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部通知我,让我在2001年度解放军报记会上,谈谈年初两赴内蒙古北部边关闯冰河及雪灾采访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基层的战士报道员。几年来,我结合部队工作采写了一些新闻稿件,有部分稿件被军队报刊选用.并两次荣立三等功,领导表扬,战友羡慕。取得一点戍绩后就有飘飘然的感觉。可前不久碰到的一件事,却让我感到万分愧疚。  相似文献   

3.
一位老报人曾说:记者写稿要有点“辩证法”。调入报社当记者一年多来,写了一些稿件,也有一些体会,也确实尝到了应用“辩证法”的甜头。下面,我就所写的几篇稿件,谈几点体会。“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刚进报社,社领导找我谈心,谆谆告诫我要从过去的新闻干事进入现在的角色,实  相似文献   

4.
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由于大量的时间被采写会议和领导活动占用,不愁没有稿件可写,也不愁稿件发不出去,但长期就会议写会议,就活动写活动,造成了他们浮光掠影式的工作方法,容易导致无所作为的思想和惰性,满足于应付指令性的报道任务,很少有吸引读者眼球的好新闻创作出来。  相似文献   

5.
丁玲  李诗海 《声屏世界》2005,(11):47-47
新闻最讲究实事求是,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该怎么个说法就怎么个说法,来不得半点的含糊。新闻稿件不用或少用模糊词,力求表达准确,这是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做到的,因为记者在第一现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只有记者最清楚。如果记者在稿件中没有表达清楚,或者表达错误,编辑很难发现。  相似文献   

6.
记下连蹲点,是报社的一个优良传统。为了尽快熟悉基层、了解基层,采写出贴近基层、贴近战士的作品,去年3月19日至4月26日和今年4月12日至5月10日.我先后两次住到连队,体验基层连队生活,体味战士喜怒哀乐,在编辑部领导和记部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分别采写了两组记蹲连稿件(共6篇),稿件见报后受到了不少好评。在采写稿件的过程中,我对寻找线索、提炼主题和框架构思等产生了一些感悟,觉得颇有些收获。  相似文献   

7.
赵海 《传媒观察》2004,(11):47-48
为期近一个月的欧洲足球锦标赛落下大幕,作为扬子晚报特派到葡萄牙欧战第一线的前方记者,笔者不仅想着怎样为每天的八个特刊版面输送大量的稿件,而更多的还是扬子晚报二百万发行量所面对的数百万读者,他们究竟需要看什么样的报道,欧洲杯之行,作为一个久经赛场的老记者,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拿出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和让读者满意的稿件,为此记者出行前给自己设定了欧锦赛采访的三大主攻点:现场鲜活突发新闻、焦点事件目击新闻、场外幕后新闻,一个月下来,这三类题材的稿件占了相当多的比重,得到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2001年11月9日至13日,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这次会议因把中国入世问题列为重要议程而备受瞩目。从11月6日启程到11月15日返京,在近百名前往多哈的国内记者当中,我有幸成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唯一的一名随团记者,全程见证了这段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多哈会议的所见所闻所感,也让我对目前的新闻竞争有了更深的体会。就工作强度而言,多哈之行恐怕是我从业以来最辛苦的一次采访。我不仅担负着人民日报的报道任务,还要给人民网、京华时报、环球时报等提供大量稿件。短短几天,总发稿量约10万字,仅…  相似文献   

9.
15年广播电视记者生涯,我写过上千篇的稿件,采访、谋篇过程中,有苦有乐,有酸有甜,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大多都因"新闻"的兴奋而忘却,唯有三次刻骨铭心的采访仿佛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10.
“记住,你是后期‘守望’小汤山的记者,越往后稿件就越难写,对你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6月8日,我被派往小汤山非典医院值班时 ,记者部领导的一番叮咛让我倍感几分压力。我心里明白,小汤山医院组建之初,军报开辟的“小汤山定点医院记者守望札记”专栏,到我值班时已发稿40余篇,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如果自己跑不好抗非典宣传接力赛的“最后一棒”,既对不住前者辛苦创下的“品牌栏目”,更有愧于领导的期望。是记者,就要冲锋,我没有犹豫,毅然奔赴小汤山抗非典一线的战场。1、抓问题,增强稿件指导性。到达小汤山医院,行囊一放,我即刻投入采访工…  相似文献   

11.
时政新闻的亲民化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由于大量的时间被采写会议和领导活动占用,不愁没有稿件可写,也不愁稿件发不出去,但长期就会议写会议,就活动写活动,造成了他们浮光掠影式的工作方法,容易导致无所作为的思想和惰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记者,光埋头实践而不作理论上的总结、升华,就不能更好的实践。他所走的发展之路应该是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循环往复,从新闻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我在陕西日报《经济特刊》做了五年编辑、记者,几乎跑遍全省各地,编写了差不多数百万言的经济稿件。其中有不少篇章获奖和受到有关领导与群众的认可。总结这段新闻实践的历程,感受颇多,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在采写经济新闻中的哲学思考。一个记者的理念问题,也就是他的世界观,方法论,往往能帮助他在认识客观事物中,由现象到本质,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地市级报社的记者,本人一直从事舆论监督报道。近几年来,采写的700余篇舆论监督稿件,在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然而,这里记者想说的是,几年来,本人在关注民生、民情、民意,采写大量舆论监督报道的同时,也让报社当了三次被告,打了三场新闻官司,为此记者也曾作为被告方之一,多次参与法庭辩论。现在看来,无论这几起新闻侵权官司是输是赢。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打官司,  相似文献   

14.
田霞 《军事记者》2008,(9):58-58
《新闻编辑论》置于书桌时,我首先被书页上的几行字吸引:他们是新闻稿件的组织者,他们是新闻人才的扶植者,他们是为人作嫁衣的奉献者。当了多少年的编辑及处长,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好好思考过,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这就是作者以多年的记者生涯、编辑实践与对新闻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土记者”的通讯员,同专业记者比起来,在采写新闻稿件上有明显的劣势。但是,也有专业记者比不上的优势。 我是地地道道的西安灞桥人,在此地工作了几十年。因此,对这块土地上的山水草木,我就比一般外来记者熟。这便是我写家乡新闻报道的一个优势。在平时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说起那个乡镇那个村组,我明明白白,就不需多问。最近,我在采写区上发挥水利设施抗旱保秋的稿件时,区水电局干部介绍打的机井、修的渠道、埋的管道,大多是我平时耳闻目睹过的。所以,采访十分顺当,稿件写出寄  相似文献   

17.
在日报工作多年,没有想过要当晚报记者,但毕竟当了,而且已工作一年有余。去年,晚报刊用了上海记者站稿件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稿件,以“统货”居多,迄未发现有传世之作。就回顾过去一年,走过来也是步履艰难。我从南京编辑部调到苏州记者站,当了十年农村记者,慢节奏生活过惯了。一星期发两、三篇稿件,虽然没有心安理得的想法,但也好象说得过去。  相似文献   

18.
武装警察8673部队远离上级机关千余里,驻地条件艰苦、信息闭塞,但他们以我为主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成效显著。在近3年中,有400多篇稿件被《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采用。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领导重视是搞好报道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下面采撷了该部领导关系报道工作的几则小事。(一)那还是5年前的事。一次部队召开双拥工作座谈会,结果照相、摄像的人员全是地方报社记者,部队长丁志华感到很纳闷。会后,丁部队长才知道,报道组不要说照相机了,就连基本的电话、传真机都没有。“稿件全靠步行到七、八里外的邮局邮寄,有…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梁波 《新闻与写作》2005,(10):42-42
甘肃临泽县委宣传部沈王禄:希望贵刊增加一些新闻知识讲座和摄影知识讲座,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范例、记者采写经历结合.深入浅出.让更多的新闻爱好者都能写出有质量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20.
我是解放军报第四期函授学员,自1992年参加函授学习以来,认真阅读每期的《军事记者》(原《新闻与成才》)杂志,以杂志为老师,以杂志为教材,结合工作搞报道,坚持10年不间断,先后在《中国国防报》、《山西日报》等中央报刊刊登稿件和新闻图片168篇(幅),连续8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今年还荣立了三等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事记者》这位无声老师的辅导,没有那一位位未曾谋面的编辑记者的谆谆教诲,没有身边领导和战友们的热心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去年12月21日,我有机会参加在北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