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银川市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高中就读免除学费住宿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制定出台,从今年3月起,银川市将免除所有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高中阶段学费、住宿费,从而率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乃至西部地区实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12年免费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离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 不健全家庭和不幸家庭是两个不周的概念。从教育学的观点看,不健全家庭并不意味着其家庭教育必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利条件,而健全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优势也是相对的。离异家庭的父母对子女只要教育得法,同样会使子女成才。下面介绍几点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日,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南昌市贫困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及特殊教育学校助学补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保障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家庭结构进行了解释,论述了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子女成长的消极影响,进而阐明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此外本文也说明了学校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补救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继祥 《贵州教育》2005,(12):24-25
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作范围的扩大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至少三种不完整家庭的形成。不完整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绝大部分都有着某些方面的问题,这给新时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带来了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作为教师,我曾带过不完整家庭子女占全班人数一半的班级,在陪伴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相处、相知,对他们教育的失败与成功,积累了点滴体会,现就不完整家庭子女的教育,浅谈一些不成熟的做法,旨在抛砖引玉,得到此方面成功人士和同行的指点。一、不完整家庭的分类不完整家庭分为三类,即1.父母离异而造…  相似文献   

6.
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教育研究中历来倍受关注的热点课题。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关系,特定的成长空间环境,赋予了家庭特殊的教育职能。本文以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为出发点,从家庭教育这个层面,对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作了初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孩子们越来越聪明,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送子女读书,择学校、择班级、择老师的现象也日趋明显.事实告诉我们:学生成长需要教师先成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上离异家庭明显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它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也为我们班主任工作增加了一个新内容,即要重视做好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 我们桥梁厂小学561名学生,离异家庭子女27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8%。我班有学生36名,离异家庭子女就有7名,占全班学生数的19.44%。这些学生因父母失和,争吵离异,在家庭生活中失去了往日的温馨,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如不给予及时的关心、抚慰和引导,势必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9.
刘志威 《海南教育》2014,(24):82-83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他们对人的成长有直接的影响。社会教育为人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形成教育合力的主导力量。如何让这三者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教育合力,作为学校中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应发挥角色力量,让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流动人口外出谋生,其子女就学地与户籍地脱离,造成其在流入地享受义务教育困难;家庭功能的失调,致使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此外,流动人口子女社会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政府应充分认识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重要性,从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维护教育公平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管理机制和学校、家庭、社会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虽然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里、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心理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课题。一、家庭离异对子女的心理伤害毫无疑问,家庭的破裂对于子女的成长是巨大的消极因素,这些孩子的心理会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习、行为、心理…  相似文献   

12.
"送教上门"是指由教师根据残疾学生的教育或康复需求,把为残疾学生制定的教学及康复计划、内容送到学生家里,在学生家里实施教育及康复活动的过程。"送教上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送教学生的成长、送教学生家庭生活,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时可以通过建立支持保障体系、严格筛选和评估送教学生、合理选择送教内容、积极开展送教教师培训、开展家长培训等措施来提高送教质量。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单亲家庭逐年增多已是不容忽视的事实。由于教育方法不得当,单亲子女在学习、自我认知、社会交往、人格发展等方面存在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领域。只有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为单亲子女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急剧扩大,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和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从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建立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和完善教育保障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维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的具体措施,提出要从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和大众媒体五个层面出发,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5.
所谓“单亲家庭子女”是指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之中的子女。“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越好”。然而在今天,由于人们对于传统的家庭观念、道德伦理、婚姻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观念日益发生变化,单亲家庭子女造就的单亲家庭学生不断增多,这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作为教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着手疏导他们呢?一、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是针对城市学校中流动人口子女的特殊情况和需要而采取的学校教育干预措施,其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城市中小学教师对城市教育抱有狭隘认识,缺乏接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对流动人口子女学生怀有偏见和"放任"思想,使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在学校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为做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工作,教师应该了解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生活、心理、家庭等方面情况,研究并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学习和心理问题,为流动人口子女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流动人口子女,并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楚刚 《家教世界》2014,(9):55-55
当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庭中尽情享受着"被爱"带来的幸福感,过着"小皇帝"般的生活。他们在家中说一不二,特立独行,自私、任性、娇气、蛮横、固执、受挫力差,不懂得谦虚、宽容,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不会关爱他人。这不仅是孩子性格上的一种缺陷,更是家庭对子女在道德品质教育上的一种忽略和缺失。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关爱他人是不可或缺的,这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进城务工人员在上海城市化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做好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是上海城市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班级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子女知识水平差距大;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学与管理难度大;生活条件差,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问题给义务教育带来了挑战,教师应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予更多关注。同时加强引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合机制,让每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盛洁 《中国德育》2007,2(7):38-40
根据杭州市崇贤中学的调查,外出经商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学校受各种条件限制,对外出经商家庭子女不能进行个别化教育,以至于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问题。崇贤中学通过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实行寄宿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形成家校合力育人的机制,在对外出经商家庭子女的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于斌  周熙 《教育评论》2022,(1):23-28
资助育人工作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发展,资助体系建设不完善、资助队伍配备不健全、学生思想引领不充分等问题逐渐凸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助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以"三全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体系,能够保障高层次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创新经济资助工作内涵。高校应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等"全员"协同参与的资助育人新格局,形成资助育人工作与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融合新路径,践行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相结合的"全方位"资助育人新理念,以切实促进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