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杭州电视台《新闻60分》栏目开播五周年。在近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杭州文广集团主办的“云媒体时代新闻资讯节目的新局面——暨《新闻60分》开播五周年研讨会”上,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60分》栏目在国内首推“云媒体”概念,这个概念得到了包括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程鹤麟,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时统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孟建等在内的学界业界专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百闻不如一见.”生动、具体、活生生的视觉形象,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能深深打动人、感染人.所以,新闻报道如能在乏味的概念中增加一些形象、具体的东西,增加一些视觉因素,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沈明锐  王希华 《今传媒》2013,(11):117-118
云计算不仅推动了信息产业内部的技术革新,还推动了相关产业一系列创新发展。“云”已经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而是一种服务理念,这种理念指导了云计算在各个领域的产业实践,包括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出版行业,云出版的概念逐渐形成。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从“内容云”、“渠道云”、“服务云”三个方面构建未来的云出版,将出版传播和云计算的服务层次相结合,探讨未来的云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4.
揣霄宇 《新闻世界》2013,(10):303-304
两年前,“云传播”还是一种概念设想,而这种概念也如同其名称本身一样,扑朔迷离,充满神幻色彩。而如今,你拿出手机就可以使用“云端’’备份数据,你打开邮箱就可以向“云端”传送文件。很多你自己都不记得不知道的东西,“云”都帮你记下,并为你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备的数据库。究竟“云”是什么,“云传播”是什么,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中外两个学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对“云”概念加以思考并给予结论。  相似文献   

5.
高辉 《军事记者》2010,(3):26-26
古人云:“文无定法,文成法定”;“设文体有方,变文之数无方”。这些都是说文章并无固定的章法,一篇文章一个样。文章写好了。写法也就由自身表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关于新闻特写的概念与前苏联及西方均有别。前苏联有关“特写”的界定相当于中国的“报告文学”,西方所说的“特写”则指“非纯新闻报道”,范围甚广。 五十年代,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曾用高尔基、波列伏依的基本观点来界定“特写”的概念,并加以发挥,刘白羽写的《论特写》(见《新闻战线》1958年第1期)是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他写道:“近数年来,特写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从苏联介绍过来的。”“特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是应当和诗歌、小说、戏剧  相似文献   

7.
叶俊 《编辑之友》2016,(4):48-51
文章从概念上对新闻真实进行了界定和分析.首先,新闻真实是一个由“元概念”和“延伸概念”构成的概念空间.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概念.其次,新闻真实各层次概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新闻真实在“元概念”上的基本内涵是“新闻报道与新闻事实两者相符或趋向一致”;在实现方式上,新闻真实是在“新闻的有机运动”过程中得以呈现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闻界的理论讨论和实务研究中.时时会发现概念运用上的种种混乱。近年来人们对于“新闻”这一最基本的概念又重新加以审视和讨论,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不过,除了“新闻”之外,其他一些与“新闻’湘关的概念也很需要加以辨析.以避免和减少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所谓新闻的相关概念.包括延伸概念和并列概念两大类。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新闻的延伸概念都能叫做“新闻”D4:)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因新闻而存在、由新闻而派生的事物或现象,为了指说它们,人们使用了许许多多带有新闻二字的复合同组,这便是新闻的延伸概念。这些延伸概…  相似文献   

9.
边区,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突然又变得那么富有魅力。一批又一批记者扑向过去很少涉足的省界接壤地区。中央、省、地市级新闻单位不断推出一组又一组反映边界地区的报道。边区,成了记者的“黄金走廊”;边区,成为编辑侧目的“富矿区”。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概念——边区新闻。边区新闻界定边区新闻,一个典型的模糊词语。因为边区是相对的、可变的区域,还有特指、泛指之别。边区无疑是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可是,边区新闻中的“边区”,其外延要比历史概念大得多。有行政区划上的边界就有边区。  相似文献   

10.
吕莉 《新闻世界》2013,(4):249-250
本文通过界定“云计算”和“云出版”的概念,指出其特点及优势,着重介绍了几个云出版基地与平台,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自己的思考,以期对云出版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陈朝晖 《军事记者》2008,(10):62-63
近年来,“新闻策划”这个词组在我国新闻界使用频率很高,争论很多也很热烈。赞成者认为:“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反对者认为:“新闻根本就不能策划,凡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策划新闻只不过是披着新闻的外衣的广告和宣传”。这是争论中极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双方虽针锋相对、各占其理,但双方讨论的概念却不一样.自然难达成一致意见。赞成者讨论的是“新闻策划”,而反对者讨论的其实是“策划新闻”。实际上,“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2.
新闻文摘     
“邓小平理论”应全称近来不少新闻媒体在提及“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时,有称‘叫。平理论”的。我们认为,不能这样简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思想体系和科学概念。“邓小平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含糊,如同“毛泽东思想”不能称为“泽东思想”一样,“邓小平理论”也不能称为“小平理论”。希望各新闻媒体务必加以注意。《繁华搞于《新闻战线》)记者思维的两个特点1多动思维──机敏灵活,求灵求变求动。机敏灵活的含义有二。一是他始终处于一种警醒状态。嗅觉敏锐如…  相似文献   

13.
新闻信息论     
现在,不管是在机关单位还是在社会上,人们经常使用“信息”这个词。在许多时候,把“信息”与“新闻信息”这两个词等同使用,成了可以互换的词语了。“信息”与“新闻信息”到底是不是同一概念?它们的内涵与外延是否绝对相同?如果不同,那么这两个概念是从属关系?还是交叉关系,或是两相独立的关系?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两个词,可以不假思索;但对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教学者来说,弄清楚这个概念,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推敲"新闻"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使用拉丁字母的各种文字中,“新闻” 的概念的能指较为明确。中文“新闻”概念的能指较多,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叙述背景来判断。有时指整体的新闻媒介群或具体的新闻媒介,有时指大众传播行业、各种新闻活动、新闻教育、新闻学,或与“宣传”、“舆论”等概念等同。狭义“新闻” 的概念,又特  相似文献   

15.
新闻改革的产物——新闻策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新闻策划”这个词组在我国新闻界使用频率颇高,争论也颇热烈。赞成者说:“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反对者说:“新闻根本就不能策划,凡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策划新闻只不过是披着新闻的外衣的广告和宣传”。双方针锋相对,各有其理。 这种分歧的产生,源自对新闻策划概念的不同理解,其核心是对“新闻”一词的不同理解。反对者的立论,理解为是对新闻本源即事实的策划;赞成者的立论,理解为组织报道的策划。双方没有概念的同一性上争论,看似热闹,却各说各了。  相似文献   

16.
“社会问题新闻”这个概念,新闻学词典里查不到,传统的新闻分类中没有这一项。我这个观点的提出,一是受到文学中“社会问题小说”提法的启示,二是对这一时期新闻实践的总结。我觉得,从当前新闻界对这一类新闻的报道来看,把它们归属到“批评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社会新闻”中,其内涵的丰富与外延的广阔,后者是包容不下的.只能对这一部类新闻进行概括,单列一个新概念。一、社会问题与社会问题新闻社会问题作为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它的含义是“指那些对社会构成危害或成为社会负担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种病态表现”。我们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17.
新闻文摘     
何为新闻由头非事件性新闻得以成为新闻的缘由、引子。“由头”即可以作为借口的事。新闻事实要求有较明显的变动性和时间概念,而非事件性新闻在这两方面表现都不充足,因而写出来就会“不像新闻”。在这个意义上,“由头”很重要,它会给人一种新鲜感和接近感。常见的“由头”有:(一)尽可能由近及远,找一个最新的、时间概念较为明确的事情作为新闻由头。(二)以作者的现场观察到的材料作为带动其他材料的新闻由头。(三)避免陈;日的时间概念,以有新意或易受人关注的新闻事实为新闻由头,如权威人士的见解、评议,不寻常的数据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新闻与预设 预设,又称为“前提”、“前设”、“先设”,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于句子或语段之间的信息,是指在语言结构的基础上依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来的话语信息。例如,“余教授精力充沛”,“余教授精力不充沛”,都预设了“有一个余教授”。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五个W,时间是一大要系。不论你写什么都要问明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某月某日,今天、昨天等。在表达这些时间概念的吋候,常见用词概念含混的情况。在这方面,就是“……以来”的用法。“……以来”的本意,是指从过去的某个时候到现在。这个句式,在各类文章中用得很普遍。因此,一些表意含混的句式,也以讹传讹了,在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例如:《河南农民报》10月8日一版《情系良种》一文,说“一个多月来……”。“一个多月”就是“一个多月”,为什么还要加上“来”呢?去掉“来”字,不是更简明了吗?这  相似文献   

20.
“新闻根据”与“新闻由头”是新闻报道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概念,有不少人将之相提并论、等同视之,有的新闻辞典也说“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其实,这两个概念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辞海》对“根据”一词的解释是:“依据;出处;来源.”新闻根据,即新闻报道的依据,换言之,即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新闻根据是新闻报道的前提与基础,一篇新闻一定要有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