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人眼里,听话的孩子是乖孩子、好孩子。在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其实想想,孩子处处听我们大人的话,不但没有把我们这些大人"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  相似文献   

2.
在大人眼里,只有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好孩子.在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只有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可是细想一想,生活中,孩子听我们大人的话的时候多,不但没有把我们 "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正>从小,我就教育儿子,听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一定要做个听话的孩子。一次,儿子竟用大人的口吻拿腔拿调地说:"听话,是个复杂的话题!"我说:"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怎么复杂啦?"儿子:"如果大人的话说错了呢?"我说":有时,大人的话虽然说得欠妥,但也该听,这是对大人的一种尊重!"平时,儿子喜欢看课外读物,他现学  相似文献   

4.
流年 《生活教育》2012,(19):28-29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想让孩子听话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孩子们经常把父母说的话当耳旁风,或者干脆不听。这自然会让父母很生气,于是这种情形常常很快升级,成为亲子间的冲突。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不愿听父母的话?我个人就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直接去问了一些6到13岁之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愿听父母的,他们的回答很诚实。1.以前已经说过同样的话了孩子们喜欢抱怨的就是成年人总是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话。因此父母一开口,孩子们就知道他们要说啥了,这可是件令人厌倦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们能预计到大人们将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5.
“听话”论     
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听话啊。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去串门要听叔叔阿姨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闯了祸、顶了嘴之后,大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似乎人在童年时期最大的美德就是听话。凡是大人所说的一切语重心长的话,你都一定要  相似文献   

6.
信息总汇     
孩子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可能有下列原因:大人讲话太罗嗦,孩子不愿听;或是孩子做错事,受大人责怪而装作听不见;还有孩子对父母的命令以不听、不做来试试父母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孩子专心玩自己的游戏,根本不注意大人对他讲些什么。不管是哪种情况,家长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我们认为需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念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的独立性、创新的意识和自主的行为。所以,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  相似文献   

8.
姜冬玲 《考试周刊》2013,(10):183-183
<正>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嘱咐的话,最多的就是"听老师的话!",接孩子离园时,询问的比较多的也是"今天听老师的话了吗?"常出现的困惑是"为什么孩子不听我们(家长)的话?"可见家长认为自己或老师讲的话都是对的,希望孩子听老师的话,听自己的话,目的是希望孩子有好的发展。那么怎样让孩听话呢?优秀的家长是智慧的,让孩子听话、明白事理的秘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大人总是要我们听话,相信许多同学都受到过这样的训示:听话的是好孩子,不听话的是坏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经常在成绩单上看到这样的评语:“听爸爸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今取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我们是在“听话”的谆谆教导中长大的。小的时候,我们知道的事情太少太少,而不懂的事情又太多太多了。我们在“听话”中尝到了许多甜头。“听话”原本是我们的一种“天性”。可是我们长大了,我们懂得的事情渐渐多了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大了,我们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我们不习惯于什么都循规…  相似文献   

10.
肖梅 《家庭教育》2001,(12):20-21
四川威远李桦读者来信说:“我儿子越来越不听管教,总是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无论我说什么,他都好像没听见一样无动于衷。常常是我火冒三丈,他依然故我。我怎样才能让儿子听管教?”不听管教,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是常见的家教问题。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怎样才能让孩子听从父母的管教,本期由来自上虞和杭州的父母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听话     
听话。听话?我们该不该听话?我们该听谁的话?该听什么样的话?谁又该听谁的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有人都要听皇帝的话,但又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有人认为要听孔夫子的话,因为他是圣贤,我们要听从他。也有人认为不该听孔丘的话,因为孔老二讲的只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人说,我们都应该听父母长辈的话,因为他们的话是"灯",是"桨",是"钥匙"。又有人说,我们不该听他们的话,因  相似文献   

12.
“听话”论     
<正>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听话啊"。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去串门要听叔叔阿姨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闯了祸,顶了嘴之后,大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似乎人的童年最大的美德是听话。凡是大人所说的一切"语重心长"的话,你都一定要听,听了才能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否则你便是"淘气包""差生",长大  相似文献   

13.
“听话”论     
邵伟  赵桂珠 《初中生》2008,(12):46-47
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听话啊”。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去串门要听叔叔阿姨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闯了祸、顶了嘴之后,大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似乎人在童年时期最大的美德就是听话。凡是大人所说的一切“语重心长”的话,你都一定要听,并照着去做,这样的你才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否则你便是“淘气包”、“差生”,长大后不会有出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父母常常以听话不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一个主要标准。却全然不考虑自己的话是否应该听。父母身边的乖乖儿,固然带起来比较轻松,但长期如此,就会丧失个性,失去创造力。特别是个性随顺的孩子,一味地要求他听话,更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与畏首畏尾的孩子相比,有点野性的孩子比较自信,比较能够自我表达,比较不怕别人说闲话。他们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不会被大人牵着鼻子走。因而,相比于那些循规蹈矩的孩子,他们更具有创造性,更具有趣味。当然,他们也常常使父母、老师感到头疼,觉得他们不听话,难以掌握。然而,只要这种野性…  相似文献   

15.
"放学后按时回家,好好做作业,别玩电脑……"当妈妈的唠叨声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时,我心中就有满腹的话想对她说。大人总是羡慕小孩无忧无虑,其实我们小孩有时比大人辛苦多了。在大人眼里,我们只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他们认为,在读书上小孩就要听大人的话,要求我们一定要参加这个辅导班,那个考级班。  相似文献   

16.
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听教师的话,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家庭中父母喜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好乖乖”,幼儿园里老师也偏爱那些“老老实实”听话的孩子。“乖孩子”成了“好孩子”的标准。然而一味地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为了达到培养“乖孩子”的目的,不少家长与老师往往对幼儿的服从行为给予过多的鼓励与肯定,例如只要听话就可以得到一个玩具或一朵小红花。这样做实际  相似文献   

17.
在孩子眼里,太阳放射出的是七色光芒,孩子可以画出红太阳、绿太阳、黄太阳、紫太阳……孩子在画出太阳的时候,也画出了自己。可在大人眼里,太阳放射出的只是白色光芒。“你怎么能画出个绿太阳?”我们仿佛听到父母严肃的质问。从此绿太阳在孩子的心中消失了。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每个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都按照理想模式来教育着孩子。然而,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同一  相似文献   

18.
沟通是从“听”开始的,忽视了倾听,难有好的交流效果,也难达到教育目的。许多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整天对他们唠唠叨叨,说得太多。"我对他们没话好说。"-这是孩子对父母倾听行为不满。许多家长苦恼,自家的孩子总是把大人话当耳边风,说一百遍就像没说过一样。"我们讲的话,他根  相似文献   

19.
“好孩子,要听话……”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您听有多少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  相似文献   

20.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住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所以,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和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