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第85届普利策新闻奖于美国当地时间4月16日公布。 本届普利策新闻奖共有15个机构或个人获奖(国际报道奖有两人同时获奖),另有28个机构或个人获最后提名。综观第85届普利策新闻奖,其体现出的新闻价值取向主要有: 一、秉承以负面报道为主的“揭丑”传统 美国的新闻报道一向有以负面报道为主的“揭丑”传统,尤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60至70年代,在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曾  相似文献   

2.
一、普利策奖昭示美国新闻界揭丑传统 为全世界新闻界瞩目的普利策新闻奖每年4月份揭晓。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提名作品昭示的是美国新闻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的“揭丑”传统。  相似文献   

3.
美国报业大王普利策设立的“普利策奖金”,自1917年开始颁发以来已有很长的历史。授奖对象包括:美国小说、戏剧、诗歌、音乐、历史、传记、非小说类纪实文学著作和新闻,其中新闻奖是普利策奖最重要的奖项。主要以通讯、特写、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新闻、现场新闻摄影、社论和批评为主。范长江新闻奖是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奖。评奖的基本要求是:“政治坚定,艰苦深入、廉洁奉公;业务精专,勇于创新,成果突出。”比较这两个奖项,可看出中美两国新闻价值观念的异同。一、美国新闻报道主要以负面的“揭丑”报道为主;中…  相似文献   

4.
同样的办报救国治国理念,不一样的新闻传播理念与从业实践:一个高举商业化、大众化旗帜,极尽负面揭丑、煽情之能事;一个恪守新闻党性原则,视典型报道、正面报道为毕生追求。这是中国媒介巨擘穆青与美国报刊骄子普利策分别在各自国家于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后半叶所演出的新闻活剧主调。探赜索隐,不同的社会体制与历史文化传统使然。本文通过"大众报纸与勿忘人民"、"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媒介经营管理和党报体制下的新闻事业管理""、负面揭丑与正面宣传"五个方面等对穆青与普利策的办报理念与实践等诸多异同进行较为详尽地梳理,以期对当下中国新闻业的改革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 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 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报道做如是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时事评论该着重“破”还是侧重“立”?这是评论经常面临的立场选择难题.而建设性新闻理念的引入,对评论的价值标准厘定不无参考价值.建设性新闻是近年来颇受学界与业界关注的新闻理论.丹麦学者海格拉普将积极心理学的跨学科视角引入新闻学后,提倡新闻从曝光负面、放大冲突性,转变为更多地挖掘新闻事件的积极面、强化解决问题的导向——“建设性”最重要的内涵,本就是“正向促进”.建设性新闻与注重刺激眼球但回避公共议题的“黄色新闻”、秉持扒粪揭丑向度的监督性新闻都有所区别,它更看重立足未来、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按照史安斌教授的诠释,建设性新闻力求提供“问题解决导向”的报道框架,涵盖多元声音,跳脱传统报道中秉持的“官-民”“施害者-受害者”等二元对立框架,调和利益冲突,引导理性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增进公共福祉.  相似文献   

7.
以暴露和揭丑为核心的调查性报道是西方新闻业的一个传统,虽然其定义一直没有统一,但“揭露被某些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新闻,聚焦于不义、丑闻或非法活动”的调查性反道的本质却得到广泛认同。 调查性报道的概念在中国传播时间并不长。1980年《工人日报》刊载的渤海2号沉船事件的报道,可视  相似文献   

8.
正面报道与报道正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这个标题,不是玩文字游戏,也不是绕口令,从事新闻工作的人,现在对什么是正面报道真是越来越迷惑了。有时候我们报纸一篇批评性报道刚出去,相关部门单位的同志便来电要求:“以正面报道为主啊,少搞负面报道!”  相似文献   

9.
王玉婷 《青年记者》2007,(12):86-86
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社会新闻的主格调;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0.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11.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0):7-10
会议新闻报道是一种强调时新性、重要性和现场感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属硬新闻范畴。中西媒体由于新闻价值观不同、报道立场不同、报道角度不同.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篇幅、内容、结构、表现风格和语言习惯不同。就角度而言.中国媒体习惯于从正面角度和官方视角进行会议报道.西方媒体主要从负面或中性角度和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就报道内容、结构而言。中国媒体篇幅冗长、面面俱到.以直线式结构为主。西方媒体篇幅简练、主题集中.以曲折起伏式结构为主;就表现风格和语言特色而言.中国媒体庄重严肃.以“硬新闻”式报道为主.语言多间接转述,多表述和概括,表现力稍弱,西方谋体活泼风趣,以“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为主,语言生动形象,多直接引用,多解释和表现.表现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新闻批评是指新闻传播媒介“对不良现象和错误现象作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由概念可以知悉,新闻批评以揭露社会中的消极腐败现象为主,目的在于“治病救人”、“寻找负面事件中的积极意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建立和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批评和我国新闻界的“正面宣传”有相同的目的,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一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14.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理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概念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的。这里有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5.
戴恒曙 《新闻世界》2009,(11):89-90
“负面报道”是通过反映和暴露社会阴暗面,来达到促使公众警醒、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负面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媒体的报道思想、报道角度、报道手法。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记者编辑如果妥当地处理“负面报道”,就能够发挥“负面报道”的正面功能,对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健康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岁末是各地评选当年“十大新闻”的揭晓之期,可是从很多地方的评选结果来看,都无外平本市“某地荣列百强、某街跻身全国商业街、某地荣获文明城市、百岁寿星达多少位”等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均为零。笔者疑惑:难道没有一则负面报道值得进入“十大新闻”?  相似文献   

17.
负面报道也称批评报道。它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社会职能。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不仅可以有力地扼制社会丑恶现象,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当前,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是新闻部门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怎样才能搞好新形势下的负面报道呢?下面  相似文献   

18.
柏健 《新闻前哨》2003,(6):9-10
舆论监督的报道《乡村干部痛述假数字》、《郧西县“石头标语”劳民伤财》、《花桥镇“罚款经济”真邪门》、《农民的年猪肉怎么不香了》都涉及“三农”问题,主题就是:关注农民生存状况,体恤基层民众疾苦,积极回应弱者呼声,勇于揭露、抨击坑农害农,侵犯人权,盘剥勒索农民的丑恶嘴脸和违法乱纪行为。这种为农请命,伸张正义,大胆揭丑的新闻监督实践,正体现了一个党报记者应有的社会良知和职业操守。湖北日报能将这类“揭丑”的批评性报道刊发,体现了作为一家主流媒体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负面报道也称批评报道,它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能。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不仅可以有力地扼制社会丑恶现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当前,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是新闻部门十分值得下力气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08,(1):9-9
“负面报道”不是“负面影响”;对外宣传不宜生硬灌输概念;融合新闻:新闻传播业的新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