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的性描写应该是具有含蓄性、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性描写 ;性描写健康与否 ,不能以作者是否“敢于署名”作为衡量的标准 ;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卖高价 ,取决于作品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决不能取决于其中“色情文字”的多寡 ;材料的取舍 ,则由作品的主题和创作需要而定  相似文献   

2.
健康的性描写应该是具有含蓄性、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性描写;性描写健康与否,不能以作者是否“敢于署名”作为衡量的标准;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卖高价,取决于作品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决不能取决于其中“色情文字”的多寡;材料的取舍,则由作品的主题和创作需要而定。  相似文献   

3.
村上春树因其作品通俗直快、情节浪漫动人而受众多青年热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商品价值。但从文学性来看其作品存在着无固定而明确的主题思想,充斥怪异情节和性描写等问题,在对都市青年的感伤进行言说之余没有升华为艺术美。同时,虽然作者以人文情怀去描写青年人的孤独和苦闷,但大都没有走出“自我”,加上作者也没有从社会角度思考怎样解决矛盾,这就降低了作品的深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性描写作为文学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文学性描写也有美丑之分,那些进入文学作品的性描写,本质上应为一种伦理与美学的情感.在文学作品创作中,性描写应该为作品主题服务,应当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应当为创造艺术美而存在,不能为性而性,把文学与性科学混淆,使性描写做了作品的佐料.  相似文献   

5.
性描写作为文学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文学性描写也有美丑之分,那些进入文学作品的性描写,本质上应为一种伦理与美学的情感。在文学作品创作中,性描写应该为作品主题服务,应当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应当为创造艺术美而存在,不能为性而性,把文学与性科学混淆,使性描写做了作品的佐料。  相似文献   

6.
在著作权司法实践中,要判断两部涉案的文学作品是否构成抄袭,关键看“后续作品”是否对“一次作品”进行了穿越,“后续作品”是否具有不同于“一次作品”的个体化理解。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看是否发生了创造性转换;二看是否自有境界;三看是否构成了他人作品的替代性作品。  相似文献   

7.
“性”在大多数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依附于某一强势话语,例如政治话语、儒家文化、男权话语,或是维护之或是反叛之。人们在维护或反叛强势话语的前提下接受作品中的性描写,而一些没有依附强势话语的性描写则为人所不齿。借此我们可以把握人们意识形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从《孽债》谈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周鸿铸一多年以来,“性”是我国文学创作领域中的一大禁忌。作家们谈“性”色变,遇“性”绕道,大有“小曲好唱口难开”之状。多数作品无视它的存在,或避而不提,或闪烁其词,或欲言又止,露出一副扭扭捏捏、羞羞答答的模样。其后,“忽...  相似文献   

9.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下简称《男》)去年一发表,在读者中就引起了争论。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好现象。正如鲁迅所说的,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 在文艺领域中,争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思想内容到人物塑造到作品的美学价值及社会效果……,而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文学作品内容中“性”描写的不同认识。 有关于“性”的描写,大体可分两种,即:低级庸俗作品的性描写和严肃作品中的性描写。《男》属于哪种呢?这得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才能下判断。因此,先了解一下作者写这部小说的主旨,是很有必要的。“我是想通过一个人性的被扭曲,不仅在心理上的扭曲,而且在生理上也受到扭曲,来反映一个可怕的时代,告诉世间,这样的时代不能再存在下去。”在这一段活里,作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明了自己的创作意图。 诚如作者所说的,《男》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主人公章永璘对异性的渴求,以及人性被扭曲的描写,揭露了十年动乱期间人性的被压抑、摧残以及极“左”路线统治下产生的种种丑恶和畸形的现象。作品的前半部分,对性心理过程的描写,还是合乎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逻辑的。处在性功能正旺盛时期而被囚禁在“牢笼”中的章永璘,他对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苏童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早期以先锋小说的创作赢得了步入文坛的入场券,并在当时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而苏童的大多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意化书写,不管是小说的抒情性描写,还是语言的诗意表达,意象的诗意呈现,色彩的诗意描绘等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美学魅力。苏童文字中的这种诗意性描写成就了苏童“诗化小说”的创作风格,并且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教育是否成功。语文教材中的典范作品,蕴含着极大的审美价值,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金瓶梅》不同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这除了作品主题、题材、人物以及其他一些不同之处外,《金瓶梅》大量的性描写是它与其他三部作品特别显著的不同点。《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不是个别的故事情节点染,而是小说故事情节总体结构的需要,是小说主人公形象塑造必不可缺的环节和因素。如若抽去性描写,《金瓶梅》就会变成另外一副面目。性描写是《金瓶梅》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它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今世人民为观止,仅就它的性描写而言,就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它问世之后封建卫道者以其性描写为据,指斥它是一部“淫书”,流传之初,即明令焚禁。其实《红》的性描写不仅没有诲淫之嫌,而且是必不可少地有机组成,它对表现作品的主题,刻划人物性格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且这些性描写本身有着较高的艺术性。本文试对此略陈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一、《红楼梦》中的性描写是出于表现主题的需要。性爱是爱情的因子,《红楼梦》中所编织的爱情故事,特别是宝黛之间的爱情,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描写最为生动、意蕴最为丰富、影响最为深远。最初,宝玉并非把全部热情都倾注于黛玉身上,而是摇摆于钗、黛之间,  相似文献   

14.
技法指导 “立意”,就是指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的主题富有积极的意义。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中心思想。如果立意不健康、不正确,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就站不住脚,会彻底失去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论一向特别重视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并清醒地认识到诗作能否引发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功能。审美主体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就不能感受诗作的审美属性,审美效应也就无从产生.刘勰曾经很简括地指出:“书亦国华,玩绎方美。”(《文心雕龙·知音》)作者应当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国华”式的作品,但要使这种作品的美感由潜在的可能转化为现实,还必须经过读者的“玩绎”,才能真正升华出美感效应。离开了读者的欣赏接受,作品便  相似文献   

16.
从作品整体上看,对性行为大胆而直观的描写,是《金瓶梅》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共有的基本特征。作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性描写直接影响着小说的情节结构和典型形象的塑造及其思想意蕴。从性描写对传统性文化在不同层面上的撞击、认同、超越和向性爱本质复归的倾向,显示出这两部作品的性描写的不同文化内涵和粗、俗、丑与细、雅、美的不同品格,并从而表现出这两部小说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从“金瓶梅现象”到“贾宝玉情结”──中国古代性意识之美学嬗变李建中关键词金瓶梅;贾宝玉;性意识;美《金瓶梅》首次刊刻于明万历年间,它之前有“三言二拍”,之后有《聊斋志异》。这些作品均因过多过露的性描写而招来诸多非议和攻讦。以《金瓶梅》为首的一批明末清...  相似文献   

18.
考点指津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价值取向,对文章中运用的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主张、态度和感情作出具体的评论。2.一般从理解或综合分析角度考查“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考查的是:(1)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否健康,观点是否正确、深刻;(2)主题是否鲜明、突出,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3)表现的人物、事件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4)指明思想观点的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身并不具有伦理意义 ,它只是人与人伦理关系的表现和中介 ;“人类中心主义”是把人类的整体利益作为评价和判断一切行为活动的标准的一种价值观 ,它并不必然导致人类沙文主义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反 ,由此出发同样可以提出保护环境的任务和责任 ;一个存在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或“感觉能力”不是它们是否应享有道德关怀的依据 ,而主要取决于道德主体对他与这些存在物的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为了保护全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人类理应为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贡献 ,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0.
当代架上绘画艺术,存在着迎合“市场文化”低级趣味,“精英体制”的“压榨”、“形式主义”的“怪圈”等时代弊端。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决于作品能否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文状态,作品反映生活的角度和对艺术语言把握的准确程度。生活永远是艺术主源,因此,真正的架上艺术家应该永远贴近生活,而大可不必改换门庭,追赶时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