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雷雨>是出命运悲剧,就像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的,正如第二幕里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后愤怒地喊道:"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故事也确实充满了巧合:鲁侍萍离开周家三十年,可命运却让她与周家难分难解,她嫁的丈夫鲁贵在周家当差;四凤做周家的使女,和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产生了不伦之恋;儿子鲁大海在周家的矿上做工,并带领工人反对自己的亲生父亲.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了《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与周朴园“意外重逢”的一场戏。在这出戏中、人们通常都把分析的重点落在周朴园的身上,把“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否真实”作为讨论的重点,而对鲁侍萍却关注不够。大部分的读者都认为鲁侍萍在面对周朴园时的心情是悲愤的,她述说自己辛酸往事的台词就像利箭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了《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与周朴园“意外重逢”的一场戏。在这出戏中,人们通常都把分析的重点落在周朴园的身上.把“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否真实”作为讨论的重点.而对鲁侍萍却关注不够。大部分的读者都认为鲁侍萍在面对周朴园时的心情是悲愤的,她述说自己辛酸往事的台词就像利箭一样戳穿了周朴园的假面具。然而笔者以为这样的分  相似文献   

4.
古大勇先生在《鲁侍萍的悲剧根源是不愿当周朴园的小妾吗?》一文中认为,曹禺《雷雨》中周家没有给予鲁侍萍当周朴园小妾的机会,如果给予她这个机会,鲁侍萍有充分的理由愿意留下.鲁侍萍不可能为了平等和人格尊严而追求周朴园正房妻子的位置,因为她无法超越时代的限制,去挑战当时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和妻妾制度,她所受的教育水平、文化程度、思想意识等决定着她只能认同而不是反抗现成的婚姻制度.笔者认为鲁侍萍是一个高贵的女子,具有强烈的独立的女性主体意识,向往纯真的爱情,以平等的姿态与周朴园真心相爱,不愿与人分享爱情,主动放弃做周朴园小妾的机会,不愿使自己处于屈辱地位,才被赶出周家的.  相似文献   

5.
戏剧语言的表现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以最精当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话剧《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有口皆碑的名篇。剧中,当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在周公馆不期而遇后,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一时没有认出侍萍,此时周朴园的几句问话,虽然仅是只言片语,却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很值得我们去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     
戏剧语言的表现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以最精当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话剧《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有口皆碑的名篇。剧中,当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在周公馆不期而遇后,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一时没有认出侍萍,此时周朴园的几句问话,虽然仅是只言片语,却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很值得我们去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7.
<正>二十年代某年夏日的一个午后,从济南到周公馆看望女儿四凤的鲁妈,与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不期而遇。不料鲁妈的到来,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家庭危机。三十多年前,周朴园和鲁妈曾是一对恋人,迫于家庭的压力,周朴园抛弃了鲁妈,改娶一个富家女子。名为母子实为情人的蘩漪和周萍、名为恋人实为兄妹的周萍和四凤,扑朔迷离的关系和两世纠缠的恩怨通过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鲁家)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复杂纷繁的矛盾纠葛,揭露伪善,拷问人性。《雷雨》的悲剧,不仅仅  相似文献   

8.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相识是一个必然的错误。 三十二年前,周朴园爱上了他认为年轻、贤惠、规矩当然也美丽的鲁侍萍,鲁侍萍也爱上了英俊又有才学的周家少爷周朴园。他们的爱是真诚的。也许是顾及周家的名声,也许是木已成舟,周家默许了他们的关系,这是第二个儿子得以产生的原因。然而,这桩只有爱情的婚姻对于周家来说除了给了他们后代以外,没有任何好处了,他们需要和能给周家带来才财富和地位的家庭联姻。于是,周朴园只能娶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于是周朴园只能选择放弃鲁侍萍。鲁侍萍,该是一个勇敢的姑娘,她不是要一笔钱,她也不是默默地离开,她肯定抗争过,但她失败了,所以,她被逼着在年三十的晚上,冒着大雪,离开周家。在这件事上,周朴园是怎么想的呢,他该负什么责任呢?在爱情和利益的拉锯战中,利益胜利了,他最终选择娶那位小姐,他默许甚至赞同了父母的决定,用鲁侍萍的话说,他是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但周朴园的决定不是他个人的决定,赶鲁侍萍出周家门的不是“你”,而是“你们”,这“你们”包括谁呢?当然有周朴园,也包括周朴园的父母,甚至包括那小姐的家庭,也许那小姐家才是一切的根本原因。试想,若那小姐家可以容忍鲁侍萍,她又怎能痛离周家。但周朴园真爱的唯有鲁侍萍一个而已,那小姐能给他金钱和门第,但给不了他爱情,那小姐的早逝和他对她的冷淡不无关系吧。这也可以从他将繁漪娶进门却让她因为得不到爱情而处于病态的生活中看出。我们甚至可以这样假想,那小姐也爱着一个穷书生,但迫于家庭对金钱和门第的需要,她只能嫁给周朴园,而她也不愿给他一丝的爱,她在苦苦的思念中黯然离世。但总之,周朴园的爱情没有梅开二度。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第5课,节选了《雷雨》第二幕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的一个片段。从鲁侍萍的口中我们得知,她在三十年前的大年三十的晚上被逼迫冒着雪离开周家,为的是“你(周朴园)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笔者翻阅整部戏剧,发现曹禺先生对这位接替侍萍进驻周公馆的太太描写寥寥,这位太太可谓“隐没”的太太。她的存在往往被读者忽略,留白的价值也一直被忽视。一、“隐没”的太太“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0.
所谓潜台词,是指戏剧语言要有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要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本文仅以《雷雨》中有关代词的使用为例作一分析。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鲁侍萍和周朴园不期而遇。于是有了如下的对话: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曲,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鲁侍萍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  相似文献   

11.
《雷雨》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鲁侍萍与周朴园三十年后的邂逅,导致了周、鲁两家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导致了罪恶周家的大崩溃。在那“阴沉、郁闷”的雷雨之夜,周、鲁两家七个人散的散、死的死、疯的疯……而鲁侍萍,则是这出悲剧的中心人物之一,她贯串于始终,她的遭遇、性格、命运反映了旧中国生活在底层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同时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黑暗。三十年前,年轻的鲁侍萍在周家当女佣,被周家大少爷  相似文献   

12.
【教例简述】教学内容:课文《雷雨》中的第一场次。教学重点,分析周朴园的性格。教学设计思路: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这场戏通过鲁侍萍与周朴园层次丰富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了周朴园复杂性格的多侧面。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设计出三个能  相似文献   

13.
(说明:《雷雨》这篇课文按一般讲读课的要求上完之后,我总觉得意尤未尽,如对周朴园的性格的分析是否会过于简单,再如电视连续剧《雷雨》的播放,对原著是否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在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之后,决定加一堂评价课。下面是这堂课的节录。 ) 教师出示讨论的材料。  材料一:电视剧中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见面以后,周朴园亲自到鲁家“忏悔”,温情脉脉。  材料二:改编者把原著中作为背景材料处理的周朴园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多小工的罪恶发家史搬到了前台,让剧情按时间流程发展。  材料三:原著中,四凤…  相似文献   

14.
《雷雨》中,鲁侍萍的行为多次出现前后悖谬。如邂逅周朴园时她欲去还留,对自己的身份始隐终露;在周萍面前两度“失言”,母子关系险遭败露。要理解这些现象就必须探入鲁侍萍的心灵深处,把握她性格中的悖谬机理,从而更好地领悟这一性格的丰富内涵。让我们从母爱谈起。鲁侍萍最强烈的角色意识是母亲意识,长期以来大海和四凤公  相似文献   

15.
<正>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生:周朴园爱鲁侍萍,因为家具都是以前的摆放,并且他还记得侍萍的生日,因为生周萍,侍萍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他都保留着。过了三十年仍然念念不忘这个人,肯定是爱她。生:周朴园一再追问鲁待萍的下落。问她的墓在哪里,并提出要去修墓,当知道鲁侍萍没死而是被人救走后,一再追问人现在在哪里,语气迫切,还有些惊喜,这都表明周朴园仍然爱着侍萍。可以想象,如果不爱的  相似文献   

16.
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正地爱过呢?我认为没有。课文节选的片段刚开始的氛围是:低沉潮湿的空气令人异常烦躁,周朴园点着吕宋烟要雨衣,鲁侍萍将雨衣拿上前时,他没有认出她,只说不对,要旧雨衣,而后让鲁侍萍关窗,当觉得对方关窗的动作依稀熟悉时,他又细致地询问了“梅小姐”的下落。这一串细节,看上去像是周朴园对鲁侍萍深情一片,三十多年来心里一直惦念她,其实不然。周朴园的这些言行、习惯,只是源于心里抹不去的愧疚。人一旦有过罪孽,就会尽量替自己找借口,以减轻内心的痛苦与折磨,周朴园正是如此,他所保持的鲁侍萍住过的房间里的一切摆设,其实是在欺骗别人,无意间也将自己骗得不知如何为真,如何为假。如果周朴园对鲁侍萍真有爱情,那他应该了解她,关心她,呵护她。在19世纪末,让一个侍女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却不给她名分,让她受尽凌辱;在  相似文献   

17.
在曹禺的话剧《雷雨》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分别三十年后的偶然重逢并相认,是非常精彩的场面。在这过程中,当周朴园确定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女人就是三十年前被赶出家门的侍萍之后,他便以自己一直保留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  相似文献   

18.
<正>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引导学生研究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很少涉及鲁侍萍的情感探讨。实际上,细读《雷雨》我们不难发现,鲁侍萍在这段前后三十多年的生活经历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情感是错综复杂的。通过《雷雨》第二幕鲁侍萍与四凤的对话,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睹物思人,鲁侍萍平静的内心,转而泛起波澜:鲁侍萍(回想)凤儿,这屋子我像是在哪儿见过似的。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历代文人和作家垂青的话题,古今中外叙说爱情的文学艺术作品真可谓浩如烟海。曹禺成名作《雷雨》所写到的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也是那么的令人津津乐道。应该说,爱情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但只在乎表面形式,天天把对方挂在嘴边的只能称为激情。三天,三个月,甚至三年都可以成为人人羡慕的一对,这都不难,但三十年呢?三十年后还会有这样的激情在吗?周朴园三十年来都还惦记着、关心着鲁侍萍,甚至连鲁侍萍的生活习惯都记得一清二楚,所以,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情是勿庸置疑的。三十年里,在周朴园心中,鲁侍萍一直都是一个贤慧、规矩的女子,值得他爱,这能说周朴园不爱鲁侍萍吗?  相似文献   

20.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纠葛是《雷雨(节选)》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之一。在两人的对话中,周朴园对自己的称呼、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称呼、鲁侍萍对周朴园的称呼都发生过变化。称呼变化背后反映出的是周朴园个体的矛盾性、人性的复杂性,鲁侍萍传统思想和反抗意识的交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