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何为逆挽?请看朱元璋的一首诗。诗的前两句是:“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平心而论,这两句俗不可耐,毫无光彩。但诗的后两句却异峰突起:“三声唤出扶桑  相似文献   

2.
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基那天大发诗兴,面对群臣以“金鸡报晓”为题吟诗一首:“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吟到这里,朱元璋停了停,众臣便在心中窃笑:“皇上,这叫作什么诗呀!”朱元璋又接着吟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众臣听了这两句,惊得瞠目结舌,连声称妙,想不到开头那么平实朴素的两句诗,竟然引出这样气势非凡的结句来。朱元璋这首诗就是“逆挽诗”。采用“逆挽”的手法,于浅显平常的开头之后掉转笔头,翻出新意,达到奇峰突出,石破天惊的效果。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颇擅长“逆挽诗”的写作,他的《游虎丘山》…  相似文献   

3.
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时,诗兴大作,信口吟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满朝文武听了,哭笑不得。这哪里是什么“诗”?简直比平常说话还俗不可耐。大家正愁无法圆场,只听洪武  相似文献   

4.
悦读文摘     
歪诗——妙诗朱元璋登基的那一天,由于高兴,一个平时从没有吟过半句诗的人,也吟起诗来: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撅——翘尾巴)吟了前两句,正待吟后两句,左右的臣僚早已傻眼了。这么歪,这哪是诗呀!但又不敢笑话皇帝。朱元璋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不慌不忙吟出下两句。三声唤出扶桑(即太阳)来,扫退残星与晓月。大臣们一听,大吃一惊,皇上毕竟出口不凡,吟出上佳之诗来了。可见想笑话别人时,千万慢一点来,快了就孟浪了。主考官批诗从前,有一考生应考,写了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下写了四句打油诗: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  相似文献   

5.
笔锋妙转     
洪武十四年新春,明太祖朱元璋御驾翰林院文华堂,与名贤学士共庆鸡年。酒至半酣,明太祖兴来,举杯笑曰:“自古墨人骚客,皆因雄鸡精神抖擞、剽悍壮美而赋诗作画,寡人今提议以‘金鸡啼晓’为题,各咏诗一首,以助雅兴,众卿意下如何?”众皆揖手揖应:“愿助兴。”一鬓发皓然的老学士捋须笑云:“万岁珠玑满腹,锦绣盈肠,诗词文采压倒朝士,理当陛下抛玉引砖。”朱元璋欣然一笑,捻笔沉思片刻,挥毫作诗曰:“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众翰  相似文献   

6.
鸡年游乐园     
(东魏)此时鸡鹤暂同群(白居易)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荒埭暗鸡催月晓(王安石)三更灯火五更鸡(乾隆进士彭元瑞)崤函出关鸡未鸣(李清照)域外鸡虫事可哀(毛泽东《七律》)鸡鸣出东邑(卢仝)野黑鸡声颤(韦居安)听雄鸡一唱遍寰中(郭沫若)碧鸡倏忽而耀仪(左思《蜀都赋》)鸡声茅店月(温庭筠)高第良将怯如鸡(葛洪《抱朴子》)故人具鸡黍(王维)冯无路学鸣鸡(韩亻屋)侧耳空房听晓鸡(骆宾王)鸡叫一声撅一撅(朱元璋《咏鸡诗》)灌马下图是辑的几位名家的五言、七言咏鸡诗句,根据其作者姓名,你能在内圆空格上填写出他们所属的时代吗?“鸡年游乐园”参考答案:1.…  相似文献   

7.
逆挽诗拾趣     
“逆挽”的写作方法,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此种写作方法的运用,能收到引人入胜、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所谓“逆挽”,即起笔不遵循传统的顺向思维定势,作出有悖常情、有悖常理的铺叙,给人以俗不可耐、全无灵秀可言的感觉,既而笔锋突转,力挽粗俗笨拙,使短短的一首诗佳境顿出,于瞬间给人以山回路转、绝处逢生的印象。例如,清代《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晓岚,学识渊博,文思敏捷,他所作的逆挽诗颇富特色。有一天,有个翰林的太夫人做寿,纪晓岚与众人一起去祝贺,这个翰林见纪晓岚,就请他作首祝寿诗。纪晓岚一口允诺,稍加思索后就写了一句“这个婆娘…  相似文献   

8.
诗歌创作是由字而句,由句成章的,所以,诗法分字法、句法和章法。三者中,章法为重,次为句法、字法。章法着眼于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它是灵活多变的,没有固定的程式。凡诗不论古今体、五七言,总不离起承转合四字,而千变万化,出于其中;所谓起承转合,就是起联道破题意,次联承其意,第三联用开笔,结旬收转,与起联相应,以成章法;但“以事不错综,则不成文章”。所以章法的变化又尤为重要。李东阳说:“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拄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纵观古诗词,章法的灵动中逆挽句法可占首位。  相似文献   

9.
雨打羊毛一片毡明太祖朱元璋喜爱撰联 ,一天 ,他见仪仗队中两排马的马尾被风吹起 ,甚是好看 ,即兴出了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要他的孙子朱允对下联。朱允灵机一动 ,对道 :“雨打羊毛一片毡”。显然 ,这个下联工整、对仗 ,不失为佳句 ,只可惜柔弱之羊不能调动大明天子的兴趣 ,朱元璋显得有点扫兴。这时正在一旁的四儿朱棣看出父皇的心事 ,便立即改对道 :“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下朱元璋高兴了 ,朱元璋一拍大腿 ,连声夸道 :“好 ,好 ,对得好 !”其实 ,龙鳞是个什么样儿 ,谁也没见过 ,然皇上喜欢 ,就能讨得皇上的欢心。以羊易牛与指…  相似文献   

10.
一明代大学者,《永乐大典》总编辑解缙曾给人题过一首逆换祝寿诗。有个老太太,年届古稀,子孙们为她祝寿。并请大学者解缙为老寿星题首诗。解缙先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寿星家人很不高兴,纷纷指责解缙出口伤人,有损寿星名誉。解缙不理他们的指责,继续写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呵,原来他说老寿星是下凡的仙女。大家怒气顿消,个个笑逐颜开。接着又写第三句:“生的儿子都是贼”.寿星的儿子们个个怒不可遏,磨拳擦掌,准备揪解缙了。解缙迅速写下第四句:“偷来蟠桃献至亲。”众人一看,齐声叫好。  相似文献   

11.
明太祖朱元璋对“朱”字过敏,生怕有人说“朱”的坏话。诗僧来复谢恩诗中说“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醐醍出上方”,朱元璋道:“竟敢用‘殊’字,这不是骂我歹朱吗?”及看到后文“无德颂陶唐”一句,更加认定这是在骂自己无德,于是杀掉来复。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老疑心人家在讽刺挖苦他不“光彩”的出身。这方面他简直就是阿Q的祖师爷,觉得“光”、“秃”、“僧”及其同音、近音字特别刺眼刺耳。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有“睿性生知”之句,在朱元璋看来,“生知”有讥讽“僧智”之嫌,活得不耐烦了,杀。各类贺表颂扬朱元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2.
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众人大奇,催白  相似文献   

13.
“三句半”是一种流传民间的滑稽诗体。因其前三句每句五字,最后半句二字,故亦称“十七字诗”。也因“三句半”似有站立不稳之势,有瘸脚之嫌,故又称“吊脚诗”“瘸脚诗”。它不但可以吟诵,而且可以供舞台演出,由四个人敲锣打鼓走上台去,甲、乙、丙三人各念一句,丁最后念半句,这最后半句可谓“点睛”所在,滑稽而又可笑。“三句半”诗源于元末明初。据古今笑话集《笑笑录》载,元末张士诚在江浙起兵抗元并建国,其弟士信为丞相,宠信奸臣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人们讥讽为“黄菜叶”。后来朱元璋扫荡天下,诛杀了这三个坏蛋,将其尸首挂在竹竿上让…  相似文献   

14.
逆挽诗趣     
文似看山不喜平,即令是小诗,也要讲求蓄势兴波,平地起峰峦,这样才耐读、耐嚼,动人心魄。这正是逆挽手法所追求的。在我国浩瀚的诗歌海洋中,不乏这样的佳作。明朝才子解缙有一首《庆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降下一仙尊。养的儿子都像贼,偷来蟠桃献娘亲。”一、三句下笔平平,出言不逊;二、四句异峰突起,恭敬有加。开始有忤人意,继之正中下怀。巧用逆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诗叫"逆挽诗",起句平常,甚至让人感到十分粗俗,可后半部分语意陡转,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它常以前面的"平铺直叙"衬托后面诗意的"奇峰突起"。"逆挽"是文学创作(语言艺术)中的一种技巧,它能使作品(语言)跌宕起伏,曲折有致,达到以奇巧取胜的艺术效果,远胜于平铺直叙式的表白。我国古代诗史中有不少精彩的"逆挽"之诗作。  相似文献   

16.
七言绝句是古诗流传最为普遍的一种诗体。元·杨载《诗法家数》指出:七绝“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起句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句转变得好,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检索大量七绝诗可以发现,其第三句的“转笔”之法有若干程式可循,较为常见的有“忽然”、“设问”、“劝慰”、“劝阻”、“假设”、“臆断”、“可怜”、“但使”、“最是”、“纵使”十式。逐一例释之。  相似文献   

17.
陆宗成 《语文知识》2003,(12):38-40
诗眼①诗人的艺术鉴赏力。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道眼已空诗眼在。”②即“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如纪昀评李商隐《少年》诗:“末句是一篇之诗眼。”  相似文献   

18.
有个故事说,从前有四个秀才,都是吟诗高手.一天碰到一起,要做一首咏景诗,决定各吟一句,联成一首.每个人单独做诗就够好的,四个人合作岂不更好!秀才甲起句说:“阳春白日风花香”,秀才乙紧接说:“绿树浓荫夏日长”,秀才丙按作诗要求来了个转折:“长风万里送秋雁”,最后秀才丁结束全诗:“塞北江南尽银妆”.吟罢,四人得意非凡,连声自赞曰:“好诗好诗.”只听旁边一位老者吟道:“字字珠玑如断线,春夏秋冬不相连:此篇若能称佳作,李杜泉台亦唤天!”确实如此,四秀才的咏景诗咏的是什么景?地地道道的四不象,四句话把四时景色说全了,这要算好诗,李白、杜甫九泉之下只有徒唤“天晓得”了!  相似文献   

19.
陡转诗趣谈     
在诗歌园地中,有一类诗起句平平,甚至让人感觉十分粗俗,可后半部分语意陡转,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有人把这类诗叫陡转诗。这里介绍几首,以飨读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写有一首诗《咏鸡鸣》,开头两句为:  相似文献   

20.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赏析:诗人用“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个精巧妥贴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让我们像吸进了水莲花的香气一样,感到一股朦胧的透彻心扉的美感,是人?是花?抑或花亦是人,人亦是花?我们已无法辨清。接着,诗人用“道一声珍重”的反复,写出了无限的柔情和无限的依恋,可谓情透纸背。“蜜甜的忧愁”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用矛盾修辞法,使诗情更具张力,而且趋于饱满。结尾一句“沙扬娜拉”,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沙扬娜拉——赠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