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添鼻子     
【训练目的】1 让学生在玩中作 ,在作中玩 ,减轻起步作文的难度 ,放缓作文的坡度 ,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 ,让学生爱好作文。2 为学生提供生动的作文素材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清楚。【训练过程】一、课堂游戏 ,指导观察 ,分解练说1 (老师高兴地走上讲台 ,微笑着)同学们 ,又到了快乐作文的时间了 ,今天咱们玩什么呢?请大家看好了!(在黑板上画 :没有鼻子的“三毛”)2 同学们认识他是谁?你发现什么?3 谁能把从上课到现在 ,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老师为大家开个头 :“叮叮叮 ,上课的铃声…  相似文献   

2.
王小英 《班主任》2007,(8):27-28
【缘由聚焦】五月黄金周后的第一天,婷婷入园时带来了一盒桑葚,神气地告诉我这是从农庄里采摘来的。看着这盒红里透紫的桑葚,孩子们好奇极了:"王老师,这是什么?可以吃吗?"我边告诉孩子这是桑葚,边与大家共同品尝。在分享美味的过程中,孩子们不停地问:"王老师,这是什么树长的果子,这种树是什么样子的?"我耐心地解答着孩子们的问题,并告诉他们桑树的叶子是给蚕宝宝吃的,我们夏天穿的真丝衣服就是用蚕宝宝吐的丝做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一种水果”。【教学目标】1.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抓住水果的形、色、味进行描写。2.通过观察、触摸、品尝水果,感悟作文就在生活中,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苹果、橘子、梨、葡萄、香蕉等水果,学生每人准备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课外收集有关水果的资料。2.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体验探究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都喜欢吃什么样的水果?请你把喜欢吃的水果拿出来,让同学和老师看一看。(学生拿出自己的水果放在桌面上)师:大家拿来的水果,老师也喜欢,看到这…  相似文献   

4.
买橘子     
星期天,妈妈带我到菜市场买水果吃,妈妈问我:“你要吃什么水果?”我说:“我要吃橘子。”我是妈妈的掌上明珠,妈妈怎能不依我呢?我们一起来到卖橘子的摊位前,妈妈要我挑几个,我蹲下来,先看了看橘子的外形,橘子有溜圆的,有扁圆的,再看了看橘子的颜色,有橘黄的,有黄里带点青的,我挑了几个又大又圆又黄的橘子放在秤盘里。老板一边称一边笑着对我说:“呵呵,你这小鬼真不错,把我的甜橘子都买走了,我这酸橘子怎么卖呀!”我理直气壮地对他说:“怎么不能卖呀,有人喜欢吃酸的呀,而且你又没有规定不能全买甜的。”老板对我妈妈…  相似文献   

5.
黄德灿 《华章》2011,(11):30-31
【想一想】 谁在作文中写过假话?你能作否定回答吗?同一个题目的作文,如果不告诉你作者是谁,就像是一个人写的。这个现实大家都知道。写作文就是编呗,谁会拿作文里说的话当真?这是很多同学的看法。作文为什么习惯讲假话?有同学回答说,不讲假话就没有什么好写,不讲假话就不能获得高分,事实是这样的吗?事实是作文材料越来越虚假,结构越来越僵化,语言越来越贫乏,思想越来越肤浅。  相似文献   

6.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录】一、游戏导入,激趣激思师:今天,我们在一起做游戏。我们的游戏叫做“闯三关”,首先请大家进入游戏的第一关“巧问妙答”。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显示“游戏一”)游戏一:巧问妙答A.袋子里装有红豆和绿豆,张大爷将袋子里的豆子倒在地上,红豆和绿豆一下子就自然地分开了。这是为什么?B.5岁的小明从未见过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某边防部队的军官。一天,小明跟随妈妈去汽车站接爸爸,汽车一到,车上走下来三个军官模样的人,小明一眼就认出了谁是爸爸。这是为什么?师:请同学们先回答A题。生1:因为红豆和绿豆分别被粘成了红豆饼和绿豆饼,所…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做个游戏。"树爷爷总是有很多的好主意。做游戏,谁不喜欢?奇奇、木木和可可都欢呼起来。游戏是有规则的。树爷爷请大家先说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吃!"奇奇第一个说。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作文评价,品尝评价乐趣,增强参与意识。2.通过推荐“今日之星”,引导学生欣赏他人优点和勇于自我展现。3.通过“评头论足”,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教学方式】自主讨论式。【教学准备】事先发下同学们互相批阅、审读过的作文,并印发丁敬卫同学的作文《在众人眼底下》。【课堂实录】一、投影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作文。联合国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题:“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  相似文献   

10.
【题目类型】材料作文【题目来源】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作文题(即嘉定区统考作文题)【原题再现】猫喜欢吃鱼,猫不会在水中游泳;鱼喜欢吃蚯蚓,而鱼不能上岸行走。这句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  相似文献   

11.
【高考真题】 2009年高考语文福建卷作文试题: 六、作文。(70分) 题目:这也是__________ 种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名师解题】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上作文课时,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纸箱。大家用好奇的眼光注视着那个箱子。有的同学忍不住问老师箱子里是什么东西。是动物,是图书,还是别的什么?大家在下面议论纷纷。有的说:“今天老师到底要干什么,是要我们做游戏?…大家请安静”。老师喊道:“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小活动,我这个箱子里装着未来名人的照片,这个活动的规则是……”这时底下同学们又兴奋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团年饭     
【原稿】今天是大年三十。“今年的团年饭 ,我们吃点什么呢 ?”妹妹在那边调皮地说 ,“一定要做点好吃的 !”“对 ,今天吃的一定要好 ,改善改善生活嘛 !”爸爸说。“那就吃一顿饺子吧 !”奶奶坐在椅子上慢慢地说。“好啦 ,今天有饺子吃喽 !”妹妹高兴得跳了起来。“那就这样定了。来 ,我们一起包饺子。”妈妈拿出一袋面粉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边和面 ,一边谈笑着。家庭的气氛又活跃了许多。到了吃饺子时 ,妈妈告诉我们说 :“请你们小心一点 ,在这些饺子中 ,有一个饺子内包有一枚硬币 ,谁吃到了那一枚硬币 ,就吐出来 ,看谁今年有好运。”大家都…  相似文献   

14.
正【课前游戏】初次见面,我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上虞的何老师。去过上虞吗?(生摇头)没关系,我给大家带来一份上虞特产。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童谣)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搭荞麦。噼噼啪,噼噼啪,噼啪噼啪噼噼啪。(老师用上虞方言念一遍)师:知道这份上虞特产是什么吗?生:上虞方言。师:大家不要小看方言,其实方言是一个地方真正的特产。这是我们上虞方言念的童谣,请你用浦江方言,念  相似文献   

15.
【作文试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6.
【试题回放】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请以"____的味道"为题作文。要求:补全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相似文献   

17.
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教师演示】老师用手拽着溜溜球绳子的一端,将溜溜球甩起来。【谈话引入】你玩过这个游戏吗?大家从这个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感受对手     
【小引】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学习上,工作中,还是在游戏时,对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对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对手、如何处理与对手的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欣赏几篇对“对手”的不同感受吧。【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对手是什么?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出谋划策】何为…  相似文献   

19.
正【题目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位哲学家说,一个人应该学会聆听,学会聆听他人,聆听自然,聆听生活,甚至包括聆听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为丰富的心灵感受。请以“聆听__”为题写一篇文章。【作文讲评】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即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另外一半由学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一、补好题目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半命题作文补题目时,先从选材上思考,然  相似文献   

20.
【课堂回放】预热师:今天,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想看吗?生:想看!师:大家看,这是个什么?(投影)生:一个半圆!师:吴老师只要添上几笔就能把它变成非常有趣的图案,相信吗?生:相信!师:谢谢大家的信任。请同学们帮老师数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