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龚建新:我们讲述了“无极态”和“太极”人们不禁就要问:这两种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无极状态是如何生出太极状态的呢?康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让我们现代人很困惑的问题。我们经常说:“无扱生太极。”但在很多书上我们又会看到“无极即太极,太极即无极”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张宝银 《武当》2007,(1):14-15
太极者,“达乎无上,至乎无下,运乎无极,翔乎无形”。太极拳“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太极拳“道在拳中,乐在拳中,趣在拳中,耍拳也”。依据上述,对于太极八势用法及太极拳理艺“戏说”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春  李桂英 《武当》2009,(5):42-43
太极法由张三丰所传,是太极门的真宗法律,是遵循宇宙的生化之理,合于人体的修炼法,是提高修行层次的关键。它有一套完整的修炼系统,强调性命双修,以达到集义生暴、积德化功之目的。祖师诀曰:“道德崇高神益迈,虚空粉碎法无边。”不讲火候,教人无所有无所执,炼暴化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是一种直指大道的渐悟之法。但终因道门传统,师传不言普度,以及历史上的特殊原因,未能泛传于世,致使没能留下完法。  相似文献   

4.
林泉宝  张顺林 《精武》2006,(5):42-42
赵堡李氏(李作智)太极拳的“两仪九功”,是太极内炼的核心功法,而其中的无极两仪功为之入门功。有了混沌初起的入门功,才能继续其它内炼功法。它不仅是太极拳内炼的基础,也是内丹修炼的筑基法。下面我们来介绍无极两仪功:预备姿势:两脚开立,稍比肩宽,脚尖微内扣,屈膝,开裆。不要挺裆,挺裆下气受阻。下腰溜臀,肛门提起,腹微收,腰脊舒正,含胸拔背。头正颈直,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嘴微闭,牙齿轻叩,用鼻子呼吸,两眼平视。虚领  相似文献   

5.
张宝银 《武当》2007,(6):18-19
“太极者,无极而生。”此句似有语病。非“无极生太极”,乃“无极而太极”也。“有生于无,生生不已”,这是宇宙万物不易之理;“变之易之,变易无穷,”这也是宇宙万  相似文献   

6.
刘力 《武当》2003,(11):22-23
《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元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易经·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宇宙观来分析,即是说:天地宇宙原为混沌一气的“无极”状态,发展为后来阴阳分离(上天下地)的“两仪”状态。进而又孕育出以人为代表的千万事物即大千世界。在这个生化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蓝晟 《精武》2006,(6):50-50
电影《无极》曾轰动一时,但很多人看后却有不知所云之感。其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无极”本就是无法清晰划分的一种境界。《太极拳论》曰:“太极者, 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撇开《无极》这部电影不谈,从太极拳的角度来看,“无极”在太极拳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太极拳辞典》中认为,“无极”表示一种状态,即太极的阴阳相合、高度平衡状态,“无极状态”既无棱角,又无虚实,混元一气。  相似文献   

8.
静在无极中     
《太极拳经》(明·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这就是说只有无极才能生太极。所以后来的太极各门派都遵守:练太极拳必须从无极式开始。什么是无极呢? 无极就是无念、无象。古人论道说:“盖未有天地先有理,理为气之阴阳主宰。”未有天地就是在鸿蒙混沌阶段,没有意念,没有形象。这就是阴阳未分,清浊未判的世界。这就是无极。  相似文献   

9.
杜子宇 《武当》2005,(11):14-16
李派太极是依“人天相应”之情而精“人天合一”之功,造化养用真益。“相应”的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即知人知天。所谓“知天”就是详明无极而太极的自然真体和真机、真常和真在。无极、太极是我们祖先对自然大道精深理念的高度抽象和概括。也正因如此,才让后  相似文献   

10.
栖心子 《武当》2004,(6):44-44
打坐述真诠,端身跏跌盘,巍巍形不动,双手放身前。周身须挺立,松肩体自闲,身不着拙相,调身首为先。调心更玄妙,需得细精研,除却七情欲,炼己断魔顽。灵山拴意马,玉树锁心猿,心中无一物,体泰性自闲。意须空静无,结印太极玄,轻轻盘上放,闭口鹊桥连。  相似文献   

11.
张宝银 《武当》2003,(11):17-18
小引 对于王宗岳《太极拳论》,笔者不佞,曾予“浅阐”。 现据笔者体得,对《太极拳论》再识如次,笔者“反弹、犯顺、辨析、新解”而力求“不离法度”,一家之言,诚望前辈同仁郢政之。再识 太极生于无极,故无极乃太极之本源。无极者,无形无象,朦  相似文献   

12.
龚建新:讲到无极、太极的概念,除了太极拳这个名词,我们还经常见到无极桩、太极桩这些名词。有人说:“练拳必练桩。”认为只有站桩才能出功夫。更有人认为,社会上之所以出现了“太极操”,就是因为他们不站桩。康老师,请您谈谈无极桩和太极桩在练习太极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稀世秘传的无极拳源于华山“无极图”,系为古老的内家拳种,以“混沌虚空”为精义,采先天之气,调后天纯阳之精,返本还原,凝神返虚,而达无形无象境界。主张形骸操练不以形。“有形而破体,无形则居  相似文献   

14.
龚建新:上一次我们谈了“无极”的概念,知道了我们前人所说的无极是什么意思,也明自了“无极”的实际状态,那么“无极生太极”又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雪僧”先生引陈撄宁先生《读(化生自叙)的感想》说:“古仙大半是从外丹入手,完全是物质方面事,对于虚空,不起交涉,对于肉体,亦无所作为。后代修炼家,畏外丹之繁难,喜内炼之简易,改由肉体精气神下手,遂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说。后又以为不足,再加上炼虚合道一层。于是乎,丹道与虚空遂发生关系……同时复觉执着虚空,亦非玄妙,遂用打破虚空,粉碎虚空之说,以调剂  相似文献   

16.
王嘉林 《武当》2014,(2):20-20
杨式太极拳内功,就是太极拳架和内气相结合修炼的一种祛病、保健、延年,并能增强技击和产生鼓盈气能力的一种功法。也就是在意识指导下,动作和呼吸三者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同时进行。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依赖一呼一吸之引导作用,达到无坚不摧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太极境地。  相似文献   

17.
太极者,绝对之始终也,故凡一切事物,皆难越此规。空以无,无以静,静生动,动则化,化则极,极则变,变则复,复则静,静归无,还其本来面目。《太极拳论》开篇第一句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凡修炼太极拳者都应知其始终  相似文献   

18.
由实入虚,由动入静,是习练太极拳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大法.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是无极而太极,太极而阴阳,阴阳而虚实,虚实而动静,动静而刚柔. 一、无极而太极 道家认为,宇宙的初始阶段是混沌迷离状态,即《千字文》所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种状态虽然包罗万象,但却纷乱杂陈.道家将这种现象称作"虚",即"无有"之意....  相似文献   

19.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功理 先天太极拳来自先天无极大道。本门认为,万功源道,万法归无。道是世界的本源,是无极(O),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五行,然后组成了世界宇宙之万物。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也体现了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五行。本门功法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