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完整的议论性文章,总要包含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所谓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论据,即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三要素”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论点用来回答“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解决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四册《说“勤”》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后,设立了两个分论点:“勤出成果”、“勤出智慧”。我认为后一分论点宜改成“勤能补拙”,理由是:1.根据第四段所选取的典型事例看,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与陈正之均可谓“拙”矣。前者小时口吃...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四册陈群的《理想的阶梯》是篇结构谨严,观点鲜明突出,说理清晰透辟的议论文。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事实作论据,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三个方面议论了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条理分明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中共举了12个事例。有政治家的事例,有科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理想的阶梯》、《说“勤”》、《事业篇》四篇文章均是议论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运用名言和事例作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难点是议论文的结构以及议论文中事实论据叙述的详略。本单元的可考点有:①全文或主体段落的结构层次分析;②名言的记诵与恰当运用;③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比较区别;④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浅说博与专》和《“学会”与“会学”》是两篇典范的事理议论文。何以典范?都具有着鲜明的议论文章法。章法何在?都具有着如下特点:辩证性、明晰性、启发性。文思的辩证性。《浅说博与专》的文首即开宗明义:博与专是辩证的统一。这就使本文具有了鲜明的思辩性和哲理性,其论点因此明确而深刻。作者将“博”与“专”的关系设喻为“罗”和“目”的关系,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第三自然段则着重论述“博”相对于“专”的重要意义,既运用形象的道理论据从反面予以论证,又运用竺可桢治学的事实论据从正面予以论述,详尽入理,令人心服。第四段则着重…  相似文献   

6.
都昌其老师的一篇作文指导文章《议论文叙事说理训练》[《语文月刊》(学术辅导版)2009年第2期《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专辑》第69—70页。]把“凤凰浴火重生的传说”作为论证“否定自我的价值”的论据,我觉得有些不妥。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一般分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确凿数据等。事实论据要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列举了对议论文“论据”的三种理解,认为:将逻辑学中证明论题的论据当作议论文的“论据”或者将议论文中的分论点当作中心论点的“论据”都是不科学的;议论文中只有证明论点的事实性材料(包括言论性事实材料),才是真正的“论据”;传统的观点,即将“论据”笼统地作为任何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的观点,是不合实际的,只有在运用论据论证型的议论文中“论据”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在说明型议论文中或在逻辑推理论证型议论文中,“论据”并非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谋攻》这篇文章的结构,统编教材的课文后面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以作提示:“这篇课文在明确提出作战原则后,是怎样逐层论述这一原则的?这些论述又是为了阐明什么论点的?”显然,编者的意思是,《谋攻》乃是一篇有论点,有论据,多层次论证性的论说文。一些教学参考书,比  相似文献   

9.
驳论又称“反驳” ,它在批判、否定某种错误或反动的论点过程中阐明正确的论点。一般来说 ,写驳论文总是在文章的一开始便把敌论的观点摆出来 ,然后有的放矢 ,针锋相对地进行批驳。摆敌论时 ,反对什么赞成什么 ,应旗帜鲜明。批驳敌论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驳斥论点、驳斥论据和驳斥论证 ,其中驳斥论点是最重要的 ,而驳斥论据和论证是为了反驳论点。鲁迅的《文学和出汗》是一篇驳论性文章 ,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批驳的呢 ?生活中一锅滚烫的开水 ,怎样制止它的沸腾呢 ?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加冷水 ,二是熄灭灶底的火。“加冷水”的确是一种聪明而简…  相似文献   

10.
自学重点抓住本文的主要论点;掌握用事实作论据正反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了解平列式结构和语言通俗口语化的特点。课文导读本文选自老舍《小花朵集》,文章阐明了散文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告诫我们要澄清糊涂认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 (人教版 )第三册所选文章《“挑战者”号追思》是针对 1986年 1月“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这一新闻事件所写的一篇评论。作者站在一个高度纵观人类航空史 ,赞扬为太空事业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勇敢者 ,倡导“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 ,极力推崇这种创造、开拓、冒险、献身的精神。笔者认为这正是此文的价值所在。但作为初中生学习的一篇议论文 ,作者在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中 ,存在着美中不足之处 ,在此谈谈笔者之拙见。一、语段中心句 (分论点 )嫌大 ,与该段所论证的范围不一致。全文共分四个自然段。作者开宗明义…  相似文献   

12.
以议事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文,要求对议论对象发表看法,阐述道理,做到以理服人,因此,一篇议论文,不论长短,总是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就是作者对议论事物所持的观点和看法;论据,就是作者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证,就是用论据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议论文提出论点,无论开门见山,或文中揭示,或篇末点题,必须清晰、鲜明,毫不含糊;选用论据,不管事实的理论的,必须确凿可靠,扣紧论点,不能张冠李戴,风马牛不相及;进行论证,不论采取何种方法,都要言之成理,深刻全面,不能牵强附会,失之偏颇;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一.训练重点: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二.训练要求:1.懂得什么是“论”,什么是“述”,怎样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2.能够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三.知识要领: 1.明确文章中心论点的意义。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核心和灵魂。作者要在文章中提出什么观点,要让读者接受什么观点,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必须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不能含糊。中心论点还决定着一篇议论文论据的选择、论证的进行等. 2.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主要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必须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必须和论点保持高度统一。而论点  相似文献   

14.
论证是议论文的要素之一,中学生写议论文,最易犯的毛就是“有论无证”;即只摆事,不讲道理;只有论点和论据,有恰到好处的过渡和分析,从导致论点和论据“两张皮”。究原因,就是我们中学生—般不道论点和论据怎样才能巧妙地连起来。实际上,一篇好的议文,除了其论点正确独到,论充分典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深刻阐述对论据的中肯分析。下面,我们结合实例具体剖论点和论据到底是怎样粘连起的。(一)观点 过渡 事例 分这四个步骤中最重要是“过”和“分析”。所谓“过渡”就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和材料…  相似文献   

15.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是韩非子专门对老子的哲学思想——“道”作解释的.扁鹊见蔡桓公是这部长篇哲学论著里的一个论据,旨意是阐明“制物于细,未兆易谋”的观点,是一篇结构分明,文笔朴实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观点和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两个要素。观点指出作者的看法、主张;材料,指用来支持观点的各种情况、事实、事理等。在议论文中观点也被称为“论点”,材料也被称为论据。一篇议论文、观点常常不止一个,那个被用主  相似文献   

17.
苏洵的《六国论》是政论文,作者从“暗刺宋事”的需要出发。确定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但是由于论据不可靠,致使论点失去了真实性,因此文章也没有了科学性。所以,我觉得此文算不上一篇好的议论文。一、作品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相互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造成观点含混;且分论点否定了中心论点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议论文有“大题小作”与“小题大作”之分。《说“小”》(高中语文第五册)应属后者。“小题大作”之文,尤需有力度。对于议论文来说,所谓力度也在作品的论点、论据,论证及语言诸方面均有所体现。《说“小”》在这几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堪称力作。首先,本文的力度来自于它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穷事理,触精髓,启人深思的哲理。  相似文献   

19.
班固在《两都赋》末有“义正乎杨雄,事实乎相如”这样的评论之语。纵观《两都赋序》之赋论,其内在实质即“义正”与“事实”这一原则。在“义正”与“事实”的统摄之下,班固在《两都赋序》中发表了一篇较完整的赋论,写下了代表作《两都赋》。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写议论文喜欢运用例证法,但对事例的叙述详略把握不住。或过详,把作为论据的事实细描详述,把观点淹没在叙述之中;或过简,所叙事例无法支持论点:或在事实的枝节上绕圈子而忽视能突出论点的部分,让所叙事实不足于论明观点。这些都因为不能掌握“叙例”的度而造成的。“叙例”的原则是用简洁的语言。将事例中能阐述观点的内容概述清楚。当然,如果事例少,则不妨多叙几点;事例多,则应当概述,甚至一例一句,这样不仅增加文章的容量,而且每件事都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