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年轻时曾画过一幅《牵羊图》,画面是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根绳子。这幅画被一个农民看到后指出:“牵羊的时候,不论羊有多少只,都只需要一根绳系着领头的那只羊,其它的羊就会跟着走,这只系绳的羊就是领头羊……”  相似文献   

2.
不能想当然     
有人描写牛跑的细节时说:“牛夹住尾巴跑了.”其实牛跑时常撅着尾巴,而狗有时才是夹着尾巴跑的。著名画家丰子恺,曾画过一幅牵羊图: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根绳子。一位养羊农民看后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羊有几只,都只需用一根绳子系着领头的那只羊,其余  相似文献   

3.
不知什么原因,我第一次看到《爸爸的画》的时候,就立刻和“爸爸的话”联想到一块儿,也许终究是爸爸的话影响自己最深的缘故。《爸爸的画》是我国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充满了人间情味的漫画及他的两个女儿丰陈宝和丰一吟撰作的漫画趣绎。丰子恺先生以他的画笔表达着思想,在他的女儿来说,他的画应该也可以称之为“爸爸的话”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儿童题材,其中的大部分,皆是以丰家姐弟为模特儿的。陈宝与一吟先生,在60年沧桑之后,以温馨亲切的文字,朝花夕拾,从头细数儿时旧事,娓娓道来,读之令人心动。《爸爸的画》共四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末出版了第一、第二集,时隔一年整,第三、第四集出版。每集由丰陈宝、丰一吟精选父亲的漫画百幅,又以她  相似文献   

4.
漫画家丰子恺,年幼时极有绘画天赋.七八岁时,他在父亲创办的私塾读书,学《千家诗》.他诗歌还没有背诵多少,反而对书籍中的诗歌插图产生了兴趣.《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版画,第一幅就是大舜耕田图,丰子恺觉得图画比诗句还有趣些,私塾里历来是诵而不讲,当然就显得枯燥多了.  相似文献   

5.
陈星  三水 《出版参考》2006,(12):37-38
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在朱自清、俞平伯等合办的《我们的七月》上发表后,立即引起了郑振铎的注意。这位一向很少关心中国现代画家的郑振铎以为:“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它带到一个诗的境界.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这时所得的印象.较之我读那首《千秋岁》(谢无逸作,咏夏景)为尤深。实在的,子恺不惟复写那首古诗的情调而已.直已把它化成一幅更足迷人的仙境图了。”  相似文献   

6.
文化纤夫     
第一次见到纤夫,是在画上,那是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我不知从哪儿弄到一本画册,一翻,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出现在我的眼前.灰蒙蒙的天空,浑浊的河水,焦黄的土地,这群人身上套着纤绳,倾伏着身子,艰难地拉着装满货物的大船.只一眼,这纤夫的形象便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了.  相似文献   

7.
护生即护心     
1927年,弘一法师便开始与丰子恺商议编绘《护生画集》的计划。1929年2月,在法师五十岁生日时,《护生画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集子收画五十幅,适与大师的寿数相合。之后,每隔十年,丰子恺先生便要推出一集画册的续编,画幅也随之递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书.看到一则逸话:“宋朝有个叫杜处士的,收藏了一幅唐朝名画家戴嵩的真迹《斗牛图》,很是珍爱。一天,他正独自欣赏,被一牧童撞见。牧童瞥一眼画面,不禁失笑道:“这画画错了。斗牛的时候,力气全用在两只角上,尾巴一定要夹紧在两腿中间,才用得出力。这幅画上的牛全翘着尾巴,怎么用得出力?”  相似文献   

9.
正丰子恺先生是浙江桐乡人,是一位多才多艺又重情的漫画大师,他的代表作《护生画集》,前后创作时间长达46年,几乎熬尽了他一生精力。画集共分六册,计450幅,它融合弘一法师、夏丏尊、马一浮、叶恭绰等众多大师诗文中所体现的精神和智慧,集诗词、文章、书法、绘画和佛教的理念和思想于一体,倡导人与自然仁爱慈悲的境界,超越了时代艺术的范畴。画集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丰子恺先生为祝贺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五十寿辰,以老师的一贯精神世界为依托,独具匠心创作了以爱护生灵为主题的《护生画集》单页五十幅。此后,弘一法师每十年整寿时,丰老就作一集,画的幅数与年龄同,直至弘一法师百岁阴寿。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唯古文可以朗读,白话文即读之无味,其实不然。198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丰子恺漫画选》,有叶圣陶先生的《子恺的画》一篇代序,记与子恺先生的交谊和与朱佩弦(自清)先生等人共看子恺画时的回忆等等,结尾一段云: 第二本画集里还有好些幅工整的钢笔画。其中的《挑荠菜》、《断线鹞》、《卖花女》,曾经引起当时在北京的佩弦对江南的怀念。我想要是我再看这些幅画,一定会象佩弦一样怀念起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在创作《护生画集》第3集时,拟绘70幅,但画至69幅后,一时想不出题材而辍笔数日。正巧这时他收到广洽法师的来信,说一次乘车途中,车内有一乘客带有一捆绑得紧紧的五只鸡,据说这几只鸡是待厨之物。有趣的是,这些鸡见到广洽法师后即哀鸣不止,似乎在求救,不忍再看下去的  相似文献   

12.
数年前,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题为《乔迁之喜》,画上有文字:“科技干部迁入新居”。画面上一个孩子捧着一叠书向新楼走去,后面是他的父母(科技干部)扛着一个书架,满头大汗。有人说这是一幅歌颂漫画,表示对知识分子生活的关心;也有人说这是一幅讽刺漫画,是讽刺新楼盖得不好,书架搬不进门,因而急得科技干部满头大汗。朋友认为这幅画是歌颂性漫画,我也赞同。只是,因为作者没有注意书架与楼门的比例,才造成了读者的误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作者和编者只注意了这张画意义好的一面,而忽视了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次到朋友家里做客,看到客室墙上挂着一幅题为《按乐图》的画,便兴致勃勃地欣赏了好一阵子。旁人问他,你看了这么久,看出了什么奥秘?王维说:这画的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他说得这么神乎其神,人家都不相信,便叫乐工来当面演奏这支曲子。乐工演奏时的神情和手技动作,几乎和《按乐图》画的一样。王维观察得如此精细,在场的人无不惊服。细致地观察对我们新闻工作者也十分需要。我初学写新闻时,常犯不注意深入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毛病。一次村上的老会计和我  相似文献   

14.
近期,大型画册《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版发行了。我翻阅着这本厚如城砖般的画册,敬慕着院士们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品德学风等方面的崇高境界,感叹着他们为了人民的事业而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同时又以摄影本行的习性欣赏审视着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谢画册的作者侯艺兵为读者出了一本好书。侯艺兵为拍摄《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年多来,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克服了种种困难,采访了300多位院士,以他独到的审美视角,创作出一幅幅饱含深情的纪实作品。为了进一步了解侯艺兵拍摄《中国工程院院士》画册的主题思想、拍摄人物的整体画…  相似文献   

15.
<正>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漫画家、文学家以及翻译家,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一生为大约三百多本书籍进行过装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开创了中国近代书籍装帧艺术的新局面。一、丰子恺简介1898年,丰子恺出生于浙江省崇德县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是晚清时期的举人。丰子恺自幼便熟读《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并开始接触《芥子园画谱》学着临摹。他  相似文献   

16.
旧事重提     
干了一辈子的新闻出版工作,经验不多,教训倒不少。 1957年,正逢十月革命40周年。我所工作的《时事手册》(可以说是《半月谈》的前身),请一位画家画了一幅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的宣传画做封面。这位画家在画的上端写了一行中文,还另有一行俄文,大概也有点像现在有人喜欢到处写几句英文吧!他写  相似文献   

17.
朴英华 《出版广角》2017,(24):59-61
民国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的所有插图均出自中国漫画巨匠丰子恺之手,这位绘画大师匠心独运,将插图与文字融于一体,为教科书锦上添花.全套教科书共248幅插图凸显了丰子恺先生“浓淡相宜”的笔墨技艺、“意在笔外”的意蕴追求和“童真童趣”的意趣宗旨,营造了一个“文中有画,画中生文”的艺术境界.这些丰子恺先生精心设计的插图让一本小学教科书“美”了、“活”了,也更有“趣”了,既实现了儿童认知规律、文本内容、艺术意境的有机匹配,又实现了美育功能的渗透.  相似文献   

18.
一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历史名画,历来以为是唐初阎立本所绘。徐邦达先生主编《中国绘画史图录》上对此画是如此说明的:"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宋摹本)","设色画: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西藏使臣禄东赞的一段故事。画中李世民乘坐着‘步辇’,由四宫女抬行。无款,传为阎画。本幅上有宋初章友直(伯益)用小篆书写的那段故事情节,并录唐李道誌、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二行。"这段说明可说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首先,其断定此  相似文献   

19.
多年前看过两幅漫画,至今仍觉尖刻辛辣,意味深长,可惜搬家时不知塞在什么地方,一时找它不见。一幅是从《人民日报》上看到的,题目叫《为了一根鸡毛》。画面上有两只公鸡,因地上掉了一根鸡毛,便挺身而斗,斗来斗去,两败俱伤,弄得各自浑身是血,一毛不存。另一幅是出自漫画大师华君武之手(登在哪个报上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20.
陈星 《出版参考》2006,(35):37-38
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在朱自清、俞平伯等合办的<我们的七月>上发表后,立即引起了郑振铎的注意.这位一向很少关心中国现代画家的郑振铎以为:"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它带到一个诗的境界,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这时所得的印象,较之我读那首<千秋岁>(谢无逸作,咏夏景)为尤深.实在的,子恺不惟复写那首古诗的情调而已,直已把它化成一幅更足迷人的仙境图了."(<子恺漫画>郑振铎序)自此,郑振铎便记下了丰子恺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