的概念不适用,而必须运用加权平均数或样本平均数.  相似文献   

7.
统计学中的平均数显著性检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领域中。本文旨在通过阐释这种假设检验的原理、步骤及相应的实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问题,以更好地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8.
对 x≥0,y≥0,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平方平均数满足2/(1/x 1/y)≤xy~(1/2)≤(x y)/2≤(x~2 y~2)/2~(1/2).这是高中数学最为经典的基本不等式关系.在物理的最值问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关系式来求解.下面就是应用以上基本不等式关系来求解物理中的最值问题.例1 如图1所示电路图中,R_1=2Ω,R_2=3Ω,滑  相似文献   

9.
颜志刚 《韶关大学学报》1994,15(4):46-51,64
本文介绍了各种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阐明了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一个不等式的微分证明,并以此不等式出发,推出了一些著名的不等式。  相似文献   

11.
平均指标不论在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及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平均指标的涵义、种类、确定方法、各类平均指标的适用条件、如何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各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几种平均数与方差的定义,得到了关于方差的两个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于实例通过对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比较,对两者的应用范畴做了系统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资料,采用合适的平均数度量,以解决实践中对几何平均数的误用。  相似文献   

14.
从相对影响角度看,在极端大值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量灵敏,几何平均数次之,调和平均数最不灵敏,在极端小值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量不灵敏,几何平均数次之,。调和平均数最灵敏,从绝对影响角度看,在极端大值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最灵敏,在极端小值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最不灵敏,几何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灵敏程度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统计指标是统计学的重要概念,笔者从分析带有“平均”字样的一些统计指标的算法,将它们按数学结构予以归类,并阐明它们的意义、运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程包括统计原理 (前七章 )和国民经济统计两大部分。该门课程内容杂、公式多、令广大考生较为头痛。但若能提纲挈领、抓住主要内容 ,相同或类似之处能有机结合 ,学习起来定能事半功倍。本文仅谈一谈两类平均数的学习。统计原理部分应用平均思想之处比比皆是。最直接使用平均方法的是静态平均数 (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和动态平均数 (第四章 )。在学习这两部分时 ,除了明确两类平均数的不同点 (如 :计算依据不同、所平均的差异不同、说明的一般水平不同 )之外 ,把重点放在两类平均数的相同之外更为重要。从相同之处看 :两…  相似文献   

17.
巧用几何、算术均值不等式证明某些有关正整数的数学问题时,往往可使问题变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享受数学的简洁美。本文通过对若干数学问题的证明,体现了几何、算术均值不等式在证明有关正整数的数学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就算成功了一半。在讲授“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这节课时,课前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一种是按教材顺序,先给出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义,接着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先提出问题“如何用一条长100米的绳子,  相似文献   

19.
均值不等式链的一个图形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均方平均数,在二维时有如下均值不等式链: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给出利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关系求两函数和或积构成的函数的极值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