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终于顺利结束了,考生和家长们都长舒了一口气。然而,诸如“等待结果焦虑症”、“落榜考生悲观低落症”、“中榜考生兴奋过度症”等“大考后遗症”却不请自来,在不少考生身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害性,应当引起社会、家长、考生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2.
由于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过度焦虑。本调研运用质性研究法,对重庆市某小学各年级的家长进行个案访谈,结果显示:家长教育焦虑表现为自我牺牲、超额教育、过度控制、强迫攀比、行为失控;过度教育焦虑会导致教育成本过度支出、滋生家庭矛盾、忽视孩子真正的教育需求、学生自主学习意愿降低、家长知行矛盾。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建议:有关干预或者家长教育,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列设计,或利用相关有利因素搭建区域性平台,提供相关领域的公共服务,以利于群众间的互相引导;同时,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克服“知行不一”的矛盾,做到“为了教育而教育”。  相似文献   

3.
经过在韩国长达4年的研究,法国著名语言病理学教授金阳熙得出结论:韩国患有“自闭”和“近似自闭”的儿童,大部分是由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不当教育造成的。其中有90%是“过度读书症”患者。“过度读书症”表现为并不知文字的意思而只是机械地“发音”。这种“过度...  相似文献   

4.
父母的过度关心对考生来说往往适得其反,有些考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就是父母关心出来的。多项调查资料显示,高三学生感到最重的心理压力,很多是来源于他们的父母,心理学上讲的“考试焦虑”,在某些父母身上体现得甚至比儿女还明显。家长的这种“高考焦虑症”,势必加重考生的考前焦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千万别管”显然是当下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而言,孩子的成长要遵循其身心自由发展的规律,什么都管,不但管不好、管不了,而且管不得。因为对孩子的教育下应是简单的“管”(即约束、制约);管得过宽、过多、过繁,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对孩子的过度关爱、过度保护、过度期望,  相似文献   

6.
《“双减”意见》尤其是《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和颁布,促使学生家长从减负的“边缘人”走向“责任人”,从减负的“旁观者”转向“主体参与者”。家长成为“双减”政策落实的难点,既与当前减负理论研究未充分体现家长需求有关,又与减负实践中家长焦虑的过度传递紧密关联。为促使家长把减负责任落到实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分类指导,要创设多元共融的社会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不少家长视其为“小皇帝”、“小公主”,宠得错位、爱得过度,保护得过分。中午在园用膳时,常有家长来探望、来喂饭菜;午睡时,常有家长来帮着脱衣盖被。记  相似文献   

8.
家长关怀异化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怀异化”主要表现为关怀盲目化、关怀过度化、关怀片面化和关怀庸俗化。家长在给予关怀的时候,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施予恰如其分的关怀是导致关怀走向异化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关怀”的误读、功利性教育价值观的宰制和错误儿童观的制约。要摆脱异化的家长关怀,必须提升家长的关怀能力,矫正功利性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9.
从压岁钱看家教,这是个老话题。然而,从最近我校对学生压岁钱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可以斑窥豹。小小压岁钱,家教大问题,有的给人启迪,有的令人震惊,有的引人反思,有的发人深省。   某市一所重点小学,全校学生有 1300多名。最近,在全校五个年级各取一个班进行了一次压岁钱抽样调查,调查的学生计 256名,近全校学生的 1/4。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家教问题,就家长而言,主要表现为“四过”:即对子女过多的满足、过度的溺爱、过分的呵护、过高的期望。而学生对家长在家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真”:即真厌,厌家长不良习气;真狠,狠…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实施后,非学科类培训快速升温,出现了超时间、超任务、超兴趣、超能力的过度培训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学校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指向出现了错位。学生是培训的直接利益者,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学校都是间接利益者。其中,家长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校外培训机构是重要利益相关者,学校是边缘利益相关者。四者之间形成了利益闭环链,是学生培训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培训需求、规范培训行为,调整利益指向、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和形成学习型利益共同体,是防止非学科类培训过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媒体点击     
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比橄榄球更“暴力”(6月4日《扬予晚报》) 【新闻回放】日前,“南京市30所小学将于9月份开设橄榄球课程”的消息在网上悄然传开。不少家长觉得陌生和惊讶之余,还给橄榄球运动贴上“野蛮”、“血腥”的标签,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尽管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解释,此次在小学中推广的是“触摸式橄榄球”,没有剧烈的身体冲撞,但家长们的担忧仍未消退。  相似文献   

12.
三强 《人生十六七》2011,(11):43-44
孩子挑食、偏食常常让很多父母头疼,但很多家长同时也忽略了:孩子的坏习惯,可能正是家长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吃橘子家长剥皮、上学书包由家长背、参加课外培训由家长陪……这种“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学生过度依赖家长”的现象像流行病一样在很多家庭蔓延。在南京市一家以青少年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大型社会办学点现场,有的孩子上课4次后竟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教室。  相似文献   

14.
家长“软暴力”现象及其心理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长“软暴力”的表现类型1.过度否定型讽刺挖苦、数落训斥,乃至于辱骂,这是家长“软暴力”最常见、最典型的行为表现,是家长对孩子某方面或整个人持否定态度的体现。一些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孩子在哪个方面不和父母心意,就对孩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你怎么这么傻?”“你怎么这么笨?”成了一些家长经常脱口而出的口头禅。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为了发泄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讥讽孩子说:“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上来,简直是个榆木脑袋!”“你连狗都不如,狗还可以看家护院,还可以宰了吃肉;你既不能看家护院,又不能宰了吃…  相似文献   

15.
儿童写作业磨蹭通常被认为是外在表现的“坏习惯”,但孩子“坏习惯”的养成是内外多种因素造成的。家长和老师在面对孩子的“靡蹭”时,要注意弄清“磨”的原因。按磨蹭受其心理的影响不同,可分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依赖、学习困难和“完美”人格等几个不同类型,家长和老师应根据不同类型形成的原因及特点,采取相应的矫正对策,改掉孩子磨蹭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16.
过度的“早期教育”伤害孩子身心近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号,于是,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神童班”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杭州的一些家长甚至是带上椅子、穿上大衣通宵排队为孩子报班,报班的孩子的年龄是越来越小,许多小孩都是一身报数班,每个周末,家长带着孩子“赶场”。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专家”火上浇油:“人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直升机父母”是近年来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大学校园中的新名词,主要指那些随时盘旋在学生周围,打探学生一言一行,监视学校一举一动的大学生家长。文章针对这一现象,就中美两国高校“直升机父母”的表现、成因、影响以及高校对策等方面作一比较,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家长过度参与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提倡“早期教育”,防止“过度教育”两者的界限怎么把握呢?有三点值得注意: 1、家长提供的学习材料要有趣味性,教学方式要“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9.
心理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家庭教育中心理超限效应的种种表现:1.过度关心。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有些家长过度关心、呵护、疼爱孩子,生怕孩子冻着、饿着、跌着、碰着、苦着或有什么闪失。家长如此关心孩子,除了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自私、自负、自傲等不良个性外,还容易产生另一种超限效应,那就是逆反心理和不良情绪。2.过度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误认为惟一的途径就是考上大学。为了使孩子能考上…  相似文献   

20.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可有些家长为培养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的表现却仍然平平。是孩子笨还是家长做得不够?我说都不是。凡事皆有个度,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结果却走向过度教育这个极端。过度教育,指对孩子的管理、干预、限制、约束过多,或对孩子要求过高,让孩子接受不适合他们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的教育。这一般有两种情况。在溺爱型的家庭中,家长在生活上过分疼爱孩子,在教育上要求孩子按家长的意志去做,很少照顾孩子的自身特点。孩子娇生惯养,倔强、任性、依赖性强,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虫”。在专制型家庭中,家长教育孩子主动认真,但不懂教育方法,对孩子过分严厉,过分干涉。孩子在家长面前缩手缩脚或言行不一,像条“虫”,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