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武术研究"到"武术文化研究"的跃升,实际上是研究的视野跃升为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研究武术,旨在对武术本身达到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观照。因此,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进行界定,必须具有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作出界定,并不是单纯为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是简单地对当前理论界各类理论观点进行一种综合和折中处理,而是旨在通过定义本身揭示武当武术、武术文化是什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以及它与传统武术、传统文化、传统武术文化、武当地域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武术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关联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武当武术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与热点,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与理论渊源。其一,研究传统武术,探寻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道,就必须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的研究。其二,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是当前宏观层面的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与微观层面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实现"对接"的必然要求。其三,以文化的视角探讨武当武术,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完整、系统、鲜活、具体的武当武术必定会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这也是当代武当武术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3.
源出于武当道教的武术,把武当道教中的乌鸦神灵崇拜与武术活动中乌鸦仿生象形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显现丰富了武术象形动作中的攻防技击,又反映出武当道教神灵崇拜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武当道教武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养生资源,探索道教养生对武当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武当武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使武当武术养生文化进一步在世界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章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谭晶 《湖北体育科技》2016,(10):911-913
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武当武术传播路径进行梳理和归纳,细化武当武术传播路径中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以期为武当武术进一步的对外传播抛砖引玉。同时,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把武当武术传播路径分为两个阶段并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武当武术实务工作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武当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论述武当武术实现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意义,探讨武当武术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费华 《武当》2004,(11):34-34
武当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武当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武当武术既具有前景广阔的产业开发价值,又是武当旅游经济最生动形象,最炫人眼目的卖点,因此,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发展武当武术,以满足人们身心健康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武当山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武当武术文化如何进行国际化传播这一问题,以武当武术的来源与内涵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武当武术的思想起源、历史渊源以及武当内家拳的理论,诠释了武当武术文化的含义,进一步剖析了武当武术文化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武当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方式可行的对策与建议,藉此为武术主管部门制定武当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政策提供参考与依据,从而进一步推动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围绕武当武术的争议进行梳理,大致集中在:武当武术的创立、武当武术的内涵与外延、武当武术的理论和技击特色三个方面.认为在地域文化背景下进行武当文化研究为澄清芸绕武当武术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视角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并结合中国武术分类研究等方法,对武当山区域内所有的武术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武当山这个特定区域内,武当武术应是一个综合的、概括性的广义概念。结合中国武术常见的分类方法,我们把武当山的武术活动划分为武当民间武术、武当军事武术、武当道教武术、武当武术流派,并分别对其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使人们对武当武术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传统文化回归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对长期氤氲于道教文化下的武当武术文化遗产展开述评,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指出,对武当武术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3大模块,其一,武当武术文化遗产"挖掘与整理"研究;其二,武当武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其三,武当武术文化资源"转化与开发"研究。以上这些分类梳理旨在厘清武当武术的现实发展概况,阐述其蕴含的内在价值意义,从而进一步促进武当武术文化发展,彰显国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访谈,对武当武术的争议进行了梳理:从民国起,对是否有武当武术;有关武当武术概念的内涵;是否有张三丰其人(太极拳的发明者是谁)等问题的争议至今不休。我们认为在武当山地区存在着:民间武术;军事武术;宗教武术。武当武术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武当武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开发武当武术产业的优势条件,探讨了武当武术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规范武术产业市场;发挥资源优势抢占体育市场;改革赛制将武术推向市场和开拓武术健康娱乐市场等。以期为开发武当武术市场,寻找武当武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论述了武当道教虎神对武当武术内功、技击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武当武术所表现出来的虎种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15.
吴志勇 《湖北体育科技》2013,(9):757-758,845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得出,武当武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突出武当武术养生文化的核心地位,加大武当武术文化的多方位促销活动,打造具有武当武术旅游特色的旅游产品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9,(7):600-603
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结合"两创"方针,对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认为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以四大视域为切入点:其一,"文化"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根";其二,"教育"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本";其三,"非遗"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魂";其四,"国际化"传播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径"。基于此,以传统文化发展为背景,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找寻武当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胡容娇  蔡星生 《武当》2006,(10):27-2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作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中华武术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重视。特别是近20年来,中华武术的挖掘、整理、弘扬、传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态。然而,作为负载着丰富道家文化的武当武术,其生存发展形势却并不容乐观,如何契合时代发展,利用当今时代的有利因素,搞好武当武术的挖掘整理与普及提高,促进武当武术的全方位发展是值得广大武术工作者们深思的问题。对此,关于武当武术的现代发展策略,我们有几个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高飞 《武当》2000,(1):4-5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在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的武当武术,以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在中华武术中成为与少林武术相媲美的最具魅力的两大传统流派之一,千百年来,辉映华夏武坛。  相似文献   

19.
武宣 《武当》2010,(5):4-4
为弘扬武当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师生身体素质,武术之乡丹江口市在全市中小学校进一步推广普及武当武术。  相似文献   

20.
武局 《武当》2008,(7):33-34
近几年来,武当山特区武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武当武术被成功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综合武当山特区实际,武当山特区在武当武术的挖掘整理、武术馆校管理、武术产业化开发等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发展武术产业的氛围还没有形成,武术产业化经济结构单一,武术人口比重低,武术馆校发展缓慢,武术市场存在产品单一、档次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