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少数民族新闻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民族新闻研究与民族新闻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是相辅相成的。首先谈谈少数民族新闻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状况。我国少数民族新闻教育事业兴起于50年代初叶。1953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创建,设新闻编辑科,此乃少数民族新闻教育之滥觞。1961年中央民族学院开设新闻研究班,学制两年。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中央民族学院创建新闻专业,始招本科生,至今已有15年的历史,毕业生达410人。这个专业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发扬民族性和实践性独有特长。由于是为民族地区培养新闻采编人员,因而…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媒介市场和新闻教育都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实际上在新闻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上,媒介市场与新闻教育机构一直存在着不小的矛盾,作为普通师范院校的新闻类专业只有立足地方,找准市场定位,结合自身的条件,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立70周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名扬海内外的新闻教育机构。7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00多名专科生和进修生,其中不少毕业生担任了党政部门和重要的新闻、教育、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新闻事业,作出了贡献。 面向世界,争创一流,是新闻系的光荣传统。第一任系主任谢六逸教授即提出了“期与国外大学新闻学科媲美”的办学目标。1935年,新闻系举办“世界报纸展览会”,展出33个国家的2000多种报纸,被誉为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开始发轫,此间,国内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燕京大学新闻系等一批新闻学教育机构,本文通过对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的历史辩证分析,探讨了在新闻职业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中国新闻学教育兴起的原因,并对早期新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作了详细分析,表明了新闻学思想的变革和新闻职业化与早期新闻学教育形成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发展新闻实践亟需发展新闻学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敏 《现代传播》2006,(4):40-42
中国发展新闻实践呼唤发展新闻学的建构。中国发展新闻学研究应该具有发展的、开放的视野,应该以中国新闻具体实践为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全球化和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跨文化传播等多重语境下研究和推进。中国发展新闻学的研究贴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贴近中国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对中国新闻事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新闻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就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议。作者认为,当前我国新闻学科的地位已经得到了确认和巩固,继续维护和巩固新闻学科的地位是一个必然选择,论文最后提出了在发展中继续巩固新闻学科地位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朝钦 《新闻界》2006,(1):125-126
我国近代新闻教育发端于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而高校正式设立新闻系科从事新闻教育则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的设立,至今已走过八十五个春秋。在这大半个世纪里,新闻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建国后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多种因素影响,新闻教育一直保持着小规模和低速发展;近十来,在高等教育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新闻教育迅猛发展。据统计,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包括新闻学、广电新闻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面对新闻学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以及加速变换的世界格局、社会格局和新闻传播格局,我国新闻学界必须以大力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新闻学。  相似文献   

9.
王飞 《东南传播》2011,(5):89-91
我国新闻教育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超常规的发展在带来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繁荣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问题.本文对我们的新闻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探寻可能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媒介产业化的逐渐深入,新闻教育在我国受到重视。许多高校纷纷开办与之相关的专业,甚至农林学院也开始培养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当然从宏观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对于改善我国的学校教育结构,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学校教育是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的,因此要想让新闻教育真正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项学习教育”与我国新闻队伍素质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新闻界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组织、部署和领导下,正在开展一场以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内容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新闻队伍素质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12.
段勃 《新闻通讯》2009,(10):38-39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我国从新闻学教育诞生时就十分重视这一课程。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时,邵飘萍负责教授的“应用新闻学”就包括了新闻采访的内容,他的新闻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中较多章节是新闻采访学的内容。现在,我国各个新闻传播类专业中,新闻采访课都是必不可少的,绝大多数的培养方案都把这一课程列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
媒介变迁重塑新闻实践,带来全新产品化思维。在技术驱动下,新闻业界在媒介融合和转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锐意创新,而产品化是新闻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新闻传播观念的变革。平台社会的到来促进了信息服务的聚合与价值生产市场的拓展,带来了新闻生产流程与消费市场的实践转向;新媒介技术和用户需求两者的叠加影响催生了形态多维的新闻产品;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的迅猛发展指向了关注用户具身体验、关系连接和场景创新的新闻产品未来图景。因此,提升产品化思维,专业新闻机构从单一的新闻内容生产者转变为“新闻产品设计师”是新闻创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郭冲 《编辑之友》2024,(4):103-112
自1921年湖南自修大学拟设新闻科起,中国共产党即开始进行新闻教育的构想与实践。考察发现,在新中国成立前近三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新建教育基础、重构教育形式、再造教育内容等举措,逐步实践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新闻教育的无产阶级新闻教育新范式。这一实践既是无产阶级新闻人才的培养机制,也是无产阶级新闻学得以生成的重要场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新范式修正了自由主义新闻教育长期以来的本土不适,为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展开提供了前驱探索与经验来源。  相似文献   

15.
郑悦 《青年记者》2006,(23):14-15
书本教育脱离实践 “我遇到过新闻系的女同学不敢问路。”——南昌大学王龙志 新闻教育经舆分类为新闻理论、新闻实务、新闻历史三大部分。新闻实务包括了采、写、编、评、广播电视实务等课程。对于这些实战性较强的课程,新闻院校多拘泥于课本教学,淡化实践练习。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采取比例配额抽样方法抽取40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院校.从专业设置、招生形式、生源、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其结论是我国广电新闻专业教育已完成规模的增长,部分院校呈现出改革动向,但总体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记者应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和职业技能?新闻教育究竟能做什么?新世纪里新闻教育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是世界各国的记者和教育者们共同面临的问题。4月23日,在北京东方广场君悦酒店举行的“21世纪新闻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美、日、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50多位新闻教育专家和著名媒体负责人会聚一堂,坦诚、热烈、严肃、深刻地研讨了共同关心的问题。研讨会的主办单位是香港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于中国早期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不仅有首倡之功,而且对于新闻学的性质、新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新闻学的品格等都有独到见解。蔡先生的新闻思想不仅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而且具有宽广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严林 《新闻知识》2006,(10):57-59
先从源头考量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1961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招收两名新闻学研究生(这是我国首次招收由国家纳入招生计划的正规的新闻学研究生),标志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如今已有40余年的历程。其间,在经历文革十年“浩劫”后,自1978年,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尤其是在1999年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研究生扩招的增幅逐年加大。2001年,中国普通高校在校生1214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9万人,博士研究生7.7万人。2002年在校研究生人数达49万人,这个数字到2005年已经突破100万。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也随之迅猛发展。从教育外部关…  相似文献   

20.
新闻学理论研究整合期(1949—196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新闻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新闻事业(1952年新闻总署撤消,归中宣部领导)。通过对反动报刊、通讯社的接管和改造,对私营新闻机构进行公私合营,逐步形成了中央、地方相结合,报刊、广播和通讯社多种媒体分工合作的全国规模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网。延安时期成熟的以党报理论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新闻学理论研究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