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8—19世纪,在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影响下,劳动契约也奉行"契约自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行使司法审查权,用"契约自由"原则来保障劳动契约的充分自由。20世纪以来,雇主以"契约自由"的名义损害雇工的现象日益增多,保护雇工合法权益的州立法逐渐得到最高法院的认可,劳动契约的自由开始受到限制。最高法院从保障劳动契约的充分自由到认可州立法对劳动契约自由的限制,体现了对劳工合法权益的倾向性保护。  相似文献   

2.
贵州契约文书词汇丰富,同义词语数量可观。以《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元泽家藏契约文书》等八种契约文书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义类聚"的方法,对贵州契约文书表达"愿意"这一意义的词语进行研究,可以管窥贵州契约文书表情达意时用语丰富性特色之一斑,而利用"套语结构"来考释契约文书同义词语的尝试,则能够为词语考订的方法和理论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从契约理论的视角看,政府对公立大学实行的委托-代理方式代表了一种"不完全契约"关系,存在着较大的履约风险;在现代契约理论视域中,公立大学与政府的契约关系正在发生内涵质变:由身份附属意义的契约关系转向平等主体间的契约关系、由统括性契约关系转向特定性契约关系."缔约-评估"构成了公立大学与政府之间契约管理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身份与契约     
说起契约,同学们会觉得很遥远。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各种契约编织成的网络中,从未稍离。国家起源于契约,法律是契约,签字画押是契约,学生守则和毕业证书都是契约。契约不但编织了我们生活的经纬,而且是现代社会的精神核心。英国著名法学家亨利·梅因有句名言:"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是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以及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契约"模式的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因此在实施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的同时,应从建立"心理契约",弘扬"契约精神",务实求效,以促进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企业—农户合作中出现高违约率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契约"经济人"的假设和"社会人"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单一的经济契约无法规范双方的行为。因而在农业企业—农户合作中可引入心理契约概念,以弥补经济契约的不足。农业企业—农户要形成长效、稳定的契约关系,心理契约形成的机制中诱导机制、驱动机制、约束机制和强化机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制度化管理是一种"有为"管理、硬性管理.通过构建和履行与个体间的心理契约,实行柔性管理则是"无为"、"无声"的管理,是一种最高级别的管理,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心理契约作为文本契约的有效补充,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调控力和内驱力.高校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其管理过程也必然采取文本契约与心理契约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从而发挥其各自特有的优势,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校心理契约管理过程中,要坚持重视情感激励的原则、诚信原则、公平原则、个性化原则、心理契约与文本契约并重的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具有主体的双向性、动力的内驱性、影响的持久性等特征,它比正式契约更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在高校中形成"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同行、文本契约与心理契约并重的新型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基于心理契约产生的三阶段,高校应采取招生、培养、就业全程心理契约管理策略;基于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高校应采取从物质激励维度、情感激励维度和发展激励维度进行全面心理契约管理策略;基于心理契约的破裂与违背行为风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消除信息不对称、采取同伴教育的全员心理契约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代民间契约文书保存了大量方音,辨识方音成为整理民间契约文书的一项重要内容。道真契约文书所见"还过""还顺""还边"之"还"实为"横"之记音字,"崙坎""岩崙"之"崙"乃"棱"之记音字,在巴县档案、自贡盐业文书等地方文献中都能得到佐证。道真契约文书经汪文学编校,大量方音都得到了精准释读,但仍存在误解或漏校,"还""崙"二字说明通方音在民间契约文书整理中的不易与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附庸采邑制虽然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一项政治制度,但它表现为一种契约形式,无论其缔结仪式还是内容都符合契约的内容和要求。当时日耳曼王国之所以用契约形式来构建政治制度,源于其历史传统和创建新王国的现实需要。这种契约淡化"权力"而注重"权利",强调"义务"而非"顺服",决定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态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只有公法(刑法)没有私法(民事法)"等观念的影响下,法律史学界的契约研究也呈现出"国家"缺席的状态。但通过对清代各类法律文献想梳理和契约文本中透露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清代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和对不动产买卖契约有重要关联的契税制度,而且国家法律对不动产买卖契约的主客体资格、契约的书面规范等都有细致的规定。这些契约规范也和其民族立法精神、治吏思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强烈的"公法"色彩。  相似文献   

12.
刘颖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6):138-140
与脐带血储存相关的契约以其储存目的为标准,称当事人以自存脐带血干细胞为目的所缔结的为"自存契约",而以他捐为目的者,称之为"捐赠契约"。基于脐带血干细胞所有权归属解释上的差异,比照法律行为之生效要件,检视我国现有的脐带血捐赠与自存契约的效力,并得出结论即宜以母亲为脐带血所有权人以及契约当事人的地位订立契约,借此契约的订立,能让母亲为子女预存脐带血的意志得以完整实现,脐带血干细胞的利用也会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运用德育心理契约 提升高校德育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低效能应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众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德育心理契约的缺失至关重要。德之"育"是一个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是发生在"育"者与"被育"者之间的双向行为,这种双向互动构成了一种契约行为。因此,完成德育心理契约的构建,践履心理契约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校德育效能。  相似文献   

14.
建立契约关系是在两方或多方之间进行,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关系,在表达契约关系的双方意思时,用词会有所不同,表现出了时代和方言差异性。就契约文书中"二比"类词语进行考释,认为这类词是指形成契约关系的双方。  相似文献   

15.
迈克尔·桑德尔对约翰·罗尔斯的契约论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质疑契约的道德力量、指出罗尔斯对原初状态的经验主义解读存在的缺陷和反驳契约主义的论证方式.实际上,上述批判难以令人信服:第一,契约论内部不存在桑德尔所谓的张力,即使这种张力存在,人们也可以用罗尔斯的"词典式序列"观念进行化解;第二,对原初状态的经验主义解读误解了罗尔斯的原初状态观念;第三,桑德尔从任何契约都应当是讨价还价的结果这一立场出发质疑罗尔斯的契约论,错置了批判的对象,只能将矛头指向"互利契约论"传统.  相似文献   

16.
"智"作为儒家基本伦理范畴,用以分辨是非并选择方法和途径以实现"仁"。这种"自我归责"体制被移用于对契约行为规范时却导致了对契约相对方主张权利的规则缺失,如官方格式化契约对契约行为的规范仅具有象征性,并无契约解除制度等。这不仅反映了礼制所规范的伦理关系对古代契约法形成的影响,而且表明了契约法作为外在性规则被省略后留下的"空白",被以对"智"的正当追求而自我选择的符合礼制要求的行为规则所填充,这部分难以在直观中显示的"潜在"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古代契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自传契约"所依据的自传文本,特别是以卢梭为代表的经典自传,已被证明存在着大量的虚构或谎言。仅仅拘囿于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已经无法涵盖和解释后现代自传文本的相关规约。"新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更能展示自传的文类本质属性,它不固步自封其纪实边界,更不惜借助小说的虚构来揭示自我的真实。换句话说,菲力普·勒热纳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更多的是从伦理层面强调了作者的真诚计划和真实表白,而"新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则是从文体学的实践层面坦率指出了自传的种种写作事实,是对自传本体的形而上的文体思辨诗学。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从人际交往的契约化互动、社会关系的责任化规制对"契约精神"进行了溯源,然后分析了以"契约精神"推进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以"契约精神"推进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策略,包括诚信档案的制度化建设、诚信档案的跟进式管理和诚信档案实践。  相似文献   

19.
社会契约理论是近代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关于国家起源及政府构建的系统理论阐述。在众多社会契约理论中,其中以霍布斯与卢梭之思想最为突出,霍布斯主张通过订立契约建立强大的君主集权制国家,其思想核心为"主权在君";而卢梭则主张通过订立契约建立民主共和国,其核心思想为"主权在民"。通过将霍布斯、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放在历史长河中审视,并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契约订立原因、授权范围和主权行使方式,充分了解其优缺点,及其可行性,为现代政治生活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社会契约文化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蛹化"过程:古希腊特有的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自由理念,而追求自由的个人主义意蕴最终催生了社会契约论的诞生.自由是契约的目的,契约是自由的形式.西方国家的法治内容与结构,实乃对这种契约目的与形式的反映.习惯于寻求实质正义的传统中华思维模式,应当抛开对社会契约论的"唯物"与"唯心"的争论,尝试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反思契约理念中蕴涵的法治精神,着眼民主的结构与程序,建设我国的民主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