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出版市场上的社会科学类译著日益增多。其中,部分图书因翻译质量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也因此受到了学界与业界的批评。文章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在编辑工作中提高此类图书翻译质量的具体办法,以期进一步提升社会科学类译著的翻译出版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静 《出版广角》2016,(2):47-48
翻译出版是促进中国文化传播与引进西方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加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是构建良好文学输出体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翻译出版过程中,读者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翻译出版过程中读者因素的重要性,指出了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版权合作日趋频繁,品种和题材也越发广泛,大家在做引进版图书时通行的做法是:内容方面,请合适的译者对照原文逐段翻译;形式方面,版式设计一般都遵从原书的设计。这样做的优点是忠实于原作,容易达到国外出版社的要求,操作起来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做法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新问题,如引进时间晚或者翻译出版的流程较长,时效性滞后;译本读者群和原版书读者群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原文中部分内容很难被中国读者理解;读者审美需求不同,国内读者对国外读者习惯的版式设计难以接受等。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外宣翻译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把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过分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要克服上述问题,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应明确外宣翻译是交际性翻译,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外宣翻译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把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过分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要克服上述问题,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应明确外宣翻译是交际性翻译,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热点报道在党报上与读者互动起来,是近年来许多地方党报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丽水日报今年4月份改版后,开设了一个以读者参与互动的方式来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热点问题的版面——《热点互动》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从实际操作来看,通过读者互动的方式,对热点问题进行引导,让读者参与到报道中来,与读者更加贴近,起到了化解矛盾,疏导公众情绪的作用;同时该版面也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版式作为一张报纸的外包装,它的更动对读者肯定会产生影响、这就是版式的效应问题。作为一种效应现象,它不仅仅只有正效应,也会产生负效应。90年代中期,个别党报通过版式的手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像新华日报曾以大标题、大图片的版式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引起了同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有些报纸加上封面,一下子成了报摊上的抢手货。从吸引“眼球”的角度看,这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赵迎庆 《大观周刊》2011,(17):86-87
在翻译文化词或新词时,即使能够把源语勉强译成目标语,但由于目标语中缺少相对应的概念,目标语的读者仍然无法理解其意义,不知其为何物,而出现像尤金.奈达(EugeneA.Nita)所说的“零位信息”{(zero message)〉,这时除了对该词进行注解外,还可以在其后加上类别词(Classifier)来帮助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如英语中的“tank”翻译到汉语后为“坦克”,但有时读者仍然无法理解“坦克”为何物,这时在后面加上类别词,译成“坦克车”或“坦克战车”,该词的意义就能更好的被目标语的读者所理解。本文将试从英汉互译时所会使用到的类别词和随着时代的发展类别词的产生和消亡这两个大的方面对类别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选择社会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报道,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抓住读者,让读者爱读爱看,这几乎是每个记者经常挂在嘴边的常识。但是,在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报道中,仍然有一个如何选择切入点的问题。切入点选好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选择难点中的“亮点”。社会的难点就是我们报道的重点。怎样才能报道好这些难点,这就需要我们精心思索,从难点中去发现“亮点”,以  相似文献   

10.
李冬艳 《出版广角》2015,(15):42-43
读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作品翻译的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翻译出版行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在对读者利益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的综合运行,改变原有翻译出版行业注重眼前利益的发展现状,实现翻译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我国翻译教材建设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我国英汉翻译教材现状调查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教材虽然在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翻译教材编写和出版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解、解决教材问题,有必要就翻译教材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与出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中文"受众"一词最早出现在由威尔伯·施拉姆著,余也鲁1987年翻译的《传媒·信息与人—传学概论》一书中。书中"受众"被译为"在传播的过程的另一端的读者、听众与观众的总称。"换言之,受众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第四媒体网络的兴起及其他新兴媒介的出现使得受众的范围越来越大了。在进行受众研究前首先要对受众进行分类,即考察受众最基本的情况。不同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  相似文献   

13.
文学翻译出版市场化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出版业的改革发展大势,翻译出版的市场化进程也在逐步提速。在市场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翻译出版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控,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规范。这样,翻译出版业才会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更加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精练概括。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编辑往往采用各种手段提升新闻标题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新闻翻译工作者要把握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运用各种翻译理论和技巧,将原英语新闻标题的形、神、韵原汁原味地用汉语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主要分析总结了单则及双则新闻英语标题的编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读者隐私权的价值与保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读者隐私权是图书馆现代管理中产生的新的问题。笔者列举了在图书馆管理中、读者服务中、网络服务中与读者隐私产生的冲突,试图对此产生的后果及影响进行剖析,从而提出保护读者隐私要从国家立法、行业自律和读者自保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学翻译在引入西方优秀文学作品、促进中西方文学艺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西方文学翻译的质量普遍不高.接受理论为提高西方文学翻译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分析了接受理论的核心思想,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读者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金岳霖学贯中西,有着高超的英译水平,其在哲学方法论探索过程中也不断关注着翻译问题。他的许多专著都是围绕西文的翻译理念及技巧来阐述自己的翻译方法的,在翻译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汉藏新闻翻译工作受众面较小,所以它必须以读者为中心设计规划新闻翻译流程,体现特殊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将新闻内容用藏语形式原汁原味地表现、传播出来。本文以读者为中心,简单探讨了汉藏新闻翻译的价值意义,指出其新闻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翻译工作中的一些实用性对策与技巧。  相似文献   

19.
贺树 《出版科学》2016,24(2):32-35
把高质量的译本奉献给读者,是从事外国经典译著编辑的终极目标。在编辑外国经典译著时一定要忠于原文,与译者交朋友,勤查各类工具书,重视读者意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关注各类翻译赛事以发现和培养优秀译者。  相似文献   

20.
法学学术译著是我国法学类图书的主要类型,因其创新性与可借鉴性受到法学学者的广泛关注.近五年,我国学者引介至国内的法学学术翻译作品数量逐渐增多,突破了单纯的理论作品与教材类作品的引进,在内容上也各具特色.然而,因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阅读质量.学术译著,不同于其他翻译作品,是读者进行学习与研究的基本参考资料,在翻译时,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要求.作者认为,有必要就法学学术翻译的一般要求与标准进行阐明,以利学者、译者在借鉴、翻译当今世界前沿法学学术理论成果时,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