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卓越计划"和"教育认证"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针对高等院校的育人观念转变和机械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和卓越计划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初步构建适合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的由浅入深的3部分理论教学体系和循序渐进的4阶梯实践教学环节,为加快提高机械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育培养目标,结合机械工程专业的特点,基于面向机械"卓越计划"教育的实践教学顶层设计理念,构建了"一思想、二要素、三层面、四平台"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对机械"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5,(7):97-98
为了顺应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宽厚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校今年来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文正是考察了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学物理教学中TEAL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运用"分门别类、统筹兼顾"的方法,对大学物理理论实验教学进行了模块化的分析。详细的讨论了"TEAL"模式对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模式进行的调整和创新。研究表明,应用"TEAL"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实现了物理问题的数字化模拟,丰富了数字化教学的手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效的培养学生要具备独立性、自主性,拥有活跃的思维状态,最终实现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面向机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育培养目标,结合机械工程专业的特点,基于面向机械“卓越计划”教育的实践教学顶层设计理念,构建了“一思想、二要素、三层面、四平台”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对机械“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针对机械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任课教师根据"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这门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在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尝试,为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的卓越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卓越工程师计划"内涵在于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把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理论教学改革为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文章从卓越计划的现状与背景入手,基于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情况,深入探讨实践教学过程存在问题,通过建立校内外多维实践教学基地,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为研究卓越工程计划提供实施案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珊 《科技风》2013,(21):172-173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电气试点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15)
电气专业毕业设计产品化是将企业生产问题经教学化处理转换为"设备装调—设备升级—难题解决—创新设计"四阶递进的课题,学生经市场调研、创新设计、采购管理、产品装调到技术交底的工作过程,制作出实物产品。外显实物产品、内隐能力开发的毕业设计产品研制从知识、技能和创新三个维度综合提升学生能力。"四阶递进、三维一体"的毕业设计产品研制,有机融合了双创实践和成果孵化,解决了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中真实项目、企业师资、实训载体、学生兴趣等瓶颈问题,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双创能力,在微观教学上进行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2)
国家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学生运用"卓越人才计划"的培养模式,创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提出以整体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思路,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实践,从而更好地提升本科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盐城工学院作为地方院校,在"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UG)进行了"3+1"模式的改革探索,积极推行大四学生一年预就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调整与改革的同时,重视预就业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实践,从明确各主体管理职责、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信息平台、延伸学生党团工作、推进学生参保工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为培养具有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卓越机械工程师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俞卓 《科教文汇》2012,(30):48-48,5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可能发现和修正教学内容以及设计构思中的“错误”和“不足”.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有机会面对课堂教学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从而解决问题,收获经验,达到创新。当下许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都普遍采用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从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艺专业教学中“项目设计”的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和目标为依据,针对目前机械类专业“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不足,结合自身教学改革实践,以系统观点优化教材体系,突出系统性、工程性和综合性;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突出创新性教学模式;构建寓研于教的培养模式,促进教学与科研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作为机械工程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开展双语教学的理想课程之一.本文将国外专业学科的先进教育理念融入我们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教学之中,讨论了“机械工程导论”双语教学改革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使机械工程学科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直接与国外接轨.及时更新分析方法、相关理论以及应用实例,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培养提高机电类专业大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是工程训练中心的核心目标,通过建立实训与竞赛相结合教学体系,科学的设置金工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各类竞赛项目训练为契机,进行传统机械创新、机电一体化创新和创意制作等各种实训教学改革,将传统教学体系中金工实习以"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训与竞赛相结合教学体系,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综合平台,经过系统的实训教学和创新创业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汤艳春 《科教文汇》2014,(36):69-70
注重工程实践对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利用学校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所具备的优越条件,本文从注重工程实践的角度,联合学生既有知识的固基强本、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获取与综合知识理论的交叉融合等方面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进行研究,构建了注重工程实践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方案,为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提供参考,促进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和文云 《科教文汇》2011,(16):92-92,108
本文通过对机械制图与CAD的关系分析,指出三维几何造型是制图课程教改的内容之一,利用多媒体在机械制图几何画法和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等教学过程中运用CAD软件三维几何造型,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培养设计和创新意识等;通过CAD二维辅助和三维几何造型训练,学生不仅了解了CAD软件,且能够认识到这种现代工具进行工程设计的便捷、准确性,以及CAD技能对工科大学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国家“质量工程”及“卓越计划”,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例,探索了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通过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完善实验教学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丰富实习实训环节、巩固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证明,该实践教学体系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庄晓华 《科教文汇》2012,(30):53-53,118
传统的中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笔者对“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本文以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中“汽车电动后视镜”一课为例介绍了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亮  王娈 《科教文汇》2014,(19):72-72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多的边缘性课程,广泛开设于机械设计、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通过分析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将机床安全防护、操控设备平台设计、工具设备尺寸设计等实践环节与机械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相结合,能起到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能较好地促进理工类“人机工程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陈述刚 《科教文汇》2011,(15):112-112,127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为了提高"效益",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教师指导解决问题的思路偏窄,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在教师设定的思维框架中。这样既限制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扼杀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和对创新的追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使教学质量顺利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