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这项任务是否能够及时完成,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系列学习任务能否完成。《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第一学段即1~2年级的识字与写字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即3~4年级的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即5~6年级的识字与写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教育》2012,(14):22
识字教学是阅读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认识常用汉字为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小学六年中,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美观,养成主动识字的兴趣……在小学1~3年级,学生就将认识2000多个汉字,会写1600多字,占了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量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而第三学段(5~6年级)时的目标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因而,"识字与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思想和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相似文献   

5.
识字与写字复习目标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掌握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矫正字音,纠正方音。3.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4.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具有一定的运用语  相似文献   

6.
林秀平 《辅导员》2009,(19):32-32
语文“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由此可见,一、二年级的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识字量的60%,一线很多教师反映这个任务完成起来很困难。  相似文献   

7.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综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的要求。从识字写字的数量上看,1~2年级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与整个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相比,1—2年级段的识字量占了5096还多一点,写字量占了4096左右,那么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如何体现这一教学重点的呢?笔者想从《怀素写字》与《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这两篇课文人手来谈谈写字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在对一些学校的调查中发现,低年级语文教师对"写话"教学的意识极其淡薄。好多教师受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要求的影响,诸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  相似文献   

9.
课标中对中高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提出了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而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在中高年级生字这一块的教学上所用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认为期末的词语复习就变得十分必要,但词语复习应当讲究方法,使之趣味横生。  相似文献   

10.
第三节 文字     
《中学文科》2008,(9):11-16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中指出: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相似文献   

11.
课标提出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要求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因此,识字教学仍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新课标中对中年级的识字要求较低年级更高,主要表现在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要求课外阅读50万字以上;  相似文献   

12.
识字写字 复习目标 通过对识字写字的复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 巩固,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激发,最终达 到小学阶段在识字写字方面总目标的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 力。 2.感受汉字形体美,并能在书写中体会它的优美。 3.用硬笔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4.掌握汉语拼音。有较强的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方音。 5.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 2500个左右会写。对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 分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语中运用。对 要…  相似文献   

13.
尹雯 《甘肃教育》2009,(19):39-3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至少能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会写2500个汉字,且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又明确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要实现这些目标是不容易的,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积极研究小学识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识字与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任务,小学生需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造字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科学识字、独立识字的学习能力,已然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涵泳语文"教学可以为识字教学另辟蹊径,独创新颜。"涵泳语文"原是古代语文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主要内涵是"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在读中不断增强对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其中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实践表明,识字的多与少、快与慢关系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与弱。教师要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呈现演变,追本溯源;辨析字形,寻找规律;动作表演,因义定音;词语勾连,多元学习。  相似文献   

16.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识字与写字要求分析:1-2年级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简洁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4年级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由此可知,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进行硬笔书法的普及,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年级段和身心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识字写字的数量《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前三个学段规定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每个学段规定的量分别是: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认识常用汉字700~900个,会写1000~1200个左右;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500个,会写500个。他们的数量关系见图一。1.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图一可以看出,第一学段识字的“坡度”最大,在刚入学的第一学段的两年时间里,儿童要识字1600~1800个,超过了年龄更大的第二、三学段共四年的识字总量(三至六年级共识…  相似文献   

18.
《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前三个学段规定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每个学段规定的量分别是: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认识常用汉字700~900个,会写1000~1200个左右: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500个,会写500个。他们的数量关系见图一。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识字写字教学目标: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1]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初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是在一定识字量基础上开展的教学。然而,有的老师把初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的要求。其中,低年级阶段要认识常用汉宁160ff一1800个。更重要的是,800—1000个常用汉字必须会写。因此,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识宁量极大,而识亨对于没有任何识字基础的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来说,无异于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创作.这就增加了低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难度。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呢?一、多种方法教学。激发识字兴趣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自制力太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识字这一活动上来,再加上识字本身就很单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