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李直夫是元代女真族副作家。关于他的生平,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元锺嗣成《录鬼薄》说池是“女直(真)人,德兴府住,即蒲察李五”,并著录了他的十一种杂剧。天一阁本《录鬼薄》贾仲明补《凌波仙》弔词云:“蒲察李五大金族,《邓伯道》《夕阳楼》《劝丈夫》,  相似文献   

2.
关于元曲家孔文卿的籍贯及其《东窗事犯》杂剧之"西湖旧本"说,今仍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录鬼簿》的体例及作者钟嗣成生平的交游情况进行辨析,认为孔氏非浙江溧阳人,《录鬼簿》所载当无误。剧作《东窗事犯》是据民间传说改编而成,后随着北杂剧中心南移而流传到杭州,时人及后世又据以改编成杂剧或"戏文、传奇,它是"西湖旧本",而非据"西湖旧本"改编而成。  相似文献   

3.
刘念兹先生在其大作《<录鬼簿>疑析》(见赵景深先生主编的《中国古典小说戏曲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版)中,对元代钟嗣成所著的《录鬼簿》一书之名目提出了怀疑。先生阐幽发微,多方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录鬼簿》一书之名目,俱应正名为《鬼簿》”,“曰点,曰录,都是传抄者疑惑不解而误加之语。”然而,拜读大作之后,觉得此说尚不足以服人,故不揣冒昧,试述如次,以就教于先生。  相似文献   

4.
籍贯关于钟嗣成的籍贯,钟嗣成在其《录鬼簿自序》及其友朱士凯为《录鬼簿》作的《序》中都有明文记载。其后的贾仲名在其《录鬼簿续编、钟嗣成传》中也写得非常清  相似文献   

5.
<正> 康进之,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生平事迹不详,著录资料极少。元末钟嗣成《录鬼簿》列其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记其姓字、籍贯:“康进之棣州人。一云陈进之。”可见其名失载,以康姓行世,陈姓存疑。棣州即今山东省惠民县,元时属中书省。可见为北籍。记其“所编传奇”之全称:“《黑旋风老收心》,《梁山泊黑旋风负荆》”。仅此而已。另外,钟氏对“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均未“以[凌波曲]吊之”。钟氏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不知出处,故不敢作传以吊云。”①不知出处,不敢作传,也是情理中事。“以[凌波曲]吊之”,倒是较钟氏  相似文献   

6.
《玉壶春》剧,臧晋叔所编《元曲选》题为武汉臣撰。但各本《录鬼簿》与《太和正音谱》,于武氏名下,只列有《玉堂春》剧(孟称舜本《录鬼簿》将“堂”字错书为“”),都未著录此剧。独《元曲选》卷首,将朱权著《太和正音谱》作一摘要,名曰《元曲论》,于“元群英所撰杂剧”项下,列有武汉臣《玉壶春》剧,注云:“一 云《玉堂春》,误。武氏确撰有《玉堂春》,全名《郑琼娥梅雪玉堂春》,各本《录鬼簿》与《太和正音谱》均著录,但都未注明  相似文献   

7.
胡世厚 《文教资料》2001,(6):122-126
白朴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戏曲家 ,名列元曲四大家。今据新发现的《白氏宗谱》 ,考其封赠原因及诸子仕宦。关于白朴的封赠 ,记载最早的是元钟嗣成《录鬼簿》 :“白仁甫 ,文举之子 ,人号兰谷先生。赠嘉议大夫、太常卿、仪院太卿。” (说集本 )由于《录鬼簿》版本不同 ,所记封赠 ,文字稍有差异。明孟称舜本为“赠太常礼仪院卿”。清曹楝亭本为“赠嘉议大夫、掌礼仪院太卿”。天一阁旧藏明写本与说集本同为“赠嘉议大夫、太常卿、仪院太卿”。对于不同版本的不同记载 ,近人在校订《录鬼簿》时有所订正。王刚《校订录鬼簿三种》在白朴名下皆云 :“…  相似文献   

8.
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襄汾附近)人,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家。据史书记载,郑光祖在当时名气很大,连闺阁妇女都知道他,勾栏瓦肆的伶工们,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于此可见他在观众和演员中的重要影响。由于他的创作别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赞赏,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被推崇为“元曲四大家”。郑光祖生活在元代中后期,生卒年不详,钟嗣成《录鬼簿》把他归于“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之列,《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左右,那么他在此以前大概已经去世。他曾经应过考试,做过杭州路吏这样的小官,死后火葬于西湖,可见社会地位不高,加上为人方直,不随便和人打交道,所以当时的权贵“诸公”“多鄙之”,在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深重、知识分子地位极其低下的元代,他一生不得重用可以想见,于是以其有用之材,进行戏剧创作,来抒发他对当时社会的不平和愤慨。  相似文献   

9.
钟嗣成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贡献的戏剧史学家和戏剧评论家,也是剧作家和诗人。他在十三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写成的《录鬼簿》,可以说是我国戏剧史的开创之作。在这部连《序》带《题词》在内也不过一万字左右的著作中,它第一次高度地评价了我国元代杂剧作家,保存了最丰富的元杂剧史料和金、元文学史料,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他们的作品。在元代,人们就以“古怪新奇”赞扬《录鬼簿》的勇于创新,以  相似文献   

10.
元代是我国戏曲大繁荣的时代。戏曲创作和演出的繁荣推动了戏曲批评和戏曲理论的发展,首先元人对戏曲演唱进行了论述,继而又对戏曲作家和演员以及戏曲发展进行了评述。对于戏曲剧本结构及编导理论,元人还未能涉及,但就元代戏曲论评所取得的成就看,也已非同一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夏伯和的《青楼集》、钟嗣成的《录鬼薄》皆已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评的经典性文献。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钟嗣成的生卒年月争论很大,有吴晓铃、容肇祖、李春祥等人的几种说法,笔者认为钟氏生于公元1283年,卒于1345年后两三年内。《录鬼薄》之所以版本多,是钟氏生前没有定本,也无条件付梓问世,仅靠好事者传钞所致。钟氏撰《录鬼薄》的目的,是为身处社会底层的元杂剧作家鸣不平,借此书以使高才博识诸名公才人流芳于后世,《录鬼薄》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有关元杂剧的断代目录学专著,不能拔高它为元杂剧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2.
一 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但却还不是戏曲批评与理论的黄金时代。尽管伴随着创作的繁荣,元代已出现了一些批评与理论的著作,但它们还比较零碎,而且并不成熟,如钟嗣成的《录鬼簿》,虽间亦含有对戏曲家的品评(如“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以《凌波曲》弔之”部分),但整部著作主要还是对作家作品的著录,其价值在史料而不在批评。至于戏曲理论则此书基本未涉及。又如燕南芝巷的《唱论》,只是声乐与演唱法的理论,而且很简短;《缀耕录》中偶有“今乐府作法”一类创作论,但仍是零星的。元代较值得注意的曲论  相似文献   

13.
《录鬼簿》是研究元代戏曲的重要史料,对元杂剧剧本体制涉及颇多,如元杂剧的题目正名、次本、分折等问题。对于题目正名,本文认为对于元代的杂剧,其题目正名应在剧本的后面,而且并不是非标不可的。对次本问题,本文认为"次本"应当为改编本而非删节本。对于学者讨论较多的元杂剧是否分折问题,本文从《录鬼簿》的记载及元杂剧的形成过程出发,推断出元杂剧在元代已有分折现象。  相似文献   

14.
元代后期作家睢景臣的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讽刺新奇,尖锐泼辣,犹如一幅幅讽刺漫画,又似一出令人捧腹的讽刺喜剧。一向公认为是元代散曲中最有价值的代表作品之一。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  相似文献   

15.
研究元杂剧及其作家,离不开《录鬼簿》。但是,因《录鬼簿》现存的版本较多,故如何利用这些版本,就不得不认真甄别。笔者在《<录鬼簿>版本新证》(《许昌师专学报》1988年第3期)一文中,已对现存钟嗣成的四种不同版本的《录鬼簿》原著的时间先后及其有关情况作了一些考述,得出的结论是:“从钟嗣成至顺元年将《录鬼簿》初稿公诸于世到  相似文献   

16.
钟嗣成《录鬼薄》记载:“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睢景臣把《般涉调》中的“哨遍”“耍孩儿”“煞曲”“尾煞”四个曲调联为一体,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的历史画面,又通过了乡民之口,历述了迎驾的见  相似文献   

17.
元代,是国内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民族文化之间的大撞击、大交融,在文学上必然出现新的文学样式。散曲,这一新兴的诗歌和乐曲,就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汲取“里巷之曲”和“胡夷之曲”的养分,破土而出,在元代发展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学的殿堂。它与稍后兴起的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元曲,在文学史上异彩夺目。就散曲创作而言,兄弟民族作家也不乏其人。据隋树森先生《金元散曲》辑录,有姓名可考的作家共212人,其中少数民族作家22人,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另外,《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还载有十余位少数民族散曲家姓名(惜其作品今已无存)。可见,元散曲的形成、发展,兄弟民族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8.
(一) 清代以降,各种《录鬼簿》的本子在“关汉卿”条下都记云:“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其中如清初尤贞起钞本;清人曹寅校辑的《楝亭藏书十二种》本;清末刘世珩校辑的《暖红室汇刻传奇》本;清末王国维的《录鬼簿校注》本;近人马廉的《录鬼簿新校注》本;近人董康辑刻的《读曲丛刊》本;近人陈乃乾辑印的《重订曲苑》本等皆是。(以  相似文献   

19.
怀素在零陵     
关于怀素的籍贯、生卒年、生平事迹和书学道路等,目前书学界论述甚少,且分歧颇多。本文围绕所标论题,略述管窥之见。 (一) 关于怀素的籍贯和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先说怀素的籍贯。《藏真帖》云:“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其《自叙帖》又云:“怀素家长沙。”由于他本人的说法不同,古今亦有二说。古之《国史补》,《宣和书谱》、《续书断》等,说怀素“长沙人”;《一统志》、苏焕诗等,  相似文献   

20.
七十多年前王国维编著《宋元戏曲史》时,曾把“元剧之时地”列为专章。他比较简略地考证了一下元代杂剧作家的年世先后及其居住地区,並且根据《录鬼簿》的著录,进而把元曲作家划分为三个时期。撰写这一章,作者有个目的,即是要“由杂剧家之时代爵里以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