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目《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2.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日《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取得一些成绩后,支队政委李安成对我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我在感谢身边战友帮助的同时,又在全支队战友当中宣传参加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学习的种种好处,并把…  相似文献   

3.
我是第三次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说起来惭愧,论发表的稿件,我加起来才10来篇。虽说收获不大,毕竟自己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由一个“火头军”到通讯报道员的转变,是我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两年来的最大收获。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今年我参加了第16期函授学习。记得第一次参加第11期军报新闻函授学习的情景。当时我在连队当通信员,机关的郑干事见我写的演讲稿有点文字功底,就鼓励我参加军报的新闻函授学习。那时,我对函授学习也热了一段时间。收到教材后,我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函授学习上,后来有一篇“豆腐块”在当时的《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4.
光阴荏苒,步履匆匆。从报名参加军报第15期新闻函授学习至今,已近一年了。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学习,我顺利完成了从新闻“门外汉”到基层通讯员的转变,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稿163篇。其中《解放军报》28篇,《前进报》101篇。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凝聚着函授老师的心血。仔细整理自己新闻路上的所思所感,感到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痴心不变     
我是一名参加军报第7期、第9期和第12期新闻函授的学员。入伍7年来,虽然工作岗位调换了多次,但我对函授中心的喜爱之情和对中心老师的感激之情却痴心不变、与日俱增。1996年3月,刚刚穿上军装的我,便在团报道组组长的极力怂恿和大力推荐下,报名参加了中心的函授学习。随着一期期函授通讯和《新闻与成才》(现为《军事记者》)的如期而至,我对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中心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试着写了一些稿件,没想当年就在《新闻与成才》杂志和函授通讯中各见稿一篇。我也成了官兵心目中的“兵秀才”、“笔杆子…  相似文献   

6.
连续两年持之以恒地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心中早有目标,那就是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用手中的笔去打开《解放军报》和《火箭兵报》的大门,实现在两报上稿零的突破。98年入伍的我,就非常珍惜军旅生活,能有一种自豪的心情去阅读军报,并且养成军报每日必读的习惯,平时还爱阅读剪辑收藏,就连过了年头的老军报都爱掸去尘土拿来欣赏,从中感受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也萌发了学习新闻写作的想法。两年的义务兵生涯,军报新闻函授一直未能招生,无法参加学习,带着失望的心情只好以军报为师,《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的前身》为友,走自学…  相似文献   

7.
我是解放军报第四期函授学员,自1992年参加函授学习以来,认真阅读每期的《军事记者》(原《新闻与成才》)杂志,以杂志为老师,以杂志为教材,结合工作搞报道,坚持10年不间断,先后在《中国国防报》、《山西日报》等中央报刊刊登稿件和新闻图片168篇(幅),连续8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今年还荣立了三等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事记者》这位无声老师的辅导,没有那一位位未曾谋面的编辑记者的谆谆教诲,没有身边领导和战友们的热心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去年12月21日,我有机会参加在北京人…  相似文献   

8.
屡败屡战     
屈指一算,入伍已近十年,回忆这些年来自己在从军路上虽然笔耕不辍,在军事学术杂志上已小有收获,但一篇篇的新闻稿件,却总是泥牛入海,难以在军报上崭露头角。每当深夜独坐微机前聆听时断时续的敲键声,心里就油然生出不服输的念头。正当我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无意中在军报一角看到“新闻函授”招生的广告,我马上报了名。不久就收到函授老师邮来的新闻写作教材、函授月刊和《军事记者》,按照函授老师制定的计划,我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待我初步掌握了消息写作的基本理论后才恍然大悟,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注重理论学习,只知道一味盲目地写呢?为…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是军报函授第五、六届的忠实学员。一年多来,我从一名对新闻报道一窍不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合格报道骨干,深感是函授中心这些不见面的老师对我的栽培和帮助。初学新闻写作时,时常遇到无从下笔的困境,每逢这时,《新闻与成才》都能给我指点迷津,让我从中得到启发,诱发生产新闻敏感,那种顿开茅塞、豁然开朗的高兴劲就甭提了。1993年以来,我已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96篇。为此,我打,加B里感谢你们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特别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我们商议把近五年来的《新闻与成才》中“我的第一篇”、“编辑说稿…  相似文献   

10.
我叫陶传国,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十二期函授学员。回顾自己一年来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的历程,真的感慨万千,可是不管怎样,我都要以非常愉悦的心情向函授中心的老师们汇报:正是因为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我才从一个新闻报道方面的门外汉走上了新闻报道工作之路,一年来我经过努力,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军事记者》、《前进报》等多家报纸杂志刊稿25篇,这是我想都没有想过的成绩。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就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任何稿件。记得我开始不停地向函授中心投稿而又屡屡不中时,我的心情是非常痛苦和郁闷的,周围的同志也…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我谨代表解放军报社和新闻函授中心的民志,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第七届函授学员,并为你们的开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你们这次开学,正赶上军报扩版。从你们入学的第一天起,军报便由原来的每天4个版变为8个版(星期天仍为四个版)。这意味着什么呢?一是意味着军报为你们的成才,准备了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学习范本;二是也为你们在新闻写作上的成才提供更为广阔的练笔阵地和实践机会。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不仅你们需要军报,军报也更需要你们,你们将随着军报的成长而成才──谁敢说再过几年或十几年,…  相似文献   

12.
我的心里话     
2000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这个海军某猎潜艇枪水长了解到,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恢复招生,出于兴趣和“充充电”的目的,我就给军报新闻函授中心邮去了自制的报名表、照片和学费。很快,函授中心就寄来了好几本有关新闻写作的书籍,还有两期《军事记者》和学员实习采访证,工作之余我就翻一翻这些学习材料,感觉不错。2001年3月份,出于好奇和为了完成函授中心布置的作业,我就给函授中心写了篇幽默小故事——《洗脸水变成稀饭》(第一次给报社写东西)。没想到,函授中心的一位老师很快就给我批改了作业,并对我提出了要求和寄予了希…  相似文献   

13.
5月下旬,山东省陵县人武部为全县人武系统参加军报第九届新闻函授学习的12名人武和专武干部及民兵报道员举行了颁奖仪式,给每人颁发了300元的奖金。为鼓励广大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通讯员积极报名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这个县人武部在今年初专门从以劳养武收益中拿出5000多元钱,为优秀新闻函授学员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并明确规定:凡是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学习的同志,在学习期间成绩突出的除给予报销一半学费外,还要给予学员奖励300元。这一奖励措施实施后,调动了全县人武系统报道人员报名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的积极…  相似文献   

14.
我是沈阳军区某炮兵团一名干部,也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第12期学员。过去,我总期盼自己采写的稿件能变成铅字,一连向报刊杂志投稿20多篇稿件却无一命中。正当我对此心灰意冷之时,师报道干事裴永军同志推荐我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组织的新闻函授学员学习。当我收到新闻函授中心老师寄来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新闻写作初学问答》及《吹毛求疵录》等函授学习教材和学员实习采访证时,心里乐滋滋的。我按照新闻函授中心教务处下发的有关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展开函授学习。在业余时间,我按照所学的新闻理论和函授中心教务处老师的点拨,不断…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1月,我报名参加了1991年的军报新闻函授。每次教材一到手后,我都细细地读上好几遍,边读、边看、边写、边想、边领悟。“成才之路”、“成才足迹”、“通讯员园地”等栏目,时时用名人的话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渐渐地,我通过学习,弄清了什么是新闻的5个要素,怎样选好新闻的角度,怎样写好新闻题材,怎样写好通讯、消息。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新闻。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和新闻知识,所以,我自己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一弹四中”,在《人民军队》头版头条刊用。当我拿起第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新闻稿件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相似文献   

16.
济南军区某炮团今年以来采取措施,狠抓官兵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后的跟踪指导,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今年前五个月该团在报刊、电台用稿125篇,其中53篇是由今年刚刚参加军报新闻函授的学员采写。今年年初,该团34名报名参加军报第十届新闻函授的官兵,刚开始学习热情非常高昂,可一段时间以后,一些学员因连队的工作、学习紧张,文化底子薄等原因跟不上函授学习的进度,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对此,在团政委丰新华的直接关心下,各营成立了函授学习小组,制定了学习计划,指定一名连队干部负责。同时定期召集全体学员,组织新闻干事和精通新闻业务…  相似文献   

17.
韩彦儒 《军事记者》2004,(11):72-72
我从事农村基层武装工作已经5个年头了,以前总是老部长手把手教我写作,可老不入门。自从今年我参加了军报第14期新闻函授后,通过学习教材、《军事记》杂志、函授月刊和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加热爱写作了。今年3月份,我的处女作《邵岗民兵成为计生模范户》终于登上了省、市级党报,使我踏上了新闻报道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军报新闻函授重新招生之际,作为一名曾参加过新闻函授的老学员,我想就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学习体会,与想参加函授的新闻爱好者交流一下,同时也向函授中心的老师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吧。  相似文献   

19.
迟来的喜悦     
6月16日,对我来说是一个双喜临门的日子,这一天我不仅收到了函授中心给我补寄来的第五期《军事记者》杂志及第三期的月刊,而且还有一篇自己采写的稿件被发表。在高兴之余,我得感谢函授中心的老师们对我这样一名普通函授学员的帮助和关心。年初,自小挚爱新闻写作的我报名参加了军报的第十四期新闻函授。之后,我顺利地收到函授中心寄来的教材及函授学员证。三月底,我调到离机关较远的一个连队,在调离之前,我将新单位的通讯地址打电话通知了函授中心。进入四月中旬,我就天天盼着《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月刊的到来,但直等到月底也没收到。我只好…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打开刊稿剪报本,看到那些已经发黄的剪报,便感慨万千。其中一张发黄的剪报是《解放军报》1980年10月15日的,那是我在军报,也是在中央级大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消息。从那时起,我的成长进步便与军报有了密切的联系。1986年8月,我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毕业后,当了新闻干事。到了年底,正值老兵退伍,我到某部通信连采访,被几位面临退伍而忘我工作的老兵的精神所感动,采写了通讯《老兵多可敬》,投到军报。半个月后,1986年10月6日军报二版用四分之一版的篇幅并配我拍得3张新闻照片,发表出来。看着那天的报纸,我喜悦的心情难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