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学习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但长期以来,中学文言文教学缺少整体性、渐进式的设计,导致缺乏教学衔接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一、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原因分析归根结底,导致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认知能力与知识水平不能满足课标及课堂教  相似文献   

2.
潘春阳 《考试周刊》2012,(49):27-28
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  相似文献   

3.
<正>语言承载文化,一种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种文明。文言文承载的正是我国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灿烂厚重的中华文明。今天,置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传承、弘扬并创新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了解古  相似文献   

4.
何亚娟 《考试周刊》2014,(93):20-20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包括四方面内容: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对文言文中优秀作品的学习,可以让今人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初中新课程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必定离不开文言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就握有一把打开民族文化宝库的钥匙,不仅可以领略璀璨的文化瑰宝,而且可以使民族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同时,由于古今汉语的血亲关系,学习文言文对促进现代汉语的学习也有显著作用.所以,基础教育中的文言文教学理应得到重视,而实际上,近年来文言文在教材中的分量也有增无减.因而,研究文言文教学的取向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就握有一把打开民族文化宝库的钥匙,不仅可以领略璀璨的文化瑰宝,而且可以使民族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同时,由于古今汉语的血亲关系,学习文言文对促进现代汉语的学习也有显著作用。所以,基础教育中的文言文教学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遭遇史无前例尴尬命运的世纪,很多教师不愿教,不少孩子也不愿学,与全民学外语的热潮相比,着实冷清甚至沉寂太多。汤一介先生说:"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而中国文化的根在何处?就在文言文中!因此,学好文言文,发挥文言文的文学教育功能,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汲取外来文化的丰厚营养以求得民族的兴旺发达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文言文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媒介。但体校中职生却以学习文言文为苦,对文言文望而却步。通过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文本选择、学生参与度、教师教法、多媒体运用等方面,探讨体校中职生文言文学习从"苦读"转为"悦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要求初中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而文言文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直接载体,也是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体会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的直接方式,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不好背""读不懂""没有用"而基于惰性或是畏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的过程,作为中国当代的中学生有必要了解中国5000年的文化,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文言文是中华5000年文化的载体之一。学习文言文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初中阶段是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因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师生总有一种"教者授课累,学者学习难"的共识。其归根结底还是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指导方法不当。这两年我校实施了  相似文献   

12.
走进文言文     
十六大政治报告在论述当代文化教育问题时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文化又以中国历史上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最为精辟。文言文本身具有凝练、纯粹、古朴的魅力,这也是白话文所追求的方向。而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髓和灵魂的载体,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以及对文化的传承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但文言文因本身年代久远,学  相似文献   

14.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然而,不知何时它也成了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不愿学习的文体之一。综观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存在较普遍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挖掘文言文中的“趣”“味”“情”可以使文言文教学由平面的解读走向深层,而注重学法指导,归纳可以举一反三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法宝”。下面,我以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八则》和《孔孟论学》为例,谈谈我对于文言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文言文就是从春秋后期到西汉时期的书面语,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必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这一目标。要想这一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也必须寄托于对文言文的学习上。而由于文言文反映的历史悠久,作者的生活阅历以及特定的社会环境,导致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句式、词义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用说文言知识积累并不丰富的学生了,就连教师有时对文中经常涉及的一些文言文知识,也有理解的难度。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浓缩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载体;是现代人通往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时空隧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因此,在现实的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正文言文历经历史淘洗,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民族璀璨的人文精神,在当今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教学无疑是重要的途径。然而,反观时下文言文教学,"层层落实,句句疏通"的程序化教学模式在文言文课堂上大行其道,钱梦龙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忽视了文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只把它看成了由古文字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18.
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但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并不乐观,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一种恐惧、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是优秀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从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可以看出,文言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至关重要.以教学经验为基础,提出了几种学习文言文的策略.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要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走好了这三步,学生的文言文能力便会有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但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并不乐观,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一种恐惧、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