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海量、快速成为新闻传播最明显的特征。然而,人们在浏览了大量的新闻"快餐"后,对深度调查性报道仍是青睐有加,渴望更详尽地了解焦点、热点事件的前因后果。比如生态问题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浅析《黑龙江日报》为雪乡砍树叫停追踪两年的两次调查性报道,阐述写好调查性报道要过"三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3.
傅海 《新闻记者》2005,(4):15-16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在1985年设立了调查性报道奖,新闻理论界则认为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20世纪初叶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普利策倡导的社会改革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查性报道趋于成熟,并产生了诸如关注美莱屠杀案、水门事件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4.
史经学 《新闻知识》2004,(11):61-61,26
我国传媒业的宏观政策的价值支点正在向着实现普通公众的知情权,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信息获知安全的方向转移,从公众角度看,他们面对的新闻传媒所传达的信息是庞杂的,让人目不暇接又难以选择的,越来越多的受众不再满足于媒体对诸多中性尤其是正面题材的传统的“说教式”报道方式,不满足于简单的陈述性报道,渴望看到由记者引领的更为详细、更为宏观、更为透彻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同时也给了调查性报道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褚沙舟 《新闻世界》2010,(6):157-158
调查性报道的主要特征是要揭露事实的真相,但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其时效性比之网络传播要滞后一些。因此调查性报道应以网络传播的重要信息为"由头",借鉴和利用网络传播为调查性报道服务,履行调查性报道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电视调查性报道就其严格的意义来说,是指电视新闻媒体独立开展的针对损害公共利益却又被势力集团极力掩盖的行为所做的调查报道,并通过电视媒体公布于众的新闻类型。毫无疑义,调查性报道是中国社会实施舆论监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和民主程度的标志,而电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报道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教育报道中也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具体的说,就是一般性的报道多,深度性的报道少;  相似文献   

8.
王仕勇 《新闻界》2007,(6):74-7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方位、科学内涵及其长期性艰巨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要创新新闻观念、报道内容、报道角度,树立创新意识;要把握主体性,坚持“三贴近“原则,树立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9.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它被称作媒体的利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当前媒体上呈现的一些调查性报道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不精、调查不深、批评监督没有威力,致使利器不利,成为无查处结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与改进的烂尾新闻。如何使调查性报道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呢?以"中国新闻奖"作品为例,调查性报道应遵循选题的新闻价值要高、调查要深入、叙事要完整、逻辑更缜密、言辞要有度五大方面的采写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密苏里新闻学院编写的《新闻写作教程》中解释,调查性报道是“一种更为详细、更带分析性、更要花时间的报道,因而它有别于日常的大多数报道,“‘调查性报道的目的在于揭露被隐藏起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如何增加以小见大、生动鲜活的经济报道?如何增加开掘深、有内涵的经济报 道?如何增加关注民生的经济报道?如何增加凸现人的活动的经济报道?如何创新经济 报道的表现手法和版面语言?……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 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更好地推进我省 "八八战略"实施和"平安浙江"建设,浙江日报日前举办了经济报道研讨会。与会者 对经济报道的地位和作用,改进经济报道的探索和经验,经济报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大家表示,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 创新经济报道的内容、形式、手段,进一步增强经济报道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 感染力,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本刊特刊登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2.
《财经》杂志从1998年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深度报道(尤其注重“揭黑”题材调查性报道),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媒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财经》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闻策划是对媒体的优化设计,包括媒体的宗旨、定位、发展理念、受众对象、版式设计、栏目设置、内容安排、风格特征、队伍建设、管理制度、部门机构考虑等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对某一项特定的报道活动的策划,即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报道全过程进行决策和谋划,从而制定报道计划作为新闻报道活动有效开展的依据。综合而言,新闻策划本质上是指在新闻媒体实际动作之前及动作过程中,以事实为基础,对报道时机、报道手段、报道艺术等做的规划设计。具体来说,新闻策划要走好“三步棋”。第一步棋:从题材的选…  相似文献   

14.
刘燕  赵建科 《新闻窗》2009,(2):77-78
近些年来,我国的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并呈现上升趋势。新闻媒体高度重视突发事件报道,公众对突发事件报道十分关注。媒体要报道好突发事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摆正时效性与时宜性的关系,要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强调时效。  相似文献   

15.
段勃 《新闻爱好者》2006,(12):61-62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者情节,在新闻作品中表现为细致描写的地方。细节首先要“细”,如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有表微意在”,它是起“表微”作用的;其次,细节的第二个特点是“节”,指那种筋骨节要的地方,即是指最重要、最能体现人物精神面貌或者事件本质的那一段情和景①。在新闻作品中,细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新闻人物的刻画还是新闻事实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细节,细节就是新闻作品的点睛之笔。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细节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是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文本特点决定的。电视调查性报道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运…  相似文献   

16.
调查记者是主要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曾经这样评价调查记者:最崇高的职业是记者,最优秀的记者是调查记者,最出色的调查记者是让害人者难受的记者。调查记者能够获此赞誉和这一群体的品德素养密不可分。作为调查记者,应该具备不  相似文献   

17.
孙艳 《青年记者》2006,(20):45-45
近些年来,新闻媒体上刊发了大量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这些先进人物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典型事迹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了极大的鼓舞、激励、鞭策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明、精神明和政治明建设.笔通过近几年的新闻报道实践工作,认为在先进人物典型报道中,有“三要”“三忌”,值得大家注意.  相似文献   

18.
段勃 《新闻通讯》2008,(11):43-44
调查记者是主要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曾经这样评价调查记者:“最崇高的职业是记者,最优秀的记者是调查记者,最出色的调查记者是让害人者难受的记者”。调查记者能够获此赞誉和这一群体的品德素养密不可分。作为调查记者,应该具备不畏艰险的勇气、勇担道义的责任、清正廉洁的作风、独立自主的精神,调查记者身上还应该闪耀人文关怀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新闻界有句奉为经典的 话: "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 一个原因,那就是:人。" 我们的经济报道,也要实现 一种把经济工作与人结合起来的 报道观念。我认为,经济报道对 人的反映,可分从浅到深的四个 层面。 第一层面:把人当作经济活 动的标杆。  相似文献   

20.
地方广电媒体如何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本文从媒体责任担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层面提出一要注意栏目定位的普惠性;二要注意信息传递的深度化;三要注意报道理念的民生化;四要注意报道方式的现场性;五要注意对农报道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