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二月一日,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三百多年前,郑成功“叱咤天风镇海涛”,挥师东渡,驱逐了侵占我国领土台湾达三十八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归祖国版图,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事件,而且对开发和发展台湾经济,也是极其重要的转捩点。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之际,探讨他在台湾实施的经济政策,对发展台湾经济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1662年2月1日,郑成功在台湾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的战斗,彻底击败荷兰侵略者,强迫他们在投降书上签字,从而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殖民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取得辉煌胜利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的民族英雄,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荷兰是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势力,台湾汉族高山族人民反对荷兰占领台湾的斗争三百年前,郑成功与荷兰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的时侯,西方殖民主义者到东方来掠夺殖民地、从事资本原始积累,已有一个半世纪以上的历史。他们的脚步踏上东方的领土以后,亚洲随即出现大批殖民地。印度的  相似文献   

3.
一、官方和民间的评价 郑成功是我国最早一位反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民族英雄。他的业绩集中反映在他的一首诗里:“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正因为如此,他成为我国最早反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英雄和开发台湾的先驱,而他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为我国台湾的发展奠定了始基,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可以彪炳千秋。不幸的是,郑成功惨淡经营台湾,正处于明清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历史上,有一位举世闻名的爱国将领,杰出非凡的民族英雄。他就是三百多年前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的郑成功。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年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瑩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琉球”。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  相似文献   

5.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人豪杰。在台湾历史上,郑成功的崇高地位更是没有人能够与之比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业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郑成功名字的由来 郑成功原名森,还有一个名字福森,他的母亲是一个中日混血的女子。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海上冒险家,与日本,台湾都有密切的关系.郑成功出生于日本,7岁后回到福建南安县原籍,15岁考上秀才,被时人视为“命世雄才”,“奇男子”.但这时的明朝已是奄奄一息、岌岌可危了。1644年,郑  相似文献   

6.
正郑成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以武力驱逐外邦入侵、收复台湾而名垂千古。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历史事件。郑成功,原名福松、  相似文献   

7.
祖国杰出民族英雄郑成功在1661年4月21日(明永历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率军自大陆东南的金门岛料罗出发,终于在1662年2月1日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祖国领土台湾。根据荷兰人的记述:早在1646年郑成功起义抗清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长崎分公司就接到消息,说他已经“把目光移向台湾”;1652年一个耶稣会教士从中国到巴达维亚时,曾警告荷兰东印度公司,说郑成功正在时刻准备收复台湾,因此巴达维亚评议会曾函告当时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长官,要他“继续准备防卫,并随时提高警惕”。荷兰殖民者自知侵占台湾的非法,中国人民一  相似文献   

8.
谭维 《湖南教育》2004,(10):41-41
教《郑成功》时,我发现一位学生在课上十分投入地“修改”课本上郑成功的肖像画。他在郑成功的眼睛下面画了几滴“眼泪”,画完后还颇为满意地展示给同学看,引得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教室里顿时乱了套。当时,我正津津有味地向学生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见此情  相似文献   

9.
施琅对统一台湾及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我们刚刚纪念过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的三百二十周年;今天又迎来了康熙重新统一台湾的三百周年纪念。这是中国历史上两曲同等重要的爱国主义的壮丽凯歌。当我们隆重纪念康熙这一不朽功烈之际,决不能也不应忘记,如实地评价当年曾亲自率兵入台的清军主将施琅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尤其他对促进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影响。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施琅正是康熙主动进取并正确解决台湾问题这一基本方针的积极谋划者和忠实执行者。  相似文献   

10.
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率领爱国军队,于一六六二年二月最终收复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结束了荷兰殖民者长达三十八年的统治,并在台湾设置府县,建立行政机构,屯田垦荒,一方面促进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根据地继续坚持抗清斗争。郑成功病死以后,其子郑经继位,接任“明招讨大将军延平郡王”。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 1.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①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清朝统一台湾。2.学生需要认识的基本观点: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②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斗争的光荣历史。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③清朝统一台湾有利于我国的统一和巩固。二.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对学生进行反对外国侵略、坚持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三.难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统一台湾的关  相似文献   

12.
我教《郑成功》时,发现刘涛同学在郑成功肖像画的眼睛下画了几滴“眼泪”,还颇为得意地展示给同学看,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正津津有味地给学生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见此情景,十分恼火。但转念一想,何不顺势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呢?“请同学们安静一下,老师觉得刘涛同学画得不错,他这么画也有一定道理。”学生们很快安静下来,惊奇而又不解地望着我。“大家想想看,郑成功这位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为什么会流眼泪呢?”学生们若有所思,似有所悟。“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这是激动的泪水”;“郑成功让汉族人民和高山族…  相似文献   

13.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对台湾部分地方进行命名,体现了明朝的文化传统。因缺粮,郑成功命令军队屯田,其军队编制成为部分屯田地区的地名。郑成功逝世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为了纪念郑成功,采取用郑成功的名字、官职、尊称等来对地方进行命名。考察台湾地名的产生与发展,可以看出郑成功是对台湾地名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其中也体现了闽南文化与台湾地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上历史课,老师讲完了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节后,叫起了一个正在装弹弓的小胖子,问:“郑成功是什么N?”小胖子换换头皮答不上,过一会才吞吞吐吐地说:“我不知道郑成功是啥人,可我知道他的母亲.”全班同学都惊奇地看着他,连老师都奇怪了:“他的母亲……9”小胖子接下去说:“他的母亲叫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失败是成功之母@享文则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爱国主义呢?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他短短的一生中,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我国领土台湾的伟大壮举,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独立统一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对我国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的团结和世界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三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以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爱国主义者的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6.
《家教世界》2014,(2):1-1
1662年2月1日 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收复中国领土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两万余名将士跨过海峡.经过数月英勇战斗,打败侵占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相似文献   

17.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年),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1661年他亲自率领两万五千名将士,分乘三百五十多艘大小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对霸占我国领土的荷兰殖民主义者发起攻击,在台湾同胞的全力支援下,经过九个月的艰苦战斗,终于驱逐了荷兰植民者,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为了便于查考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生平活动,特编写了郑成功大事简事(表中年、月、日均取公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郑成功像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年)是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原名郑森,字大木,福建省南安县石井人,郑芝龙子。南明弘光时监生,隆权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入福建,唐王被俘,郑芝龙投降了清军,二十二岁的郑成功举起了“杀父报国”的大旗,率领勇士乘船到南澳(今属广东)从事抗清活动,后又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坚持抗清斗争。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大大鼓舞了中原人民和台湾同胞。当时台湾已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同胞不断起义反抗。永历十五年(1661年)爱国人士何斌携带台湾地国到厦门来见郑成功,申诉了台湾同胞的愿望。郑成功早有收复祖国领土的伟大志愿,决定排除万难,进军台湾。  相似文献   

19.
课文《郑成功》是一个历史故事,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事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课文重点讲的是收复台湾的经过,着重描写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情景。教学中,让学生适当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20.
去年读报见到一篇章,叫《郑成功忠于谁》。内中说,郑成功死后,原葬台湾,1699年他的孙子郑克塽上书康熙,请求归葬祖茔。康熙准奏,并赐以挽联:联曰:四镇多二心两岛电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还褒封郑成功为忠臣。于是作大发感慨:郑成功忠于谁?忠于清朝,忠于康熙吗?郑是主张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