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早在19世纪末,日本就开始觊觎中国东北。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从沙俄手中攫取了中国东北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从长春到旅顺的铁路及附属地。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和进一步扩大侵略,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提出"满洲移民论",开始陆续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大量移民组成各种开拓团入殖中国东北各地,强占农民土地,建立移民村落,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弥荣村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有日本武装移民第一村之称。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可以分为试点移民、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侨历来重视教育。本文从人文教育的视角阐述了近代闽南华侨支援家乡建设,捐资兴学,兴建学校,培育人才,发展侨乡文化教育事业的过程;高度赞扬了陈嘉庚先生等闽南华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情怀.讴歌了他们创办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海林市人民政府移民安置办公室始建于1990年10月,主要职能是按照国家、省、市移民工作的方针政策,完成移民安置、库区移民生产开发和后靠移民的生产、生活的扶持以及移民迁建过程中各项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我办于1991年开始形成并建立了文书档案、工程开发档案、移民安置档案等。这次清理档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管好用好这部分档案,把清理工作与升级达标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标准、有目标,使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是除军警系统以外的一切入侵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包括政治移民、农业移民、产业移民、教育移民、商业移民、技术移民、林业移民和铁路自警村等诸多类型。  相似文献   

5.
《新闻世界》2007,(12):5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户人家从日本移民到了美国,在旧金山市附近定居下来。在那里,他们开创了自己的事业——种植玫瑰。还有一户人家,是从瑞士移民过来的,和那户日本家庭是邻居,他们家也种植玫瑰。由于两家的玫瑰品种优良,生命力旺盛,他们两家种的玫瑰在旧金山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很受人们欢迎,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站     
《华侨华人蓝皮书》 本书以中国的侨务政策“为侨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在侨务政策上推进世界和谐、共荣共赢之宗旨与良好愿望,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家和地区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因为勒庞、富图恩等极右翼打出的反移民牌,欧洲的移民问题一时成为热门话题。一位移民问题专家说:“欧洲的难题是:市场需要移民,但人民不想要他们。”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1,(25):31
《华侨华人蓝皮书》 本书以中国的侨务政策“为侨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在侨务政策上推进世界和谐、共荣共赢之宗旨与良好愿望,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家和地区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历史学家奥斯卡·汉德林在其享有盛誉的《拔根者》开篇就写道:“当我想写一部美国外来移民史的时候,我发现外来移民本身就是一部美国史。” 前往北美大陆的移民最早主要来自西北欧国家,从19世纪中期起,开始出现为数不多的亚洲移民,华人是第一个进入美国的亚洲人。在肤色、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都与美国人相去甚远的亚洲移民,成为美国各种排外主义者排斥和迫害的对象,华人首当其冲。 艰难 华人迁移美国的历史可追溯到美国建国初期。1785年,三名中国水手乘“智慧女神”号帆船抵达美国。从1820年美国开始统计入境移民情况到1849年,仅有43名华人。在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之前,“美国”二字在  相似文献   

10.
新西兰为南太平洋最大岛国,目前常住人口约440万,其中80%为英国移民后裔,9.7%为土著毛利族,华侨华人仅次于毛利族为第三大族群,约18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奥克兰,基督城、惠灵顿和丹尼丁次之。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新西兰是典型的多元文化社会,政府鼓励多元文化发展。华人、华文媒体在此经历了从无到有、繁荣鼎盛、多方竞争等多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梁茂信在《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撰文指出,吸引外来人才是美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对移民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952年、1965年和1990年的移民法。1952年规定每年移民的一半用于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突出才能和技术专长的移民。1990年法案对“突出才能”的移民作了明确规定:即在科技、贸易、教育、体育和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并享有国际声誉的外籍人士,他们入境时必须出示相关的学历或获奖证书。此外,美国还以下述方式吸引外来人才:  相似文献   

12.
纽约是美国最繁华的城市,也是美国精神的象征地。然而,在19世纪中叶,纽约却是一个充满了野性的城市。马丁·斯科西斯的史诗巨片《纽约黑帮》就是以这个蛮荒时期的纽约为背景的。那时的纽约还没有自由女神像,城市里到处充斥着旧移民、新移民、新新移民。那时的纽约也还没有形  相似文献   

13.
梁柏静 《图书馆》2007,24(2):22-25
移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移民与社会进步和发展紧密联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移民活动已经涌现并发生。这其中的农村移民占移民中的大多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将成为城市移民,那么面对新环境,他们又会遇到哪些文化冲突?如何解决这种冲突,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起城市移民的文化关注机制,本文运用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寻找文化冲突的基本动因和主要表现,进而反思图书馆在服务于这一群体的现状,化解文化冲突,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如果要找一个简洁明了的词来形容到目前为止的中美关系的话,我认为是三个字:不平等。 我们不需要作什么很深入的研究,只要凭着我们在中学或者大学学到的历史知识,我们就很容易找到两国不平等的很多例子。从领土上讲,美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它的领土面积就在不断地增加,而我们从18世纪以后到新中国成立,领土面积就在不断地减少。英国最初移民到美洲的人口很少,但是他们认为他们以他们先进的、现代化的财力、武  相似文献   

15.
刘红光 《兰台世界》2016,(16):68-70
郑洪年是我国近代华侨教育理论重要奠基人,是华侨教育实践先驱。他担任暨南学堂首任堂长,奠定华侨教育的基础,重掌暨南期间,将之改组为综合性大学,成就华侨最高学府。郑洪年关于华侨人才培养、华侨教育教学制度、华侨学术研究等教育思想对当代华侨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颖 《新闻前哨》2009,(4):77-79
当代美国华人新移民在工作、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展示出一系列有别于早期华人移民的新特点。调查显示,美国华人新移民表现出对祖国的自豪感及强烈的情感、文化羁绊,中华文化在当地华裔族群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7.
总部设在巴黎的《欧洲时报》于近日在伦敦开始发行英国版,为在英华人提供信息服务。英国版将致力于服务华侨社团,促进中英两国友谊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促进华文教育和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8.
眼前这对夫妇,办加拿大移民前后已有两年多时间了,年底他们就可以如愿以偿地拿到“移民纸”,全家打算明年下半年走。 年过30的他们,办移民主要是为了儿子。加拿大良好的自然环境、高福利政策、孩子上学的轻松氛围都是吸引每个父母的主要因素。大家都抱着既然自己从小没赶上好条件,说什么也要给孩子创造的信念: 我是学文的,我爱人学化学,所以由他作主申请人。他现在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不过,移民公司把他包装成了技术人员,以前做过的什么项目,都列了进去。  相似文献   

19.
百姓的三峡     
移民就是贡献 三峡工程在册受淹人口72.55万。推算至2008年的规划动迁人口为113.18万人,人们通常称三峡工程移民百万,指的就是后一种推算出的人口数。 三峡工程淹没陆地面积约632平方公里。淹没范围涉及湖北省的宜昌、秭归、兴山、巴东等四川省的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开县、万县、万县市、忠县、石柱、丰都、涪陵市、武隆、长寿、江北、巴县等15个县市。总的淹没范围涉及19个县市。 修建水库不可避免地要有局部淹没损  相似文献   

20.
胡文虎(1882-1954),福建永定中川人,南洋著名华侨企业家、报业家,被称为南洋华侨传奇人物.他从继承父亲在仰光的一家中药店开始,后以经营虎标万金油等成药致富,被誉为“万金油大王”.他没有受过高深教育,却选贤任能,创办起十多家中、英文报纸,成为蜚声中外的“报业巨子”.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他秉承“取诸于社会,用诸于社会”、“以己之财,供天下之用”的信念,广济博施,因而也是著名的慈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