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项目教学改革已成为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潮流和方向之一。文章认真反思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改革在知识观、学习观、理论与实践关系及课程序化这三方面的不足,并就此提出了用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作为项目教学改革的支撑,坚持用理实一体的观点来理顺知识与实践方面的关系,依照学生生活、工作中的逻辑来序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这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改革从"形似"走向"神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天下观作为中国传统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延续了数千年,隐含了中国历史传统的权威性基础和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依据。而利玛窦"世界地图"的传入将地圆学说以及一系列与天下观相悖的地理学说引入中国,使得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开始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3.
《乐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第一次从"乐"的角度对儒家诗教中"观风"思想进行了总结,并将"观"细化为政治之观和伦理、风俗之观两个方面,"观"的最终目的是"移风易俗",而达成这一目的的手段是艺术对人内心情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宗和秦桧为了“绍兴和议”,在以严刑和峻罚摧残正论、禁锢政敌的同时,又发动了旷日持久的歌功颂德的文化运动。作为决定“绍兴和议”期间文学生态的环境因子,这一高压政治既使创作主体锐气顿失,灵光耗散,卓识幽闭,呈观出集体怔忡症与失语症,又诱发了其极易被政治异化的文化“基因”,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使之奔竞于适应高压政治的以歌功颂德为内涵的话语系统中,创作了汗牛充栋的谄诗谀文,文坛呈观出一派“弥望皆黄茅白苇”之势,成了宋代文学史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对儒、释、道三家的"心学观"作了形象描绘:即追求儒家"内圣"境界的"正心诚意"论,印证成佛之路的"明心见性"说,阐释道教登仙路径的"修心炼性"说。三者相互补充,阐扬了"三教合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实乃一伟大的教育学家,他对教育的研究非常深入。但是他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家,还是一个大政治思想家;故而,他能够将教育和政治糅合为一体。在这种"大教育"观背后,隐藏着深刻而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因子。梁启超尤其将儒家传统和立宪政治结合起来,这种"大教育"观的含义非常丰富,其范围远远超出狭义的学校教育范围,无论是从政治的角度,还是从教育的角度,梁启超的"大教育"观都能给予今天的人们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7.
"三三制"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建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萌芽形态。这一政权实践充分体现了政党的合作,开拓了政党政治新视野,体现了民主的内涵和政党之间的尊重,反映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原则。它不但包含着"共产党领导、各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各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也体现了我国特色政党制度所弘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自我"文学史观的指导下,明治时期的政治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中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此后虽然出现了对政治小说再评价的动向,但其地位却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于立场与观点的不同,文学史的书写内容及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也会不同。在"自我"文学史观被摈弃的今天,政治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位置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顾向锋 《考试周刊》2011,(46):161-161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目标的实现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因而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的课程资源观、学生观、教师观,建立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培养"自我实现"的人的教育目的观,自由学习和意义学习的学习观",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观和真诚交往的师生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本质有许多契合的地方,研究和借鉴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于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政治意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上不断与时俱进,政治价值理念日趋完善,现代执政党意识日益凸现,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认识日益科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气息和开拓精神、开放意识和包容精神。政治思想的进步必将引领政治制度和体制创新,激发整个民族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民本思想是一种重民、爱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最精彩部分。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是一种民主缺位的“民本观”,它是统治者的用民之道和御民之术。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是民本思想在当代的政治实践,是民本本位在当代的真实回归。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经历了从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演进;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表现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日趋理性和成熟,文化建设方针和政策进入系统化和与时俱进的新时期--对此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充满民主精神、具有全球眼光的全新的世界发展观,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三个层次的渊源。第一个层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第二个层次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和平外交思想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的发展,第三个层次是直接来源于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化。要建立和谐世界,需要各国和各种政治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付出共同努力,同时也要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进行改革。共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外交理论的更加成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的提出赋予了和谐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现根据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运用管理学中的X-Y理论,把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出构建"和谐教育"模式及构建模式的原则,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获得"1+1〉2"的整体效应,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1978年至今,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确立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相结合的执政方式;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执政理念和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执政方式;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六大,确立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执政理念和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执政方式;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确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和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执政方式。3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和相关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要在科学、民主、法治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状况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总体土政治觉悟较高。党员学生的政治觉悟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他们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等问题的立场与非党员学生相比更加坚定。这反映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政治质量总体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党员意识是党建理论中的基本概念,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党务工作者都对此概念进行了研究,但是在概念的内涵、结构和特性等方面并没有取得广泛共识。以概念的内在机理为基本分析方法,对这一概念作进一步研究,发现党员意识就是党员体认到自己党员身份进而体认到自己政党文化的社会意识,是一个自我意识概念;党员意识的结构有两个:内容结构和心理结构;党员意识的主要特性有四个:政治性、先进性、主导性和反思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孙中山逝世,中共制定了相应的宣传方针:通过宣传孙中山某些较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言行,并做出符合自己政见的解释,将孙中山塑造成一个彻底的左派革命家形象,并以此为依据扩大统一战线内部的派别斗争。中共宣传方针既秉承了其一贯的政治主张又融合了自身对现存形势的分析。中共试图通过孙中山逝世的宣传将阶级话语融入民族革命中,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在维护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争取主动,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实质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理由是: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有着坚实而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三、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保证;四、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有力证明;五、反腐倡廉,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严峻考验。六、坚持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