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将相和》这篇文章讲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时间有较大间隔,虽然各自相对独立,但都与文题中的“和”字有关,所以它们又有密切的联系,三个故事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三个完整的小故事,前后贯穿着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和赵国将,相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和廉颇真诚坦率、知错就改的性格,从而赞扬了将相抛弃前嫌、团结一致、共同抗秦的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没有用传统的“分块”教学法,采取了从整体入手、“提纲挈领”的方法,紧紧抓住课题中的“和”字,设汁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刘霞 《山东教育》2003,(28):48-48
一、复习铺垫1.出示:3 22 76-39-4师:计算2 7时怎样想?(2个一加7个一是9个一,也就是9)9-4又是怎样想的?师:观察这一组题有什么特点?(都是一位数加减一位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2.口答:30里面有几个十?7个十是多少?二、故事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有一天,兔哥哥和兔弟弟进行了一次拔萝卜比赛。比赛结束了,兔哥哥高兴地说:“我拔了30个萝卜!”兔弟弟说:“我只拔了20个萝卜。”兔妈妈看了看笑着说:“哥哥拔萝卜拔得多,可弟弟也别灰心,下一次你一定会拔的更多的。”师:同学们,你听完故事后,能…  相似文献   

3.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学习记叙的要素,重点进行听说训练。例文:《一件珍贵的衬衫》。一、听朗读录音(或由教师朗读)。1.第一遍要求学生回答: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关于“事”,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去归纳: ①围绕“衬衫”(题目)说一句话:一件衬衫的故事。②围绕主要人物间的关系说一句话:总理关心一个普通工人(“我”)的事。2.第二遍要求学生思考回答: ①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这件衬衫的“珍贵”?——“……凝聚……”(查释“凝聚”) ②这个故事是怎样引起的?故事的发展经过了  相似文献   

4.
课题是文章的“窗口”。从课题入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捞月亮》为例,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题,接着提问:捞月亮的“捞”是什么意思?我以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捞”是动词。再启发学生围绕“捞”提出问题,学生纷纷举手说:(1)为什么要捞?(2)怎样捞?(3)捞的结果怎样?我当即赞许善于提问的同学,并将这些问题在黑板上写出来。然后,指导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默读课文,用“/”标出每一个问题在课文中的起讫点。讨论第一个问题起讫点时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有的认为是第一节。我点拨道: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猴子?如果有一只猴子意见不一样,它们能采取“捞”的行动吗?这些同学  相似文献   

5.
《草船借箭》是五年制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题题限“借”字,联络通篇,经纬全文。教学时,可在学生掌握生字新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紧扣“借”字,层层深入分析,帮助他们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一、找出题眼,理清脉络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琢磨课题,想一想课文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写的?先后写了哪几部分内容?(课文围绕“借”字,写了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矛盾冲突。先后写了借箭的原因,借箭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群鸟学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文.这个童话故事构思巧妙,语言浅显易懂,表达的中心很有说服力,也富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根据本组课文进行“段(自然段)的训练”,的训练重点和阅读课文教学“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因人定法,突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教法一:围绕“结果”,逆推导读.本课结尾段交代了群鸟学艺的结果,关联全篇.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段文字,读懂课文.一、揭题质疑,初识结果.板书课题后,抓住题目设疑:“群鸟”指什么?(许多鸟)“学艺”是什么意思?(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学本领”来理解)它们向谁学艺?(凤凰)学艺结果怎样?(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初步了解事情的结果,并理解结尾段和开头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懂得说话有礼貌是好品质,教育学生做到说话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要点: 1.对人说话有礼貌是好品质,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2.对人说话态度要和气,学会使用“您”、“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引入。先讲“问路论礼”的故事,后提问:(1)小青年问路,老爷爷为什么不理他?(2)老爷爷最后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取真实体验,激发写作兴趣。2.将实验中的所见所感表达具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教学准备生熟鸡蛋各一枚。教学过程一“、透视鸡蛋”,获取体验师:《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孙悟空和羊力大仙比赛“隔板猜物”,大家看过了吗?记得羊力大仙有双“透视眼”,能隔着木板看到箱子里的东西吗?羊力大仙的这种本领最近黄老师也学会了,黄老师能隔着蛋壳看到里面的蛋清,所以,大家带的鸡蛋,我能辨出生熟,你们信吗?(学生大笑表示不信)生:我知道老师怎么分辨。师:哦?说说…  相似文献   

9.
前前后后地听了一些教师讲授《将相和》一文后,我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三个小故事中,对蔺相如人物特点冠以“机智勇敢”一语。我以为颇失侧重。以“完壁归赵”一节为例, 蔺相如这个人物特点重在于智谋超群,为大智(如果说“勇”的话,在“渑池会上,蔺相如才勇冠秦军)。“完璧归赵”的故事开始,先交代强秦要“以城换壁”,赵王及群臣知是秦王设下的一场骗局,就是惶惶然不知如何应付。此时蔺相如出场,只“想了一会儿”。就给了赵王两颗定心九:“如果秦王真拿出15个城来换,  相似文献   

10.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生看视频听读课文)师:(播放中课件出现故障,不能播放)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有谁记得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了?生:燕子帮蜗牛搬家。师:你听得真认真!现在课件出问题了,谁来帮我把这个故事讲下去?(生感到困难,没人举手)不要紧,简单地讲一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好不好?(师生合作讲述)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生接着把故事说完)师:你真棒,比刚才…  相似文献   

11.
一、整体感知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2.浏览全文,整体感知。(1)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台风和卫星,你会用什么词?(黑板上的板画提示学生:大、小。当然也可以是学生多元的答案)(2)那小卫星和大台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在课题“跟踪”下加点)(3)怎样跟踪?文中有两个词,你能找到他们  相似文献   

12.
常规教学寓言的方法就是把寓言读明白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在教学中一反常规,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讲故事,经教师巧妙点拨后学生轻轻松松领悟寓意。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来讲文中的故事,体会角色的想法和做法。下面是我的一段课堂实录:(一生到台前)师:你是谁?请你介绍一下行吗?生:养羊的人。师:你好,养羊人。生:你好。师:听说“亡羊补牢”的故事就发生在你的身上,是吗?生:是的。师:你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吗?(教师随机引导,不知不觉把全体学生带入讲故事的情境之中,气…  相似文献   

13.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的是一个悲壮而真实的故事。根据教材的单元训练项目和课文特点,笔者认为教学重点应紧紧抓住描写五壮士的思想、语言和行动等有关语句,至始至终注重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分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五壮士的崇高精神。因此,教师紧扣文眼“壮”字去组织教学。这样,不但能突出重点,且能使教学收到牵一字而动全篇的效果。一、课题切入课解“壮士”“一九四一年秋,日军收集大量兵力进犯我狼牙山区……”教师先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引出课题。问:“课题中为什么用”壮士”。“壮”字为什么不换成“战”,“烈”或“勇”字呢?什么样的人称作“壮士”呢?(学生查字典。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人的什么精神?(“壮”字体现勇敢不怕死的精神)。五壮士是哪五位?为什么成了“壮士”?这样,一连串有关“壮”字的设疑造成的悬念迭起,直奔课文主旨。  相似文献   

14.
师: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就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吧。(故事略)听完故事,想说些什么吗?(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 4=4 3)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这句话。)师:其他同学呢?(见没有补充)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  相似文献   

15.
问题教案一、欣赏音乐,激思导学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3.读读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如: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写出三个“?”。)二、围绕问题,探究品读(一)第一个问题: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1.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2…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24课。(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论坛》理事单位课改成果展示活动优质课奖)[课前谈话]出示课件:一辆红色崭新的轿车。请学生说说这是一辆怎样的车子。(了解学生的词汇积累,激发学生对车子的喜爱之情)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引出课文师:(设置悬念)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怎么样?故事发生在美国,主人公是一个叫保罗的青年人和一个男孩。(师娓娓道来讲述课文1-4节内容)师:老师暂且把故事讲到这儿。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男孩会惊叹地说什么?(出示投影:男孩子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相似文献   

17.
《殽之战》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记叙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文章按照秦军东征争霸中原这个中心事件作为发展顺序,周绕“蹇叔论战”这个纲,反映了支配这场战争的秦、晋、郑三方的四重矛盾:秦与郑的矛盾;秦与晋的矛盾;秦内部主战派与反战派的矛盾;晋内部主张击秦与反对击秦、主张纵秦囚和反对纵秦囚的矛盾。文章没有直接叙述和描写这场战争,而是针对这场战争,围绕上述四重矛盾,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重点放在人物  相似文献   

18.
《惊弓之鸟》的故事逻辑性很强,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重点围绕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 更赢为什么能够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2. 课文按怎样的思路安排内容的?3. “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怎样应用?我的做法是:一、通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学生初渎课文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想:这是一节给五年级学生上的写作课。本课就是抓住“兴趣”这一触发点,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然后把想表达的话自然流露于笔端,激发学生潜在的写作能力,使他们不断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健谈、乐说,发展个性,从而顺利地走进快乐写作的殿堂。1.童话引路,自由表达师:同学们,《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早在二年级就学过,老师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吗?(生异口同声:喜欢)今天老师又把“狐狸和乌鸦”请到了这里,大家看。(播放动画,同时找两个学生给狐狸和乌鸦配音,师解说)师:(微笑地望着学生)故事我们已经听完了,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生:我听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