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电视现场采访要恰到好处,需要广播电视记者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讨。如何克服记者现场采访提问“不到位”的通病。具体说来应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认直作好现场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到临阵不慌,稳操胜券。现场采访录音录像常常是“一锤定音”、“一拍即成”,当场出成果,没有什么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要求记者在现场采访前,要尽可能了解所要采访的人和事,明确采访目的、问题,怎样提问,对方可能答什么,追问到什么程度等。总之准备得越周密,临场应变能力就越强,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我们在采访“一支活跃在田…  相似文献   

2.
张羽 《青年记者》2008,(7):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3.
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是实现电视新闻采访艺术性的基础,通常人们把采访的准备环节叫做"静态采访"。在采访前,采访人员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明白自己要进行采访的主题是什么,然后为了能让自己的报道体现出现如今最新的宣传目的,自己就要确保自己能掌握的宣传口径是正确无误的,并且,还要努力去研究与这次报道有  相似文献   

4.
1983年9月,我和另两位刚刚分配到新华社的同志到新华社山东分社实习。在我们第一次外出采访前,当时任山东分社社长的南振中同志跟我们谈了半个小时的话。有几句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你们刚到新华社,可能还陶醉在分配不错的喜悦里,觉得当记者可以上天入地,挺有趣的。不过你们要抹掉脑子里的浪漫色彩,要准备吃苦。不仅生活上要准备吃苦,思想上也要准备吃苦”。当时,我对这些话似懂非懂,尤其是对“思想上吃苦”难以理解。转眼就是八年。八年的新闻工作经历使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从生活上到思想上都愿意吃苦、能够吃苦,是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羽 《青年记者》2008,(10):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一、电视新闻采访方法1.做好采访准备,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第一步准备工作不到位,势必会给采访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新闻采访开始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做好采访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有:采访对象、采访时间、地点预约;采访内容拟定,问题准备,时间控制,主题把握;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收集相关资料。如有必要,还要征询采访对象是否允许拍照、录像;第二方案制定,在采访有变动时,及时实施第二方案等。总之,新闻  相似文献   

7.
采访取得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提前作好准备即熟悉被采访对象的材料,却显得尤为重要。熟悉材料的过程是一个严格的取舍过程,哪些需要进一步开拓,深入采访,哪些材料只要了解个梗概就可以了。实践证明,有准备的采访要比无准备的成功率高。据说有位年轻同志前去采访老舍夫人胡絜青,询问老舍生前的一些事情,他显然毫无准备,竟从老舍生于哪一年、有何主要作品问起,胡絜青很不高兴,事后对人说,一个连老舍基本情况都不知道的人却采访起老舍了。其采访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8.
要做到采访的深入,就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必须熟悉了解报道领域的理论政策,这要靠经常学习积累,还要充分掌握资料,以提高作品的吸引力,避免报道失实。另外要做好临时性的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报道目的、选择采访对象、确定采访方式方法、设计采访问题等,尤其是对那些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提前策划方案,确定采访对象的报道题材。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采访,可以提高采访效率,提高报道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缺乏对问题的准备,盲目进行采访,就会事倍功半,或者需要“返工”,甚至采写的稿件被“枪毙”。那么在采访中如何抓住事物的特…  相似文献   

9.
记者曾碰到过这么件事:一次,笔者到某企业去采访他们是如何做好对市民的食品供应工作的。一进经理室,坐定之后,笔者发现经理的态度不是很热情,茶没泡,话不多,脸色也不太好。就这么着,笔者问一句他答一句很别扭地采访着。过了一会儿,经理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你这个采访要不要钱?如果要钱,我就拒绝采访!如果不收钱,我就配合你采访!”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学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战略性准备,即平时准备;一部分是战术性准备,即临时准备。我认为,了解、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应当是战术性准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基本情况包括采访对象性别、身份、大致年龄、事迹简况以及各新闻媒体报道过的内吝,等等。在这方面,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当属典范。我在新闻采访实践中亦积极效仿,获益匪浅。1989年6月,我与一位同仁为一起发生在合肥公共汽车上的歹徒偷窃行凶案前去采访合肥市公交公司党委书记毛德胜。采访前,我们  相似文献   

11.
记者下去采访,一般都要事先做些准备工作。譬如,你要采写那个单位、那个人物,先看一下他们的有关材料,熟悉一下采访对象;还要翻阅一下报纸,看过去见过报没有。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在你脑子里必然有个初步设想。这样,下去前就有个小小的打算,比盲目下去要强得多。初步设想并不是框子,不是在家定好主题(也叫角度)下去找材料、找例子。须知,主题应当是在采访过程中形成。我们在家所想的,不一定符合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不一定就是最佳角度和最理想的主题。这方面,我就有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小刘同志: 来信要我们谈谈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但是我们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也不多,感到有些困难。姑且说些粗浅体会,以供咱们之间共同探讨吧。采访是少不了要有一番严肃而紧张的准备工作的。只有做好准备,才能做到思想明确,目标清楚,抓住重点,采访到丰富而又有用的材料;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访活动,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对采访对象心中有数,问话不离主题,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即使临时出现复杂情况,也能应付  相似文献   

13.
张宪 《新闻三昧》2006,(7):31-32
采访是记者搜集新闻素材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即使在现代科技为采访提供了先进条件的今天,面对面采访仍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娴熟掌握的基本功。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记者,笔者十几年来采访了200位来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物,感到如果记者能在访前准备、提问技巧、非语言采访等方面多加留心,即全方位地、立体地、多角度地看待采访对象,就会使采访事半功倍。一、访前准备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毛泽东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指的都是在战争前要做好准备。对记者采访而言,有准备与没准备的采访效果大不一…  相似文献   

14.
人物专访,这是近几年在报纸上出现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由于它形式独特,内容新颖,题材广泛,特别是富有文艺色彩,颇受读者欢迎。人物专访在写作时,要突出一个“访”字。这就要求作者,一要熟悉所访的人物,二要眞实地描述采访人物时的现场情景。要写出一篇出色的人物专访,作者在采访前,必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掌握采访对象的有关资料,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有没有这道准备工作,效果大不一样。 1983年春,上海著名歌唱家钱曼华到徐州献技,我想趁机写一篇人物专访。可事先當沒能掌握钱曼华的有关材料,对她的简历、演唱特色、表演风  相似文献   

15.
2001年 11月11日,美丽的多哈,一声槌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终于签订。我和同事侯振威有幸经历并亲自记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还为中国人民带回了两件珍贵的文物。多哈采访归来感触颇深,有喜亦有憾。 境外采访及早动身 第一个强烈的感触就是采访一定要抢前,除了事先要做精心准备之外,在时间上一定要打个提前量,特别是到国外采访,人生地疏,语言不便,更应该尽量提前到达采访地点熟悉情况为日后的采访做准备。去年11月5日远赴卡塔尔首都多哈采访之前,我和同事侯振威就已经做了大量日常准备工作。 WTO第四次部长…  相似文献   

16.
通讯员在采访中掌握的本领是否过硬,关键在于是不是善于提问,会提问才能得到宝贵的细节和材料。因为,采访需要有语言环境,有来言才有去语,你不会提问,被采访对象怎么能主动回答问题呢?许多名记者都是善于提问的行家,像采访毛主席的斯诺,1936年去陕北采访前准备了80多个问题。毛泽东是根据他提出的这些方面的问题,同他谈了十几个晚上。1960年6月,斯诺再次到中国来,又准备了40多个问题,同周恩来总理谈了12个小时。有的通讯员主观认为,自己生活在基层,人物和事情都很熟悉,还要作提问的准备吗?回答是必须的。你的提问如果笼统,被采访对象就可能…  相似文献   

17.
<正>准备工作是干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步骤。在新闻采访中更是如此。新闻采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随着媒体事业的逐步发展,读者对新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新闻采访前不能做好准备工作,便不能有的放矢地去进行采访和写作,更不能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因此全面、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任何新闻采访中必须进行的工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对采访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记者应注重知识积累,大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采访开始前,要对采访对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访提纲。  相似文献   

19.
当年刚作记者,便有前辈谆谆告诫:“记者这一行是个苦差事,要有吃苦的准备。”记得已故的新闻署老领导,非常善于总结新闻工作经验体会的胡乔木同志也说过:“新闻工作是世界上最艰苦的劳动之一。”我是先下乡,尔后在县、地当通讯干事,再后才成为职业报人的。这种经历,没少遇到吃苦受累的“活儿”。那是70年代,有一次奉派下乡去采访一位叫杨长青的优秀共  相似文献   

20.
当年刚作记者,便有前辈谆谆告诫:“记者这一行是个苦差事,要有吃苦的准备。”记得已故的新闻署老领导,非常善于总结新闻工作经验体会的胡乔木同志也说过:“新闻工作是世界上最艰苦的劳动之一。”我是先下乡,尔后在县、地当通讯干事,再后才成为职业报人的。这种经历,没少遇到吃苦受累的“活儿”。那是70年代,有一次奉派下乡去采访一位叫杨长青的优秀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