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对于关节疾病来说,一般关节囊及其滑膜的变化先于关节软骨和骨的改变.因此弄清楚什么是关节囊积液及滑膜增厚的X线征象,对关节病变性质的分析及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MR检查对人体内水的变化最敏感,本文通过MRI影像来印证X线平片所见.方法:搜集23例经X线检查有膝关节囊积液及滑膜增厚的患者,其中膝关节外伤者19例,结核者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除9例外伤者均有MR作对比.结果:1. 关节囊积液无论是少量、中等量还是大量积液:液体主要积聚在髌上囊内.2. 滑膜增厚:弥漫性滑膜增厚:即髌上、髌下及膝后囊滑膜皆一致性增厚.局限性滑膜增厚:局限性滑膜增厚可发生在关节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髌下囊,主要表现为局部呈囊状或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及其邻近脂肪组织所产生的推移现象.结论:滑液囊关节囊积液,表示为渗出性病变或创伤性出血,相对地说明病变比较急性阶段,以滑膜增厚为主要特征的改变,通常表示为一种进展比较缓慢的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包括刨削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清理关节软骨剥脱区创面和软骨碎片,切除破裂的半月板,取出游离体和磨削骨性阻挡.结果:关节镜下选择性、有限化的关节清理术,创伤轻,痛苦小,并发症少而轻,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优良率达94.6%.结论: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治疗中老年膝关节性关节炎可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的功能康复.方法:通过对36例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患者进行增加肌力锻炼,应用CMP进行被动功能锻炼等方式训练,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结果:36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生活质量提高.结论: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对策与方法。方法:所有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进行护理指导与康复锻炼,出院健康宣教,并进行随访。结果:经临床评定、出院随访,所有膝关节置换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负重疼痛缓解,膝内外翻畸形矫正,膝关节屈曲达到90°。结论:由于膝关节功能主要体现在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所以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受累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锻炼[1]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增强锻炼。  相似文献   

5.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是质谱分析中新型的大型仪器之一,通过开设新型大型仪器MALDI-TOF质谱的实验课程,有效地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针对不同的样品选择不同的基质和采取不同的检测模式,本实验以不同分子量范围的两种代表性样品聚乙二醇5000和牛血清白蛋白(66KD)为例,聚乙二醇5000选择2,5-二羟基苯甲酸作为基质;牛血清白蛋白选择芥子酸为基质,进行质谱检测。有效地让学生了解MALDI仪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为他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让大型仪器全面支撑研究生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分析仪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及局限性淀粉样变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表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深入了解及提高对淀粉样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及临床高度怀疑的淀粉样变病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病理活检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系统性淀粉样变11例,局限性2例.随访期间4例死亡,死亡患者淀粉样变...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二种新的5-取代1,10-菲咯啉化合物phen-NHCO(CH2)nBr(n=9,11),它们是高效的分析化学试剂、钌(Ⅱ)类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活性材料的配体。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确证了其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日益成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开展,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多,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进行护理指导,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发生,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基本了解有关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的相关知识,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行走辅助器,并进行预习,进行自我护理,从而较大地提高了术前、术后的护理质量,同时也进一步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减轻了病人在精神上、心理上的思想包袱,也激发了病人对生活的渴望和热情,对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能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我院骨科从2013年至今,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共52例,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对30例体育运动后出现膝关节损伤症状的患者进行1.5T磁共振扫描,部分患者行膝关节镜检查,并对所得的MR图像与关节镜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中,骨挫伤者18例,MRI表现为股骨髁、胫骨髁、髌骨于T2W1序列上见斑片样高信号影;半月板损伤者25例,其中Ⅰ-Ⅱ度损伤18例,Ⅲ度损伤7例;膝关节韧带损伤者20例;关节软骨面毛糙、变薄者5例;膝关节腔及周围滑膜囊内见积液征象者20例.结论 高场磁共振成像能准确地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关节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研究尝试利用壳聚糖、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为载体,制备一种携载生长分化因子5(GDF-5)质粒的纳米微球用于骨关节炎的基因治疗。创新点:首次利用壳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三种原料制备可携载GDF-5质粒的三元纳米微球,并将其应用到骨关节炎的治疗中。方法:在55°C下,按不同比例混合壳聚糖、透明质酸钠、硫酸软骨素和GDF-5质粒,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制备携载GDF-5质粒的三元纳米微球。分别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散射仪测试微球的形貌和粒径;利用凝胶电泳检测质粒与微球的结合情况;利用CCK-8检测微球的细胞毒性。将携载GDF-5质粒的微球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并将脂质体和空载组作为对照组,在预定的时间点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生化成分分析,观察微球对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的影响。最后将该纳米微球注射到骨关节炎模型兔体内,通过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该微球对骨关节炎的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利用壳聚糖、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为原料,制备出携载GDF-5质粒的纳米微球。其中GDF-5质粒可以有效地促进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分泌,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其细胞毒性小,转染效率高,在体内外均能有效地促进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分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该纳米微球将是一种极具希望的可应用于骨关节炎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 raveni)是最近发现的异仿蛛科大疣蛛属的蜘蛛新种.雷氏大疣蛛毒素-V就是以该蜘蛛粗毒为原料,利用阴、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并命名的一种新型蜘蛛毒素.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得知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33.48;通过初步活性研究证明雷氏大疣蛛毒素-V是一种昆虫专一性神经毒素.  相似文献   

12.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内软骨损伤退变、软骨下骨异常重塑、骨赘生成、滑膜炎症反应和广泛血管生成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是全球6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软骨细胞的异常代谢发挥了重要致病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作为软骨细胞代谢异常的重要诱因,参与了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维持线粒体稳态是一种避免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方式。线粒体自噬是自噬体靶向吞噬损伤线粒体,以清除受损或功能失调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稳态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与骨关节炎密切相关,这提示线粒体自噬功能的调节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线粒体自噬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行综述,进一步阐述了线粒体自噬调控骨关节炎的潜在机制,为线粒体自噬治疗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86年3月用日本度边—21型膝关节镜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共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20~30岁3例,31~40岁5例,40~50岁2例。门诊镜检6例,住院病人4例。麻醉:局麻加滑膜表面麻醉5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加滑膜表面麻醉4例,腰麻1例。镜检进路:膑下外侧三角窝处8例,膑下内侧三角窝处2例。镜检诊断:骨性关节炎3例,关节游离体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归芪五味消毒饮联合抗生素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200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全髋关节置换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80例,全膝关节置换40例,膝关节单髁置换30例,每种病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同时观察组于术后第1d开始口服归芪五味消毒饮,每天1剂,连用5d。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5d抽静脉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测白细胞数量(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d后的CRP、WBC计数、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的CRP、WBC计数、ESR均高于术前和术后5d(对照表1、2、3)。术后第5天两组之间的CRP、WBC计数、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均未发生感染,切口均愈合良好,对照组4例切口浅表感染,伤口延迟愈合。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13±3)d,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16±4)d。结论:归芪五味消毒饮联合抗生素可明显改善血液炎性指标,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检测血清中蛋白,目前常用磁珠来分离提纯,本研究目的是寻找一套有效的血清样品收集、处理、存储方法,应用于蛋白组学分析。方法:采用磁珠分离提纯人体血清,利用MALDI-TOF技术检测1000~10000 Da范围蛋白或多肽,考察其重复性及血清不同的冻融次数和基质与样品搭配比例对结果的影响。结果:人类血清的质谱图在1000~10000 Da范围内可检测到230多个峰,重复性极好。样品多次冻融对小分子量的多肽有一定影响。在适当范围内改变样品与基质比例对结果无影响。结论:基于磁珠分离提纯的MALDI-TOF技术在应用于人体血清检测时应用标准化程序可以减少变异。  相似文献   

16.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作为一种高效、精确的方法,已经在聚合物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MALDI MS质谱图不仅能得到聚合物的各种相对分子质量信息,同时能分析聚合物的重复单元和端基。为了在MALDI TOF质谱分析聚合物时得到更好的结果,研究了样品制备中溶剂的选择对质谱分析结果的影响。选取溶解性较差的尼龙66作为分析物,从样品和基质的溶剂着手,选取甲酸和三氟代乙醇分别作为尼龙66的溶剂,以甲酸(FA),三氟代乙醇(TFE)和四氢呋喃(THF)分别作为基质的溶剂,进行MALDI TOF质谱分析,得到一系列的谱图,分析不同溶剂在MALDI TOF质谱分析聚合物时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溶解性越好的溶剂得到的谱图越干净,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更大。同时,溶剂的惰性对分析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我院实施的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间入院治疗的6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相关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1)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干预措施的实施两组患者HSS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改善效果优于观察组;(2)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干预措施的实施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改善效果优于观察组,且在干预实施后的不同时段均效果显著(P均〈0.05).结论:我院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患者所采用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5,(25):26-27
目的:为了提高手部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和减少痛苦,分析和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手部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4年9月来本院骨科就诊的34例手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7例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17例采取微型自攻空心螺钉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8.24%(15/17),对照组为64.71%(11/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部关节损伤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方案进行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提高其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9.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2例风湿性疾病患者膝关节滑膜液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以OD0.1为界,反应性关节炎(ReA)5例均低于0.1;类风湿关节炎(RA)11例中4例低于0.1,均为急性炎症;骨性关节炎(OA)16例,均高于0.1,以ReA及RA为一组,与OA组之间作统计学(X~2)处理,明显低于OA组,差异非常显著。表明了活性氧是急性风湿性疾病关节内的炎性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多种模式联合镇痛与单纯术后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入院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多种模式联合镇痛组(A组)及单纯术后镇痛组(B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静息痛的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与B组患者术后72 h内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种模式联合镇痛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及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主动活动是有效、安全的。具有使用安全、副作用少、易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