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借助直观演示、操作、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点评:教学目标忌空泛、一般及简单化,或照搬“教参”。本设计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各种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明确提出了过程和方法中的重点及其能力培养要求;让学生认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体验并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等。这样的教学目标,要求具体、方便操作,易于检测各…  相似文献   

2.
董艳玲 《中小学电教》2010,(12):136-136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节分一分(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53-57页;目标拟定: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使学生认识分数并初步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课本第53页至54页例题及第55页练一练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借助直观演示、操作、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彩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三角形纸、纸条。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教学重、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理解简单的分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53—57页; 目标拟定: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使学生认识分数并初步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知道“像1/2,1/4,2/4,……都是分数”。《分数的再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对三年级分数知识的深化,更是后续学习分数、百分数的基础。比较两次认识分数的教学目标,“再认识”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三年级数学上册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其中分数的概念对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数学概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分数概念本身不像整数概念那样直观易懂,另一方面是有些老师对分数的内涵和意义理解得不够清晰,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的理解.因此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是非常值得研究与探讨的.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逐步感悟和完善分数的意义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学生在叙述分数的意义时漏掉"平均"这个关键字.教学时利用情境图,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说怎样公平地分一分野炊时  相似文献   

10.
洪月玲 《考试周刊》2013,(26):88-88
<正>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一分(一)第53—54页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创设情境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重要性;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11.
红红黄红黄黄蓝蓝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分一分(二)。设计背景:本节课在本单元占重要地位,它是建立分数这个概念的基础知识,在第一课时“分一分(一)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本节课“分一分(二)”是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一个整体即“整体1”,是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分数更深层的意义是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从而可以用分数来描述现实世界的许多现象,教材中的“试一试”的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体验到这一点,而思考题则让学生进…  相似文献   

12.
林清芬 《中小学电教》2011,(10):134-134
教学内容:课本第53页至54页例题及第55页练一练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借助直观演示、操作、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彩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三角形纸、纸条。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页至58页。教材与学情分析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真正建立起“分数”这个概念过程是很慢的,要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等直观手段,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等打好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等操作与描述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熟练地认读分数. 3.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分数.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了两个课时:"分一分(一)"是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分一分(二)"则是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学生有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经能够独立解答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分数是在分物、度量和计算中产生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不仅要从均分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要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度量可以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度量情境,开展度量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从度量的角度感悟分数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度量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路 :1 力求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2 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经历分数产生及分数概念形成的全过程。3 通过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为改变的传统的学习方式 ,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教第十册P84 -P85的内容。教学目标 :1 知道分数的产生 ,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2 建立单位“1”的概念 ,理解分数的意义。3 进一步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并理解其含义。…  相似文献   

18.
赵砚 《考试周刊》2024,(9):109-112
分数与自然数具有相同的符号意义,都是用来表示具体数量,是对具体数量的符号化表示。有些量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而分数就是用来表示无法用自然数度量的量,是通过分割产生的新的数,分数正是能够精确地表示这类数而引入的数学符号。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活动,逐渐形成分数的符号化表象,建立对分数的符号化形式的理解,而再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将意义与符号统一。利用几何直观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通过适当的操作活动展示出来,将数字符号用自己理解的图画体现出来,不仅拉近了数学符号与学习情境的距离,更让学生的思考有的放矢,有参照、有对比,这样才能建立比较清晰、准确的认识,才能从本质上理解数字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数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小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第七册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对分数(基本上是真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要在这个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建构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读法、写法等,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构建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教学目标】1.认识分数的产生;2.在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类比、分析、操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