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曼丽 《文教资料》2012,(26):84-85
《唐人万首绝句》是清代王士祯晚年在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的基础上删定而成的一个唐人绝句选本。王士祯论诗标举"神韵","神韵"说也在其各个诗选本中得以彰显,单从《唐人万首绝句》的选本文本角度考虑,绝句这一文体本身"无言之言,若尽不尽"的特点就与"神韵"说相互映衬,互为彰显。  相似文献   

2.
在元代的散曲小令里面,马致远的《天净沙》是相当出名的。《天净沙》是音乐调子的名称,这首小令真正的题目叫《秋思》,是一首短短的抒情小诗。它一共只有五句,写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 这首小令的情调比较低沉,但是艺术上却有它独到的地方。近人王国维在他写的《人间词话》里曾经评价这首小令说:"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所谓"唐人绝句妙境",就是  相似文献   

3.
唐人绝句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之一。南宋洪迈说:“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明胡震亨谓“绝句是唐人之所偏长独至,而后人力追莫嗣者也”唐人绝句流派众多,风格各异。有的如长江大河,以雄浑壮丽取胜,有的如小庭深院,以澹远恬静见长。有的豪放苍劲,振人心弦;有的爽朗明快,沁人心脾。绚丽多姿,蔚为壮观。唐代诗人以其如椽之笔,施展了他们卓绝的艺术才华,使离首即尾离尾即首的篇幅短小的绝句达到了语短意长、言近旨远的艺术境界。现将其艺术特点试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春 《考试周刊》2014,(17):31-31
绝句属近体诗,贵在"言微旨远,语浅情深"。赏读研究唐人绝句,在领略其无尽的艺术魅力之余,还可以在艺术方面得到诸多启示,唐人绝句简约含蓄美的奥秘所在:一是以小见大,情节典型。二是以虚藏神,虚实相济;三是以景衬情,以景结句;四是比兴象征,托物寄意;五是前后对比,相互映衬;六是引用典故。理解了唐人绝句的奥秘,赏析唐人绝句时,学生便可对手法的赏析有更全面的理解,进而更深入地理解唐人绝句的深邃情感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分析:《峨眉山月歌》是诗人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而此诗所表现出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自由驰骋的境地。全诗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处,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秋高气爽,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  相似文献   

6.
我于上课的间隙之中,斟上一杯清茶,取来课本中的几首唐人绝句,轻声吟哦,体会其中的别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歌仅六首,但都脍炙人口。其中的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被人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这首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易“河”为“沙”,“远”为“直”。初看两句有相似之处,因为从远景来说,都有洁白的云彩,晴明的天光;从近景来看都有辽阔的地面,荒凉的景色,体现出边塞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是一首纪游诗。短短四句,似乎没有什么深奥难解的地方;然而,你只要细心品读,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新颖灵动,意境深邃,启人神思,是唐人绝句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9.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传诵千古的杰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称它“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在《人间词话》里赞之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此也。”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既是一首隽永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出色的写意画,笔墨最洗炼,形象极生动。小令寥寥二十八个字,既无藻饰,又无典故,但字字有讲究,字字有韵味,它无比鲜明突出地反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形象。开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二句,句式全同,各由三组表示景物的名词构成,可谓全是写景,但景中寓情,看似描写自然景物,其实是“赋而比也”。说它是“赋”,因为这确是实写,这些景物是这个旅客所亲眼目睹的;但这里赋中有比,“枯藤老树”,正是黄昏的乌鸦栖息之所。  相似文献   

10.
绝句是唐诗中最短小的体裁。它与民歌关系密切,从民歌中吸取养料,使它富有勃勃生机。诗人大都能从生活本身出发,从真实感情出发去反映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唐人绝句“必语短意长,离首即尾,离尾即首”。但这小小的天地并没有束缚住诗人们的才华,他们对诗歌语言的千锤百炼,对艺术表现途径的大胆开辟,对技巧与意境的苦心营造,使绝句完善精美,成为整个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唐代绝句的鉴赏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在内容方面应着重以下三点:一、诗的背景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优秀的诗篇总是能够真切地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 (一) 王国维称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人间词话》)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意境,为什么特别称赞唐人绝句,把它列为最高的美学境界呢?这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最短小精悍的体裁,具有言少意多、语近情遥、韵味无穷而且易记易背易唱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说,其醇美的意境往往是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唐人  相似文献   

12.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李松永 《现代语文》2006,(11):18-20
一、盛唐余韵 韦庄诗有盛唐余韵。《唐诗广选》:“韦庄离别诸篇,尚有盛唐余韵。”①《唐人百首绝句选评》:“觉字字有情有味,得盛唐余韵。”②先看两首离别诗:  相似文献   

14.
提到绝句,不少人会很快地说,所谓“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绝者,截也。如果用这句话来解释“绝句”的名称来源,那是不对的。因为绝句名称的来源先于律诗,不可能由律诗截取。 绝句是以四句为一首,每句五言或七言的诗。然而,这种体式的诗,为什么叫“绝句”呢? 我们知道,光是一句诗,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都很难完整地表达一个概念;同时,不管多么长的诗,也总不能一口气读下去。一般地说,从语言、音节和思想内容都需要连续四句停顿一下,这个观念是长期自然形成的。在我国最早的一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多彩,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诗人笔下得到了生动深切的反映,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蔚成百花齐放的壮观景象。在现存的近五万首唐诗中,将近一万首是绝句,它们是唐诗中的艳丽的奇葩。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它继承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自风,雅、颂衰亡以后,一变而为骚体,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唐人绝句,起源于乐府民歌,始孕于文人联句,到唐初开始盛行,诗人们开始广泛采用这种诗体写作。王  相似文献   

16.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写的一首小令,曲名《秋思》,被公认为中国散曲最出色的小令之一。它通过描写旅途中傍晚的秋景,抒发了游子深切的悲秋之情,给人一种难以排遣的苍凉。其风格婉约清远,意境深邃苍凉,悲而不壮,清而不淡,有“秋思之祖”之誉。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它“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与马致远同时代的白朴,则写了一首跟马曲风格迥异的《秋思》:  相似文献   

1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是元代擅长写景抒情的散曲大家,这首被前入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描绘了一幅萧瑟悲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写了沦落天涯者的彷徨苦闷,确实是“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佳作。然而,人们在分析这首小令的时候,往往把小令中的“断肠人”理解为一般远行在外、思念家乡的旅人形象。这未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微观的分析入手 ,详尽地阐述了唐人绝句的总体特征和特殊成就 ,并着重分析了李白、王维、王昌龄在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上的突出贡献 ,从而使人们对唐人绝句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历代诗论家对于杜诗绝句的评价,褒贬不一,各言其是,致使后学者不知所从。因此,将这个问题重新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 杜诗绝句,现存一三八首。其中五言三十一首,七言一○七首。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可谓比重甚微,就是在一千四百多首杜诗中,也占不到百分之十。可是,杜诗绝句还是独具特色的。这是由于杜甫在创作实践中,打破了“沿袭古题,重复唱和”的旧有格式,开辟了一条大胆干预生活,“补察时政,导泄人情”和“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杨伦说:“绝句以太白、少伯为宗,子美独创别调,颓然自放中,  相似文献   

20.
夏松平 《读写月报》2022,(26):27-29
<正>唐代诗人王之涣(688年-742年)的绝句《登鹳雀楼》有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诗人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诗人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为遭人诬陷而被罢官,不到三十岁就不得不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绝句的时候,诗人只有三十五岁。那么,绝句中的“白日”是“朝阳”还是“夕阳”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