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最近几年掀起了一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猫头狮"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和实施"猫头狮"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教学,结合经验谈一谈看法。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领导班子提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其发展策略中就强调了对国家某些濒临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内容。"猫头狮"贵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目前国家及地方对它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小学的教育启发方面远远不够,因此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和实施"猫头狮"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教学策略,结合多年的经验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皖北地区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对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挖掘、整理和保护急待加强。文章以文化生态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理论为视角,建构皖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以期为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找到更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郑颖 《现代企业教育》2011,(21):267-268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所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具有高度的审美观、价值观。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对我国的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若干思考来阐明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布依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布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布依族高台狮灯舞面临生存危机。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针对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面临的法律困境,提出具体的路径选择,以更好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积淀。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以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深入探究"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八音坐唱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所面临的传承问题更为直接和迫切.在传承问题上,必须重视和讨论三个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规和非正规教育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的课程配置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师徒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新的机遇。作为文化的传统基因,需要不断地传承和保护,"非遗"类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各地文化创新发展的潮流。立足于皖北美术类"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非遗"类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性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以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鱼尾狮"是一头由狮首鱼身组合而成的异兽,脱胎于新加坡"鱼尾狮传说",经过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位主体共同参与的实体性和想象性的建构实践,以及具象化和符号化的发展历程后,现已成为新加坡的城市标识和国家意象,在强化国族身份认同中起到重要作用。"鱼尾狮"的成功转型是原生文化形态与现代化语境的有机对接,"鱼尾狮传说"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经验,是活态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1.
赵瑞雪 《下一代》2013,(7):44-45,4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得以传续、发展。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青少年作为未来国家的中坚力量,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脉在青少年手中进行传承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产业化经营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传承和保护的维度讨论了云南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丽江文化产业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将遗产资源通过商品生产经营的方式转化为文化产品,在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赢得了资金支持,且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效保护、"活态"传承,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名词已愈来愈被人们所熟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正成为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应遵循"以人为本、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等原则,才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拱花"是雕版印刷技术发展之后,继套版印刷技术及"饾版"多色套印技术后才出现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下,如何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对"拱花"技术的历史、现状、文化价值的分析,并根据对民间艺人的演示与采访,记录并整理了"拱花"的传统工艺制作流程,为"拱花"技术的传承积累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文章以仡佬族的“哭嫁歌”为例,分析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条件受到强烈的冲击,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并处理好其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大学教育肩负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基地等载体,是充分发挥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产、研究、教学、宣传、展示的积极作用。高校非遗"传承基地"如何运用好自身资源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关系着"非遗"事业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方式。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的核心。在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背景下,以来凤县"舍巴日"、"牛王节"两个文化空间为例,探讨"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相关问题,认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案应关注文化空间要素;"文化空间"保护适宜采用空间性或地缘性的视角,充分考虑文化持有者的文化样式和历史主体性,并关注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形态和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对特定历史文化共同体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文化身份认同为视角,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传承主体为对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传承主体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和"完整性"中必须厘清政府、地方、社区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三者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升个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判断的意识;赋予地方社区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采用主袭方式传承与"活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有利于增强群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益于培养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文化意识",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9.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问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学校音乐教育是实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通过借鉴楼塔镇中心小学传承和反哺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细十番”的成功经验,对各地方学校利用地域和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对本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