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的“两会”新闻大战中,《解放军报》的宣传很有特色。自3月2日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到3月15日全国人大会议闭幕,《解放军报》共采写编发稿件376篇,刊登图片98幅。其中,采写编发重点稿件77篇,发表社论、评论16篇,受到了军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
孙亮 《军事记者》2005,(5):62-62
近年来,兰州军区某摩步旅党委“一班人”热情关心和支持新闻报道工作,众手浇开“新闻花”。该旅连续3年获得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新闻报道组织奖,去年一年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发稿件119篇,5人次受到上级表彰,2人被聘为《人民军队》报特约记。  相似文献   

3.
2月23日,《人民军队》报二版用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回望军旅第一步……》一组4篇小故事:《第一次走队列,顺拐的样子也很帅》、《第一次紧急集合,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第一次拔河,谁说咱女兵不如男》、《第一次打靶,左撇子打了个满堂红》。这4篇稿件的作者无一例外地全是去冬入伍的新兵,反映的也全是他们个人在新兵生活中的亲历。稿件见报后,引起较好反响,许多官兵打电话或写信,夸赞这组稿件写出了兵味、兵趣。此组稿件被报社评为当月好稿,推荐给《解放军报》军事部领导后,第二天即在二版显要位置刊登出来。  相似文献   

4.
2000年我在《新闻三昧》刊登了11篇稿件,这无疑都是得益于《新闻三味》对我的帮助,因为在这些被刊用的稿件中,倾注了编辑老师的大量心血和汙水。别的方面暂且不说,单就从修改和制作标题这一方面来说,我就感角颇深。在我被刊发的11篇稿件中,就有4篇的  相似文献   

5.
30年前那个初冬,我怀揣着高中文凭和对国防绿的向往,穿过家乡洒落着霜花的田陌踏进军营。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使人身心疲惫,但在训练之余。我仍然抓住点滴时间努力笔耕。指导员看我爱写好画,便让我当了文书。这样一来,连队办黑板报、出墙报便成了我的分内事。一次,师组织科长到连队检查工作,觉得我写在板报上的文章不错,让我抄了两篇投到《人民军队》报,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半个月后,竟然有一篇稿件被加编后刊登在二版头条位置。我因此被调到团政治处当了报道员。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14日,《三晋都市报》在一版头条显著位置,用“74岁四川籍志愿军老战士吴国潮投书本报,寻找山西的老战友和大同的支前群众——”作引题,刊登了两篇稿件和两幅照片,标题为:  相似文献   

7.
刘正权 《军事记者》2005,(11):34-34
刊于《人民军队》报的通讯《新川和他的妈妈们》,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的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应《军事记》编辑之约,我在这里谈谈这篇稿件“出笼”的经过和一些采写体会。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24日的《人民军队》头版头条位置,刊登的一篇题为《十七大精神给老兵壮了胆》的稿件,在兰州军区部队引起较大反响:某师组织机关干部和部队官兵,尤其是临近退伍的老兵,专门学习这篇文章;新疆军区某团、某集团军防化营等单位10多位官兵打电话到报社,反映稿件在官兵中的影响很大;在某摩步旅,这篇稿件成为老兵退伍教育的生动教材。报社两位主持工作的副社长,会上会下几次对此稿进行了表扬。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24日的《人民军队》头版头条位置,刊登的一篇题为《十七大精神给老兵壮了胆》的稿件,在兰州军区部队引起较大反响:某师组织机关干部和部队官兵,尤其是临近退伍的老兵,专门学习这篇文章;新疆军区某团、某集团军防化营等单位10多位官兵打电话到报社,反映稿件在官兵中的影响很大;在某摩步旅,这篇稿件成为老兵退伍教育的生动教材。报社两位主持工作的副社长,会上会下几次对此稿进行了表扬。  相似文献   

10.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陶智平 《军事记者》2007,(12):34-35
今年6月26日,《人民军队》报在三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消息《连队的能人成为教育的主人》,并加了编后。消息见报后,读者打电话称赞这篇稿件内容小中见大,反映了基层部队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的新做法,思想性指导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是一种科学的采访方法。《人民军队》报的两名记为翔实地了解当代青年战士的特点,深入连队,蹲在一个班,随战士生活数日.采写出了《八班九个兵》的系列报道共8篇。由于这组报道来自亲身的观察、体验,不仅具体、真切地反映了青年战士的一些特点,而且充满了基层、战士的生活气息.读来有滋有味这组稿件在《人民军队》报刊登后,好评如潮。许多同志感叹:多年没见过这样的报道。这里,我们约请作撰写了此次采访的感受,或许对大家改进采访作风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上旬,《人民军队》报在二版突出刊发了一篇题为《我从电脑军事游戏中摸索训练诀窍》的稿件,受到广泛好评。报社领导两次在业务会上称赞"此稿不错";作者所在部队领导也赞扬稿件问题抓得准、写得实。此稿在报社月评中被评为优质稿。回想编辑此稿的过程,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要善于从基层官兵自发来稿中提取新闻,沙里淘金。  相似文献   

14.
兰州军区某通信团报道员李建锋勤奋刻苦.笔耕不辍,先后在《解放军报》、《军事记者》、《人民军队》、《陕西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稿件460多篇.今年5月份被评为“自学成才标兵”。团里将他的先进事迹和相片制作成路灯灯箱,供官兵学习。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1月13日,河南省政府发出《关于切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的通知》,《通知》专门加了一个“附件”,是我和刘健采写的稿件《河南一些乡镇企业负担加重》.这篇稿件原来刊登在新华社两个内部刊物上.  相似文献   

16.
1982年1月12日《解放军报》第二版头条刊登了我写的消息《连长申春生春节探家让别人》,这是我业余写稿登报的第一篇稿件,也是我们单位连续几年在军报发表的首篇稿件,领导和同志们看后都很高兴。那是1981年春节前,我们在连队调查采访时,干部们纷纷反映:战士们要求在春节期间探家的太多,由于探家名额有限,不能满足大家需要,思想工作比较难做。恰巧指挥连几个干部对我们讲述了他们连长申春生入伍后,每年都在连队过春节这件事。一边是争,一边是让,两相比较,反差鲜明,我立即意识到这件事具有新闻价值。果然,稿件发出后,很快被《…  相似文献   

17.
报道:8月中旬,新疆军区某团王玉斌、李满、程俊杰等3名新闻报道员分别收到第三军医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和西安通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3名同志2006年底入伍后,悉心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很快成为所在单位的报道骨干。去年以来,分别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新疆日报》等报纸刊登5篇以上稿件。  相似文献   

18.
我写稿多年,大大小小获过十几次奖。翻开那些获奖的稿件,我发现我的获奖稿全是自认为很不起眼的“基层小稿”。96年我还在军校念书的时候,我采访过学员队一位在生活上挺抠门的学员。这位学员家住在山东农村,考上军校后他很节俭,平时舍不得花一分钱。后来大家发现他把积攒下来的钱寄给了青海省一位贫困山区的少年,而那年他爷爷生病住不起院,家里欠债几千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连续两年被学院评为“学习尖子”。采访完后,我写了篇通讯《抠门的张建幸》,当时我认为这篇稿子题材不是什么大的题材,也没有在意。未想到这篇不足1000…  相似文献   

19.
上蔡县高中学生李均德利用课余时间采写新闻稿件,两年中在《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驻马店报》发表各类稿件120多篇。他采写的调查报告《新形势下青年之家出路在哪里》被报纸刊登后又选入《共青团工作调研文集》一书。去年3月,他被县、地区评为模范通讯员,还被团省委命名为“优秀未来建设者”。  相似文献   

20.
孙艳铃,四川宜宾市珙县人,1998年12月入伍,新疆军区某师后勤部医院卫勤连战士,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4次,2007年获《人民军队》报优秀通讯员三等奖,多次被师里评为学习成才标兵,2008年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二等奖。从事新闻写作以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和《新疆日报》等报刊发表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