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古之时,圣人教育百姓主要是以气功理论为主体的思想。《内经》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由此形成了以人体健康长寿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了《内经》中讲的“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的清静朴素的社会民风。那时  相似文献   

2.
《易》曰:“天地阴阳,五行一气———乃元气也,元气运行万物生成。”又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从《河图》上看,天有五象,地有五行,阳在内阴在外。”人是天地万物之一,自然也是“负阴而抱阳”,自然也是“阳在内阴在外”。而人是“三才之一,万物之灵”,又潜伏着另一面,即“背阳腹阴”,亦即“负阳而抱阴”。为什么呢……《丹经》曰:“本来阴阳一气,因先天太极一分阴阳出,乾坤交;乾中之阳,走于坤宫;坤中之阴,入于乾宫,乾虚而为离,坤实而成坎;于是先天乾坤变为后天坎离。离者,离去其阳也。坎者,坎陷其真也。离卦外阳而内阴,阳失其实,则外阳必系…  相似文献   

3.
《北方棋艺》今年第二期《“子”与“势”浅谈》中“以攻还攻、取势为上”一文,在第16回合,红方(?)8(?)后,作者在评注时说:“前一段,黑方弃马抢攻的方案是可取的,现在进车捉炮,急于弥补实力上的亏损,放慢了进攻的速度。应该走:(?)8(?),则(?)  相似文献   

4.
吕耀文 《收藏》2010,(12):113-115
笔者曾在《石道之“石”》一文中探讨了石道之“石”的“真”“善”“美”,本篇来谈谈石道之“道”。 赏石主体的审美之“心”,即石道之“道”是在生活审美、自然审美以及艺术审美的基础上产生的,贯穿于整个赏石审美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刘力 《武当》2003,(11):22-23
《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元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易经·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宇宙观来分析,即是说:天地宇宙原为混沌一气的“无极”状态,发展为后来阴阳分离(上天下地)的“两仪”状态。进而又孕育出以人为代表的千万事物即大千世界。在这个生化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FOrever “V”     
我也曾是一个菜鸟FoV,一直都是最为友善和最有礼貌的魔兽选手之一,因此他一直因为好的品行而为人所称颂。因为有了打星际的背景,FoV在他还没有达到星际顶峰时,便很自然的由星际争霸转到了魔兽争霸3来,而正如他自己承认,他当然更适合魔兽,“我付出了势力并决定从TFT开始成为一名职业选手”。于是,FoV成为了魔兽中最强的亡灵族选手之一。那么在他崛起的背后有什么秘诀呢?答案是“练习”,这是FoV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他的起点和我们多有人都是相同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也要面对“菜(?)合症”也(?)过打(?)“我当时只是打着玩,输了的话我就会看replay的,(?)到他(?)这个方(?)我一直用到现在。”(?)50(?)人并赢(?)  相似文献   

7.
《武当》杂志2002年11期刊载署名“寻真”先生的《真的是超出了吗?——与胡孚琛先生商榷》一文。内云:“不明白丹道的原理,对来源问题认识不清,就是拉来龙虎(注:指二人)作乾坤二鼎,仅仅是以人补人的所谓人体化学,又岂能补足丹家本人(注:另一人)的破漏之躯”。并引陈撄宁先生所云“凡父凡母是二人,灵父圣母亦是二人,决不至于拉第三人加入合作。若果如此办法,是谓侮辱大道”,来否定“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又谓“胡孚琛先生所谓的三家四派之法,其实质并未超出陈撄宁先生所研究之范畴,且不识丹道之原理,一味巧立名目,叠床架屋,只能使学者坠入迷雾之中”。  相似文献   

8.
我知“道”     
方瑛 《武当》2009,(1):46-47
老子在《道德经》里写进了70个“道”子,这标志着“道”是《道德经》一书的核心和基础,是经文中最最重要的词语。是否理解“道”的真意,成为正确解读《道德经》的关键。但是,当今却有一部分人,对“道”的认识还处于蒙昧之境,根本还没有弄明白《道德经》里“道”字的真实意义,就写出了大量与“道”意向悖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邮》1997年第5期《附票琐谈》一文,提到了邮学名词“附票”与“副票”常常有并用或混用的现象。那么是“附票”好?还是用“副票”好?有探索之必要。 现根据《辞源》的释义来作一比较: [附]有附着、归附、增益、捎、寄等意。 [副]有次、贰、位居第二、辅佐、书籍文献的复本等意。 从“附”的释意看,有依附、附益、捎带等意。其中“附着”道出了“附票”是附着正票而存在的,如果离开了正票就不成其为附票。其他如“附注”“附录”,都要与正文并存。“附议”必须有他人的提案才能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10.
包括《汉语大词典》在内的多部辞书,在释上声调的“燎”字时,都有“烧焦”这一义项。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燎,在甲骨文中写作‘木”,从木从众点,表示火烧木柴之意,为会愈率。又作动词焚烧条牲用,如“丙申卜,沉二牢,烧一串”《被续九五》。《说文》:“燎,放火也。从火,定声。”徐倾注笺:“、燎实一字,相承增火旁……今云放火者,后人改之。”由此看出,“燎”字的本义为“烧,燃烧”。《孙子·火攻》:“时者,无之操也。”梅尧臣注:“早鹰易燎。”此用本义。引申而有“烘烤”义,例如:《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帝对…  相似文献   

11.
柳国顺 《精武》2009,(5):56-57
因为《少林衣钵真传》(以下简称《衣钵》)中记载了十八家拳法,并且有“七势集连拳,总是十八凑”的文字。所以,多年来螳螂拳界便以此为根据,认定了螳螂拳是“十八凑”而成,即螳螂拳是集合了十八家拳法的精华创作出来的。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位列第十八家的“王郎的螳螂”竞达到了技压群雄的“总敌”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之始,伴随体育健康_春风的到来,我们如果能从“太极”与“健康”的“机理”与“道理”上做些有益探索,也算认知历史文明的一个重要视角。 关于“太极拳的健身机理”的研究,要感谢在苏联体育家、医学博士克拉斯诺赛尔斯基教授亲自指导下,由北京医学院曲绵域医师所完成的《太极拳的生理保健基础》一文的发表。文中明确指出:“太极拳和一般健身体操不同:打太极拳的时侯,除去全身各个肌肉群和关节需要做各种复杂的与平衡的动作以外.还要配合深呼吸和横膈膜的运动,而更重要的是‘心的’,精神贯注。这样就使中枢神经系统的高…  相似文献   

13.
“华恩”富硒板党酒酒(?)天然黄色,酒香浓郁,绵软回甜、余味悠长;有补中益气、强身壮体、健心养颜、滋阴壮阳,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力,防癌抗癌之功能。“华恩”富硒板党酒产于“板党之乡”的鄂西自治州恩施市板桥镇,是山青水秀世界罕见的稀有元素硒的产区。“华恩”板党(?)以板桥党参为主要原料,配以灵  相似文献   

14.
吴晓丛 《收藏》2001,(3):72-73
“润格”又称“润例”、“笔单”,其词虽不见于《辞海》、《辞源》,但行内人士皆知其意,即书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之谓也。其源起于哪朝哪代,难以确考,然从字面推测,无疑应在“润笔”一词行世之后。所不同者,在文人雅士的书面语言中,“润笔”至今还常与“爬格子”写文章所得稿费混用,而“润格”一词则专用于书画篆刻之属。  相似文献   

15.
荆力 《中华武术》2000,(9):50-50
许多练习太极拳的人及有关太极拳的资料中常常提到练习太极拳要能达到“四两拨千斤”才是有了一定的功夫。这五个字的出处有两处:一是《打手歌》:“搠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其中有“牵动四两拨千斤”之句。二是《王宗岳太极拳论》:“查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于1997年12月公布,但不久就宣布停止使用。在这极短的期间内,我国发行了5套邮票,其上也出现了这些“简化字”(笔者称“超简字”)。这5套邮票是: 1978年4月25日发行的T24《气象》邮票,第1枚“天气预报”图中的“预”字,简化为“予”(图1)。1978年6月30日发行的T27《牧业学大寨建设新牧区》第1枚“大搞草库伦建设”邮票,图中红旗上的“寨”字,简化为“(?)”(图2)。1978年8月26日发行的T29《工艺美术》邮票,是出现“超简字”最多的一套  相似文献   

17.
陈夕波 《收藏》2001,(10):57-57
《收藏》杂志1996年第3期,登载了一篇天津义和团博物馆馆长的文章。文章引用钱币学家马定祥生前的一段话说:“正面铸有楷书‘替天行道’,背面铸有‘保清灭洋’及‘庚子’等文字,确为义和团团钱无误,可惜只发现一枚,后来流入日本(?)……我认为在国内肯定还有,只是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18.
吴彦杰 《武当》2013,(5):52-53
肾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为人体先天之本。对此,中国传统医学与当代西方医学各有不同认识。西方医学认识的肾,只是中国道医学所指肾的显态部分,即解剖学上具泌尿功能的可见之肾,把肾与膀胱、输尿管、尿道称为"泌尿系统"。而传统中医把内肾之窍的外肾定为"生殖系统"。认为泌尿之肾与生殖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系统。道医学所指的肾,不但包括解剖学上所指的泌尿之肾,还包括无形有质之肾——命门,即"内肾"。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仙经》曰:是以人未有此身,先生两肾……命门天一生水。《灵枢·本神》云:"生之来,谓之精。"由是可见,肾藏先天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  相似文献   

19.
著名元代医学家宋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写道:“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武功体疗正是古代导引疗法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运行经气”为主体的“动态”治病方法,它符合唯物辩证法。本文从祖国医学理论的角度,论述其发展渊源与“运气”的科学道理,以便更多的人用以保健、治病、防老、延年,使武功体疗法发扬光大。武功体疗渊源武功体疗法,实际上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古称“按(?)”、“导引”。总结二千多年前的一部重要中医经典书籍《素问·异法方宜》中记载:“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其含义是:导引“运行经气,不便留滞为病也。手摩谓之按,是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包含了老子的思想和理论,是不朽的传世之作。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精华,从太极拳的原理依据上来看,两者颇有渊源。太极拳中的“柔”与“慢”的原理与《道德经》中的“守柔”与“道法自然”的紧密联系即是渊源的印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