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作为起始之作,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艺术作品,其通过描述封建家庭中的包办婚姻、固步自封并阻碍新思想的融入、所谓的制度和传承都已经老朽不堪等现象,来有效地表达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思想。而最终觉慧的成功离去,也表明了他对"家"中的这些所谓的文化的否定态度,并热切盼望思想的革新和救赎,对封建文化的老旧和落后进行了坚决的抨击。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是中国文化符号的显著标志之一,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家庭文化熏陶对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戴花妹  涂南萍 《教育》2022,(7):10-11
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突出了现代家校共育工作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宝安区自1997年启动"家庭教育工程"以来,始终把家长和儿童的需求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了多元文化背...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级媒体,都在开始升温关注家风家教问题,"幸福"、"梦想"、"家风"、"成长"成了时下的关键词,更多思考的,也许应该是这样的问题:怎样把传统的家风、家教、家文化建设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家与国,家与社会,到底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家风之正,推动党风、政风和民风之正?我们的企业、学校、社区……是否可以从"家风"、"家文化"为切入点,引领企业职工、城乡市民百姓、大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在追寻"中国梦-我的梦"中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与祖国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本期推出的人物,曾经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工。他不在教育界工作,却讲了近四十年课。他从"家"这个最小的社会细胞出发,把"家文化与幸福人生智慧","放大"到学校、企业和社会,政府机关干部,在读懂人生"四部书"中,实现人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个普通的人生放出智慧的光彩来。他用一生的奋斗传播着先进文化,诠释着生命意义,被誉为平民教育专家。在他过去的四十年中,所倡导的"家道文化与幸福人生"智慧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家风、家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吗……  相似文献   

5.
李煜亮 《快乐阅读》2011,(8):185-18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是人生的港湾。人的一生,有大半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可见,家在人的一生里该是多么重要,家对于每一个人的人生影响又该是多么重要。家庭文化则是家庭的"精神世界",是传播文明、传播文化的"第一课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着人们的精神道德、价值取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大学生对传统家国文化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部分大学生对家庭的依顺、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效忠观念有所淡化,影响其对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科学理解和正确践行。家庭和睦、乡土情怀、效忠国家等传统家国文化需要传承和弘扬,传统家国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新时代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对新时代大学生加强家庭教育,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必须紧跟时代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支撑,与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大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家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公开和流传下来的虽然很少,但不失为中国伦理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资源,《板桥家书》作为传统家书中的精品,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作者以家书的形式表达了关怀人生、关爱生命的仁爱思想;注重人生修养,追求理想人格的大丈夫精神;注重社会公正、诚信、追求平等的社会伦理价值观。笔者试图挖掘其伦理价值,寻找其与现实社会的契合点,为新的伦理体系的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回“家”     
山东淄博的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册"传统节日中的‘家’"一课时,产生了困惑:"家"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但他们对家庭的认识与了解局限于自发的原始朴素感情层面。如何实现意义提升,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甚至传承家国情怀,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困惑...  相似文献   

9.
费小琴 《文教资料》2007,(20):96-97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赋予了主人公苔丝人格魅力,如给小说加了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她拥有劳动人民的一切优秀品质。如此的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却为何遭受悲惨一生呢?本文以分析苔丝的性格为切入口,然后根据伦理道德、婚姻、家庭影响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了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社会外部原因和由于她的性格所决定的内部原因,从而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苔丝及其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0.
当一个人少了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少了家庭教育、家庭温暖,他至少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不是一个很幸福的人。佛教哲学讲结缘。在人生的众多缘分中,情缘是最基本的,因情缘而进一步结成家庭就有了血缘,进而使民族、社会得到延续。一个人没有爱过人或被人爱,就少了一大缘,是一悲哀;有爱而无家,又少了第二大缘,又是一悲哀。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家风、家教、家训作了系列重要论述,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浓厚的家国情怀理念。从来源或基础看,习近平丰富的个人实践经历、崇高的人生理想抱负,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继承和创造发展,是"家国情怀"形成的内外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看,习近平的"家国情怀"理念,深刻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芒,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人生价值论和人民群众观。全面探析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就是要深入挖掘其核心意蕴和当代价值,以此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广大家长都在积极努力推进家校协同共育各项工作。然而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通过调查当前家校合作共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进一步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共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中,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履行职责,更需要家庭的支持,需要整个社会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近邻文化,是从传统的民俗中演变出来的一种文化,如何发挥这一文化的作用,如何将近邻与家校协同育人结合在一起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家校协同育人、近邻文化出发,研究了目前近邻文化和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对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的近邻文化进行了思考,并对如何利用近邻文化去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11月12日晴我的家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家,这个家带给我无限的温暖与关怀,我爱我的家。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我们都有不同的属相,于是就组成了一个家庭"动物园"。爸爸是条"蛇"。可是这条"蛇"并不凶狠,对人很热情,每次同学来我家玩,他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家庭是家庭成员以学习作为人生基本需要,整个家庭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各成员处在持续不断的学习状态中,而且开放、互动、共学共勉。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是一项具鲜明时代色彩和历史前瞻性的活动,它对家庭教育、个体发展、社会进步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学习型家庭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也负有义不容辞的指导推进责任。一、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意义在学习型家庭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家校合作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家校合作指学校与家庭在认识一致、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双向互动地共同促进学习型家庭的生成和…  相似文献   

16.
施忠明 《上海教育》2016,(Z1):68-6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相左,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辛辛苦苦的教育成果将会前功尽弃。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学校、社会、家庭必须连成一线,达成相同的共识,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发展方向,有共同的人生构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走弯路,我们才不会误人子弟。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把"家校有效互动"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点、着力点,通过系列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力求达到"三共":"共识",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齐头并进;"共享",即收获孩子的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培育与提升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中小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与家国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体现为他们对家庭、家乡、民族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持续维护与深沉热爱,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价值使命。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关涉维度包括家国文化、家国情感、家国实践和家国担当四个方面。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提升需要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丰富学生的家国文化知识;依托物质与媒介两类载体,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感;把握学校、家庭与社会三大主体,提升学生的家国实践能力;树立家国历史观、责任观和发展观,增强学生的家国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8.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马车"作为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伴随着苔丝人生命运的悲欢离合,推动了情节的自然发展,真实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个生活侧面,折射出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在加深小说寓意的同时也表露出哈代的自然主义宿命论。"马车"这一形象在小说中具有多元的象征意义,它在悲剧故事呈现、社会现实揭露和作者人生观表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山东泰安出现的耶稣家庭是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兴起的一个宗教组织。本文主要探讨了耶稣家庭兴起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阐明耶稣家庭的萌生、解体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经典地论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及二者的相互关系。随着信息时代带来的文化多元化和观念意识的日新月异等都在促使教育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更是为了应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因此,"家校合育"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的认可、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