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车星辰  杨树藩 《武当》2005,(6):27-29
"练势行拳"是九宫八卦拳的核心功夫、本源之所在。此功其实就是走圈转掌的功夫,也叫"盘技"。与别派八卦掌不同的是,本门的转掌功只有"青龙探爪"和"二龙盘飞"两势,并且招式极少,显得较为质朴简洁,但内蕴丰富,变化万千,涵盖本门拳技之精华。另外,九宫八卦拳在起势收势与变掌换势时,都从中宫开始,在实践技击时也不离中宫之变化,充分体现了"土生万物"、拳理通于易理的道家拳术特色。一、青龙探爪此式为九宫八卦拳诸功之母,九宫八卦拳的各种拳功兵刃,都是通过练习此式而提高的,习者万勿  相似文献   

2.
武当九宫桩     
王炳生 《武当》2005,(8):3-4
九宫桩是传统武当九宫门功法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当九宫门拳、械功法长期隐没于民间,濒于失传状态。为使传统武术重放光彩,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作用。作为武当九宫门传人,愿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将先祖传下来的“武当九宫桩”公诸于世,以飨广大武术爱好者。所谓九宫:是根据《洛书》,继承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按一定的序  相似文献   

3.
车星辰 《武当》2004,(10):26-27
本文披露的九宫八卦拳.是隐迹民间的一门道家古传拳功,与世传各派八卦掌截然不同,堪称我国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奇葩。现据九宫八卦拳当代传人杨树藩先生的精心传授,与恩师尚未出版的《九宫八卦拳》书稿,对此门功夫作一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王炳生 《武当》2005,(12):10-11
源流武当九宫门武技及功法,历经百年沧桑,源流已不尽详。笔者1949年前从外祖父传下来的“武当拳法秘传”中得知,据传在明代弘治(1488~1506孝宗朱祷樘)年间,湖北武当山紫霄宫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清(性)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的太极十三式及道家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成九宫掌。后人延伸发展成九宫拳、械系列,形成一个门派。1848年,清道光年间,有湖南湘乡胡水洞人士谢敬武在白石峰与在庙道人学练九宫门拳、械及功法,后来还俗回到家乡,将武艺传给儿子谢为大。谢为大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并持技行侠,杀富济贫,威振湖  相似文献   

5.
春雪荐书     
《新体育》2010,(10):78-79
《连手道》人民体育出版社 热度: 内容简介 连手道是少林绵张拳、鹰爪翻子拳和九宫八法十二雁合手提炼出来的技击精髓,是鹰爪拳的高层次功夫,所以不是武功功底深厚者再练此拳.不能达到登峰造极之地步。  相似文献   

6.
形意拳又名"心意拳"、"行意拳"、"六合拳",与太极、八卦、少林并称中国四大名拳。关于形意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北魏时期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所传,意在摄生,而技击次之,又有人说是北宋张三丰所授,1930年,徐哲东的《国技论略》和唐豪的《少林武当考》中均指出达摩与武术无关,张三丰传形意拳也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刘志清前辈的龙行刀,演练起来,龙飞凤舞,轻盈优美,是力的功底和美的旋律的巧妙结合,为中华武术中的一绝。除了龙行刀,刘老前辈还精通龙行掌、龙行剑、龙行枪等龙行门拳械,其中以龙行掌为基础。刘老前辈会走(演练),但无文字(谱)留传。笔者遵严命挖掘整理《少林派心意门掌拳械录》  相似文献   

8.
车星辰  杨树藩 《武当》2005,(7):24-26
二、二龙盘飞二龙盘飞为九宫八卦拳两个转拳功法中的第二掌,由龙、蛇之形组成,在第一掌的基础上使身法、掌法更加灵活多变,隐显莫测。此式原名“五龙扎眼蛇吐信”,共由五式组成。歌曰:  相似文献   

9.
廖冬晴 《武当》2003,(10):6-8
九宫十八桩,简称九宫桩,是以练习下盘功夫为主的内家桩法,是九宫掌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一、作用 (1)使内气沉于下丹田和足心涌泉穴,稳固下盘功基,以便在技击中取得主动。  相似文献   

10.
吴宪民 《精武》2006,(10):19-19
吴德连(1868~1945年)字峻山,北京人,自幼好武,从韩福顺习八卦掌,精研四十余年,旁及太极、六合诸功,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三任教务主任,南北执教,颇负盛名,是八卦门中杰出者之一。其所传六十四势掌法,又名九宫八卦掌,强调以掌代拳,以走为主,参以虚实变化,步分摆扣,手眼当先,进退转换,动作自然,极具研究价值。今将吴先生亲传六十四掌行功笔记列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宪民 《精武》2006,(11):30-30
吴德连(1868~1945年)字峻山,北京人,自幼好武,从韩福顺习八卦掌,精研四十余年,旁及太极、六合诸功,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三任教务主任,南北执教,颇负盛名,是八卦门中杰出者之一。其所传六十四势掌法,又名九宫八卦掌,强调以掌代拳,以走为主,参以虚实变化,步分摆扣,手眼当先,进退转换,动作自然,极具研究价值。今将吴先生亲传六十四掌行功笔记列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少林五行八法拳源于宋末元初的“少林大金刚拳”明末清初与秘传于少林寺的“五拳”相结合,经数代传入逐步完善,至清末成为独特北派风格的少林五行八法拳。 其内容有108势、72势少林五行八法学,少林大金刚拳,十八罗汉掌三部拳法:少林十大功法中国秘传长寿功两部功法。此外,还有少林镇山棍、步战刀、提炉枪、紫微棒、金刚大刀、金锤刺等器械套路。  相似文献   

13.
车星辰 《武当》2004,(11):29-30
九宫八卦拳是一门深隐民间的古传道家拳功,由于其特殊的传承方式与“守雌处守,居下取后,不敢为天下先”的传统道家思想影响与约束,使此门功夫只在很小的范围内秘密流传着,始终保持着其古朴简约,崇尚实用的传统性与原传性。  相似文献   

14.
杨杰 《精武》2009,(8):59-60
上海不仅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众多武术汇集之地。自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举办了国术比赛以后,随着各地武术家来沪,许多拳种由此而扎根于上海。目前上海流行的拳种(笔者亲见)有山东查拳、十路弹腿、十二路精武谭腿、华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花拳、沧州六合拳、少林大红拳、少林腾云门、少林心意门、少林十三抓、关东拳、太乙门、蜀中松溪内家拳、  相似文献   

15.
嵩山少林武术套路繁多,历代散失在民间很多,目前在寺内流传的有以下套路: 【1.拳术】 小洪拳、大洪拳(三节)、朝阳拳(四节)、观湖拳(一节)、炮拳(三节)、通臂拳(三节)、梅花拳、长锤拳、太祖长拳、黑虎拳、大通臂、心意拳(三节)、罗汉拳(五十四节)、心意  相似文献   

16.
史明  大姜 《武当》2004,(5):28-31
这套掌法是余启蒙恩师民间少林、八卦掌师欧阳平老先生生前所授。余在太原求学时,曾向恩师著名武术家陈盛甫教授请教,恩师甚为欣喜,遂一招一式进行指正,使这套掌法更完整,更科学。其后恩师又传余九宫八卦连环掌。两套掌法相辅相成,各具特色。余视若枕中之珍,从不轻易示人。每当夜深人静,追思二位恩师音容笑貌,常潸  相似文献   

17.
廖冬晴 《武当》2003,(11):13-14
九宫铁布衫是九宫门用于练习周身抗打力的硬气功功法。功成之后,全身具有很强的抗打能力,在实战中有重要的用途。九宫铁布衫“以凝神养气为体,以周身排打为用”,充分体现了“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的练功原理。  相似文献   

18.
张蘅 《武当》2011,(5):21-23
不少武友常问我这样的问题:心意拳和形意拳到底是两种拳还是同一种拳的两种称谓?此外,我们还常听到有心意六合拳、六合心意拳或六合拳的说法。这三种拳称与心意拳或形意拳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说心意拳和形意拳是两种不同的拳种,似乎有些道理。比如在河南,多数地区以  相似文献   

19.
少林红砂手     
丁海 《精武》2003,(2):22-22
我是一名武术爱好者,自1991年拜师习武,曾先后练习少林六合掌、少林小洪拳及硬气功少林红砂手,虽未有大成,但自觉受益匪浅。今不揣浅陋,整理成篇。希望能有更多的武术爱好者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武术教学中语言法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武术教学中,语言法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讲解性语言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目的,可运用讲解性语言。如《少林连环拳》中的第十八动至二十动:提膝举掌——挂面脚——弓步勾手推拳,可运用“擎天立地——上步左转270°,里合腿击响——成左弓步左勾手右推掌”的讲解性语言,这样将动作之间的转换、运动路线、定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