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刚刚上小学的学生,会有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就是学困生,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有就是家庭的因素以及教师的因素,整个学困生产生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班级内的学生不仅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时也有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困生。而由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那么学困生成绩不能稳定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数学课堂并不能引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主要围绕如何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成长的黄金时期,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很多知识点都非常地抽象,因此对于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都不完全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本文从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入手,重点分析了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学习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数字计算,还需要对相关的运算规律及数学思维进行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差异,其学习效用也会有所不同。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这部分学生称为学困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困生赶上学习进度,就需要对其进行转化,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对其转化方法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我们农村小学,几乎每班都有几个这样的学困生。由于学习有困难,这些学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个别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恐惧感。因此,他们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对这些学生,老师、家长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耐心地进行教育和帮助,但收效甚微。怎样有效地转化这些学困生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快乐地参与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未来有很大影响。但现如今,因为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了抽象化、单一化等教学问题,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下降等,学生的接受能力差等,导致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下降。小学就出现了一批"学困生",就是学习数学比较困难的小学生。所以,对小学数学出现的"学困生"教学的转化问题应该引起小学数学老师的重视,针对现在出现的任何问题,想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正是由于他们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其智力发展,阻碍学习的进步。因此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林凤 《文教资料》2005,(28):180-181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么是学习习惯不好,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对头,还可能是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基础薄弱等等造成了一系列学习上的困难,致使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成了班上的落后生。要想帮助这些学生进步,就是研究其学习落后的病因,对症下药,讲究方法,才能使其进步。但这些学困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班里的“困难户”,要想使他们进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慢性工作过程,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根据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辅导学困生,教师必须要有“四心”。一是要有爱心。教师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从事农村教育已有30多年,在众多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中最令人头痛不已的就是学困生问题。虽说从2001年起就开始实施新课程,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农村学校的评定考核机制,仍然以学生成绩为重。学校教育事实上已存在学困生问题,给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造成了很大困惑。学困生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对待学困生问题想了许多办法,实践证明,最可靠、管用的办法就是激发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  相似文献   

10.
学困生问题的出现,很大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畏难与抗拒心理,以及学生的家庭因素,影响小学教学质量。针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通常是指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各种缺陷的学生。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困生的转化也成为小学班主任面临的首要问题。小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此期间,如果教师不能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学生很可能放弃学业,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培养学习困难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简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学生智力因素,也有年龄、学科、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这里指因非智力因素造成在小学数学学习上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是造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造成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原因很多,如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要求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在部分学困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数学素养,不仅降低了其学习效率,同时影响了教学进度。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困生,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有效加快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应当重视学困生群体。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困生转化,将每一位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越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越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怀和关爱,将学困生转化作为语文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环节。一、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困生出现学习困难,与多个因素有关,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学习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在上一阶段的学习中基础薄弱,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也存  相似文献   

15.
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上课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课后不复习功课、厌恶学习,从而导致成绩落后,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关键问题.要想达到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了解学困生的厌学的原因,然后有针对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使学困生由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指那些智力、身体正常.而非智力因素较差,学业成绩偏低,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相对城市来说,农村的学困生要多一些.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个学生。结合本人多年在农村小学任教的经验.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班级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场所,班级管理对学生成长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为学生打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知识认知参差不齐的现象,从而出现学困生,对于小学学困生转化与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关联,只有通过班主任教师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改善,才能使学困生应有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困生管理对策,有效提高学困生转化效率,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对合作学习意义的认识 现在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参与率。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是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体现。学困生中的大多数就是因为不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而造成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一部分学困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而处于“旁听”的被动状态。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下,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处于群体的中心位置。学困生由于能得到同伴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类学生是教学实施的难题,那就是学困生,学困生问题是教育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初中学习阶段,尤其是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因为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进行知识的全面学习,很多学生会有抵触心理,逐渐沦为学困生。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其整个转化路径,之后应对其容易形成学困生的环节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以及学生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越为凸显,尤其在数学成绩方面。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转化他们,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及义不容辞的责任。一、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