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春天一到,天空中就飘起了各式各样的风筝,我时时不能忘记的是童年的那个风筝。父母常年工作在外地,我的童年是在乡下跟爷爷一块度过的。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一村男人抽的烟都是自己用纸卷的,家家户户的女人做布鞋也要用纸剪鞋样,纸就显得珍贵。因为我的父母是教师,就经常有一些人向我讨要旧报纸旧作业本,邻居葛大爷就是其中一位。葛大爷拿到我给的废纸,先是把没写字的拣出来放一边,立马派上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     
在多年的校园生涯中,最令我热爱并为之着迷的,是语文课。 我在乡村度过了完整的童年时代。那个年代的乡村,自然没有可供选择的书籍。然而,我们有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     
在多年的校园生涯中,最令我热爱并为之着迷的,是语文课。我在乡村度过了完整的童年时代。那个年代的乡村,自然没有可供选择的书籍。然而,我们有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5.
我的童年,是在那个很清静的乡村度过的,在记忆的深处总存这么一个画面:一片不大的树林,  相似文献   

6.
正我出生于1981年,在父母及长辈们的眼里,我是幸福的一代,回想自己的童年,再看看如今的孩子,感慨颇多。父母的童年没有幼儿园,连饭都吃不饱,我的童年有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于1981年,在父母及长辈们的跟里,我是幸福的一代,回想自己的童年,再看看如今的孩子,感慨颇多,父母的童年没有幼儿园,连饭都吃不饱,我的童年有了简陋的幼儿园,可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8.
我与教育     
我与我的老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老师。生在贫穷的乡村,老师就是我们童年生活中的一盏灯。我的童年也是在乡村教师的照耀下长大,幼儿园的老师,小学老师……一程程铺垫了我通往远方的路。人生在世,有些恩情不能报答,只能铭记。”这是我写在《中国新教育风暴·后记》中的话,是我的真实体会。我12岁上中学,刚读完初一,“文革”开始。  相似文献   

9.
邱兴玉 《师道》2006,(6):58-59
有位伟人说过这样的话:“不幸的童年是一种你可以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我的童年说不上幸与不幸,父母根本无法对六个儿女中的哪一个尽呵护之情,因此我只能承认自己小时候吃了一点苦。衷心感激那个年代,让我从小便能懂得生活的艰辛。可是,我自己的女儿蓉蓉,生于斯世,无论如何都该是幸福的,我还有一定的能力让她事事如愿。但是,作为教师的清醒,作为父亲的责任,我又不愿意让她过得太安逸。在娇惯与苛责之间,我宁愿选择后者。因此,从女儿学说话开始,我就决不再迁就她,她做错了什么或不听话我都要予以责罚。会走路后,一切事都让她自己干。她出门…  相似文献   

10.
看别人童年影集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羡慕和嫉妒——我的童年,没有照片,那是一个空白的地带。直到读初中三年级,和几个同学照了一张合影,我这才算有了生命中的第一张照片!无法怨恼我的父母。作为偏僻、穷困乡村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外婆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她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跟她那个时代的同龄人一样,她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清贫但精神富足。外婆的父母都是老师,从小受到的耳濡目染,于是外婆的志向,也是要做一个人民教师。通过不懈的努力,外婆实现了当老师的愿望。1967年毕业后,她便做了当时杭州师范学校的数学老师,还曾教过三年大专,她从1967年一直工  相似文献   

12.
分娩。啼哭。我轻轻地来到这个世界,在这个芬芳的季节。取意“如花似玉”,父母给我取名“花”。于是,我成了一朵花。童年,我活泼在山野,那满山满山的花儿都漂漂亮亮地走进我的衣兜,我的心灵。我的手指爱与兰花跳舞,我的裙裾扫过紫丁香的春天,山茶花开在我的云鬓,茉莉香总别在我的胸襟。长在乡村,我的鼻子爱旅行,又总想把脚下那条铺满花瓣的小径拾作丝带,扎在我的马尾上。抽出花蕊,细细的发丝穿过那个小孔,把发丝拉紧了,小花朵就变成了风车。晚风轻轻吹来,四枚花瓣转成了一个奶白色的圆。一群孩子手执风车向前奔跑,十字花转走了我的童年。微笑。低吟。  相似文献   

13.
温新阶 《中文自修》2009,(12):51-53
我出生在乡村,童年、少年、青年时代都是在乡村度过的,先在乡村求学,后来在乡村教书,真正离开乡村已经三十多岁。所以,我熟悉乡村,也热爱乡村,对乡村充满深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常说,往事如烟。其实也不尽然,童年有些往事刻骨铭心,令人永远难以忘怀。时间就如海水,把零碎的记忆冲淡了。然而,那个轻轻的巴掌却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在我二年级的时候,父母从不给我零用钱,买东西都要找父母。那天,我在文具店里看见一套精装笔具:五支可爱的水果圆珠笔装在一个画着小象的盒子里,有一  相似文献   

15.
王洛宾晚年给亲友的书信中,回忆了父母、私塾先生、山东老人、东北流亡学生,以及他的童年小伙伴和他任音乐教师时的学生,还回忆了他童年和青年时代在旧北京的生活。他说:“经历的这些琐事,都打下了我热爱祖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朱军 《初中生学习》2007,(10):14-15
我不敢轻易回忆童年,因为我的今天与我的童年生活天壤之别.童年时最清晰的记忆都是关于父亲母亲的,关于贫寒的家和自卑的自己.也许当年还曾有过委屈,但今天为人父母后才知道,虽然经历了一个清苦的童年,但是我得到的一切都是父母能给我的最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很庆幸的是,我没有经历那个"文化饥荒"的年代,但童年的阅读却也比较匮乏。20世纪80年代初,我就读的乡下小学只有五个年级,还在村里分成三个地方,授课者几乎都是发音不准、满嘴土话的代课教师,更别指望教室里有个小图书角了。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重,女孩子放学之后大都要帮忙干家务,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已经说明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了,别奢望阅读儿童读物了。但是,我比别人幸运。1984年,我读小学一年级,父亲读龙溪师范民师班一年级。父亲每个周末都带书回来读,那些书我大都看不懂的,但是我却知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习惯于把儿童与明天联系在一起,似乎是为了明天才重视儿童,这是不全面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童年的意义绝对不是为了长大成人。儿童的名字是今天,捍卫童年是父母和教师的神圣天职。"刚读到《捍卫童年》的这段篇首语,心猛地一震,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印象中,盛可以是一位小说家,然而,她突然开始画上了画,在微博上,她一张一张地画,终于就有了《春天怎么还不来》,53篇散文,每一篇都配有她的彩色水墨画,她说:我画的是另一个我,孤独的童年,母亲的爱,内心的柔软,有爱的瞬间。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我没有任何人指点,就是画下我的童年和童年的记忆,忽然觉得在回头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长大,还是穿红衣服、绿裤子的小孩,还在田野里,还在那个乡村,我觉得她一定很孤独,我要走回去,去陪伴她。  相似文献   

20.
在“六一”可开展“我带父母回童年”活动,组织队员和父母一起玩童年游戏、说童年故事、唱童年歌谣、画童年伙伴、谈童年差异等,让队员感受父母童年的艰辛与欢乐,明白在享受父母给予的无私奉献时也应该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