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生的可爱之处,在于喜怒哀乐皆露于面也。而今,在升学压力的威胁下,儿童连这样的自由也是难得拥有了。没有老师时可能会放松些,但在课堂上那是丝毫不敢轻易显露的。也许,抿嘴微笑可以,皱眉思索可以,但他若想是欣喜若狂,那就可有些“吃不了兜着走”的危险了。这样的种种现象,不由让人担忧,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学习,孩子们的心理又如何能够健康发展呢?其实,不单单说这些孩子们,如此的课堂氛围,又如何会让老师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可爱之处,在于喜怒哀乐皆露于面也。而今,在升学压力的威胁下,儿童连这样的自由也是难得拥有了。没有老师时可能会放松些,但在课堂上那是丝毫不敢轻易显露的。也许,抿嘴微笑可以,皱眉思索可以,但他若想是欣喜若狂,那就可有些“吃不了兜着走”的危险了。这样的种种现象,不由让人担忧,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学习,孩子们的心理又如何能够健康发展呢?其实,不单单说这些孩子们,如此的课堂氛围,又如何会让老师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是知识的乐园,学生在里面自由地遨游.课堂上老师是放松的,像经典的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学生是轻松的,可以笑、可以闹、可以激昂、可以愤怒,甚至可以游戏、可以比赛.营造这样如此的快乐、活泼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追求的.闻一多先生在诗歌<死水>中写道:"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课堂如成了死水,在我看来那是老师的悲哀,学生的悲哀.不经过激碰,思维何以活跃?没有思维的课堂,老师的价值在哪里?上课的意义又在哪里?何不让思维舞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顾玉琴 《文教资料》2008,(2):115-116
一、情感,令课堂如此美好神圣   1.情,令课堂绿意葱茏.   在处处洋溢着"情"的语文课堂上,美的发现是这样的透彻、丰盈,师生激情发扬,"面对当今的社会",我们为孩子们营造出了一个绿意葱茏的心灵花园.请看我市语文教学能手蒋剑秋老师的课例--<白鹭>.……  相似文献   

5.
钟园娴 《广西教育》2008,(25):51-52
第一次看陈老师的照片,她在孩子的簇拥中间,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在镜头前占据领地,冲着镜头咧嘴满溢着笑,从那虚晃镜头的小手臂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多么喜欢与老师合影,整幅照片更是成了以老师为中心绽开的花。师生在课外关系如此亲密,在课堂亦如此。用“闻道之乐,如沐春风”来形容陆川县第二小学陈晓玲老师的数学课堂一点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6.
今天天气很好,静下心来细想,发现自己已经工作快六年了,在这六年里,我跟孩子们在一起有时欢乐,有时悲伤,有时仿徨,当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高质量完成导学案、重点知识背诵熟练的时候我就很有成就感而且非常的快乐;当孩子们重理轻文的时候,就感觉特悲伤;当我在孩子们这种重理轻文的心理下想着如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时候就很仿徨.为此六年里我不断地翻阅和了解当今的热点事件来给他们讲解枯燥的政治原理,想着这样学生就会感兴趣,那积极性自然就高于,但事实证明课堂上还是有极少数的人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效率可见一斑了,这该怎么办呢?我陷人了沉思.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在语文课上孩子们可以读读、说说、演演、画画,那叫“学科整合的教学”;品德课堂可以变成一个购物的超市,那是“贴近生活的教  相似文献   

8.
蔡芳 《考试周刊》2012,(73):82-82
孩子们听见上课铃声很快进入课堂.虽然人已坐在课堂上.但心还在课外活动的情景中游荡,有的孩子甚至还叽叽喳喳地谈论几句他们在课间的“得意”之作。显然学生的这种状态一方面或多或少影响了教师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打乱了教师准备好的教学环节,从而削弱了教学效果。显然要让孩子们的心、孩子们的情移到课堂上来,直接提醒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那怎样让孩子们的心沉浸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9.
连续听了几节低年级的语文课.最触动心弦令人难以忘记的.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发言。一个个斜着身子红着小脸极力地把小手举得高高,“我!我!老师!我来”地叫着.尽管此时的课堂略显凌乱.但孩子们那稚嫩的声音,如银铃相碰。似鸟儿晨鸣.气氛活泼热烈,尽显孩子的童真童趣。让人感到,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以人为本、充分张扬孩子个性的课堂。和高年级课堂对比一下.不难发现,高年级课堂相对来说比较沉寂,  相似文献   

10.
田冬梅 《中国德育》2014,(14):70-72
正常常听到老师们反映:品德与社会课太难上了!既要准备大量的材料,又要制作课件。尤其是制作课件,既费时又费力。其实,有些课堂虽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准备了大量的材料,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越简单可能越有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表演类的活动。孩子们事先经过排练,表演得绘声绘色,观看的孩子也津津乐道。观其效果,不如辩论、采访来得简单,来得深刻。因为表演要事先排练,很费时。观看表演时,孩子们更关注的是同学的表演技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不少家长和教师感到头痛的是:孩子们不好管,不知道学习,不愿意学习。调查其原因,大多数小学生回答是这样的:“上课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听了这样的回答,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感到很震惊。学习本应是快乐的,可课堂却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如此大的压抑感,他们是在被迫学习呀!长期如此,那怎么了得?大多数教师对自己在工作中认真备课、努力教学、从不懈怠,却造成这样的结果不可理解,甚至有的老教师开始怀疑起自己多年的教学水平来。然而可不管怎样,学生的这种现状已成事实,而且情况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2.
范华姿 《考试周刊》2013,(14):82-82
<正>"唉,这个问题在课堂上不知道讲过多少遍了,可学生还是不会。"不少老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我们的学生笨吗?不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们的智商更高了。那是我们的老师不会教吗?也不然,对于大部分老师,我们相信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是没问题的,教法的运用也是自如的。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我认为:那是因为40分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关村一小教学楼里有一处走廊,曾经是僻静之处,但从2015年4月初,这里就陆续有孩子光临绘画,有的甚至结伴而来主动要求参与绘画,有的孩子一待就是半天。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产生了如此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呢?原来,这里提供了一片可以自由创造的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题材尽情地画出来。一、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众所周知,小孩子爱涂鸦,尤其喜欢在墙壁上涂鸦,但往往缺乏美感、乱七八糟,因此,这样的行为通常会被禁  相似文献   

14.
刘金霞 《学周刊C版》2011,(11):176-176
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课堂效率低下就是其中之一.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昏昏欲睡:课堂上.学生讨论很热烈.而教师却成了地地道道的旁观者。这样的课堂无疑都是低效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到底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大家也可想而知。面对如此低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都会感到悲哀.因此.  相似文献   

15.
张燕 《湖北教育》2005,(10):28-29
一、情感,令课堂如此美好神圣 1.情,令课堂绿意葱茏 在处处洋溢着“情”的语文课堂上,美的发现是这样的透彻、丰盈,师生激情飞扬,“情”为孩子们营造出了一个绿意葱茏的心灵花园。请看周益民老师的课例——《白鹭》。  相似文献   

16.
现在小学语文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朴实和扎实的,能为学生打好文化底子的课堂,以及充满诗意、智慧和灵动,使学生充满精神享受的课堂,当然这样的境界是很高,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追求的.我们追求课堂的有效、生动,不仅是在外在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内在、深层次的灵动.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又有教师缜密的引导.那我们就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在写作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愁眉紧锁,把笔头咬烂了,也迟迟无法动笔.是生活不够丰富吗?不是的,孩子们面对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那么,是孩子们缺乏思想吗?也不是的,他们都是极具个性,有着自己独特想法的小精灵……那,是遇到了什么障碍呢?  相似文献   

18.
石晶 《中国教师》2012,(21):50-51
<正>课堂阅读,谁是主人?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当然是学生。那教师呢?就我来说,通常的角色就像跟在主公身边的幕僚,时刻察言观色,及时出谋献策,自觉功成身退。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许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一贯的"放纵"有关。这种状态的形成,追根究底,大约是因为孩子们一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用讲故事来开篇。那时还没来得及确立任何课堂"规矩",讲故事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已经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仔细  相似文献   

19.
贺春兰 《辅导员》2014,(14):24-24
这是一个欠发展地区,我们知道豫西是丘陵地带,长期以来,经济各方面比较落后,但今天看到孩子那种昂扬的生命的状态,灿烂的释放的状态,我真的是非常享受,非常感叹。同时,我觉得这样的课堂也一定能滋养出现代精英,我们可以看到在课堂上他们大胆的质疑,积极活跃的参与,积极的回应,然后也不忘要说声感谢,我想,什么是公民意识,什么是现代公民,什么是美好的社会,应该是从这些孩子们,从这样的课堂中走出。  相似文献   

20.
笔者是一个来自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普通初中教师,由于所教的思想品德科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无味,大多数学生都不太感兴趣.所以从执起教鞭那一天起,笔者就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这样的问题: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和上一堂让学生喜欢的课?如今十六个年头过去了,对此笔者已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那就是从细节做起,在课堂上努力做学生忠实且善解人意的倾听人.一直以来笔者始终主张学生才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教师只不过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长者,或者说是他们的大朋友.正因为如此,笔者对在课堂上做学生的倾听人有自己深刻的认识.虽然倾听不是万能的,但它能够巧妙地解决教学中的一部分问题,作为一种非常重要却易被忽略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今天它理应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