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马翠英 《山东教育》2009,(12):30-30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是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然而综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依然是“包办”过多,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缺乏生气。要突破这个“瓶颈”,  相似文献   

2.
刘洪军 《学语文》2009,(2):24-2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在“导”上下功夫,研究“导”的艺术。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导”、“导”什么,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这场争论的导火索是两次教研活动。上学期我们有幸参加了两场较大的业内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观摩的公开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各种形式的读中让学生感悟课文,联系实际说出感受。时下的语文课堂“感悟”“体验”渐成了一种时尚。似乎这才能体现语文教学改革新理念: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现“人文性”。只有少部分教师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于是,  相似文献   

4.
荆海龙 《新疆教育》2012,(11):110-110
课改以来,笔者亲历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全过程,课改之初,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两多三少”。即教师讲多问多,学生读少、思少、写少。这样造成语文课堂高耗低效。如何解决“两多三少”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度出现了“注重教学手段,忽视教学内容”的倾向,一时间课堂上热闹非凡。而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文本理解”和“语言品评”这两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项上收获却很少,“思维的条理性、品评的精确性、理解的深刻性”等训练在无形中被弱化了。鉴于此,我们设想:如果将课堂上学生稍纵即逝的所思所悟当场用书面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将其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网络教学是指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即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工具;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象;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在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尝试了在因特网环境(或虚拟因特网环境)下,把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组成一个个网页,然后用超级链接的方法使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并设计、编制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课件的教学新模式,在品尝到了“试新招”甜头的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小…  相似文献   

7.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距离”分为“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三个层面,其中心理距离是核心层面。师生心理距离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的远近关系,它反映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间隔程度(以下将师生心理距离简称为师生距离)。  相似文献   

8.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讲得有多好,而是懂得驾驭课堂的艺术,能把语文课上活。的确,语文课不是算式,没有唯一的答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传统的“死寂”走向“活泼”,从“单向”走向“互动”。从课堂教学本身来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激活语文课堂,就必须围绕教师和学生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教改”主要是研究怎样正确处理“教”与“学”这对矛盾,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摆正学生与教师即“主体”与“主导”的位置,从而在教学中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情感教学目标”的“反思录”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讨论.焦点之一,就是在同步推进情感与认知目标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正确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近年来,语文课堂上过度渲染情感的做法已引起教师的警觉,“语文课要姓‘语’”也成为共识.但让一线教师困惑的是: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做?为此。本期“反思录”特别呈现对比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语言训练的“度”等方面进行剖析,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中落实“语文味”的直观体验.以及一些可资借鉴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设问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设问中大有学问。教师结合所教的内容.以精心的设问,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他所熟悉和关心的情景;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参与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掌握、巩固、运用和发展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的。按教学要求,设问可分为“是什么”到“为什么”,直到解决问题的“怎么办”三个递进层面。在“是什么”的第一层面,教师所涉及的是陈述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是判断的准确性,只需通过简单的应答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12.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绝大多数教师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注入式”,如此语文课堂教学并非“主导”与“主体”,存在种种弊端。笔者认为:只有教者当好“导演”,学生方能显示“主导”。  相似文献   

13.
严萍 《现代教学》2008,(10):57-57
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谱”,“谱”就是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理念是根本。在上海二期课改新背景下,我们要改变思维定势,确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知识,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这就是“心理换位”,其目的在于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心理换位”呢*一、备课时的“心理换位”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备课观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传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突出表现之一是语文课堂几乎成了教师施展身手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了“舞台”下的“看客”与“听客”。语文课堂话语权利分配极不协调:一方面是教师的话语权无限膨胀,教师对文本做出“权威”解读是天经地义的,教师对参考书中“公共理解”的传授与阐释不容质疑;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话语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被无情剥夺了课堂话语权的学生基本处于失语或人微言轻的状态,他们的个体解读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趣”,谈点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方面,它们相互信赖才能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统一整体,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这种组织形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对立,两两构成矛盾,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动力。“和谐”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美的境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合理组合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并使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趋于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堂”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云银 《海南教育》2009,(5):75-75
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堂”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复式教学中的“动”指的是直接教学;“静”指的是独立作业。直接教学和独立作业(又叫自动作业)是复式教学中两个特有的而又经常使用的概念。直接教学就是教师对某个年级的学生直接进行教学:独立作业就是教师在某个年级进行直接教学前,对其他年级的学生所布置的作业,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要把两者妥善安排,合理搭配。教学工作才能和谐地进行。复式教学中直接教学和独立作业的动静搭配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