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次相遇     
<正>【问题1】小张和小李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往返于甲、乙两地。两人第一次在距离甲地4千米处相遇,第二次在距离甲地8千米处相遇。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思路点睛】这是一道属于多次相遇的行程问题,解答时可以通过画图观察,把复杂的过程变直观,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整体入手,以静制动例1.小冬、小青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离甲地40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两人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并且在各自到达对方出  相似文献   

3.
有一类两次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如果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思考,即使花很长的时间,也很难解答出来。如果转换角度,跳出相遇问题数量关系的圈子,就可变难为易,很快获解。请看下面几例。例1小冬从甲地向乙地走,小青同时从乙地向甲地走,当各自到达终点后,又立刻返回,行走过程中,各自速度不变,两人第一次相遇在距甲地40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乙地15米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画图如下:40米15米小冬甲乙小青第一次相遇第二次相遇由上图可知,当两人第一次相遇时,小冬与小青共行了一个全程…  相似文献   

4.
甲、乙两人分别从一座桥的A、B两端同时相向而行,在距A端30(1/3)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甲、乙两人继续前行,分别到达B、A两端后返回,在距B端20米处第二次相遇。这座桥长多少米? 这是石家庄市1992年小学毕业数学试题。一些教师认为该题不适合小学毕业生做,实际上这题有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简捷解法。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为启迪智力、发展能力,对学生讲了如下例题:〔例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相距90公里的 A、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7公里,乙每小时行13公里。经几小时相遇?若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甲到 B、乙到 A 后均立即往回走,问何时第二次相遇?继续下去,何时第三次相遇?第四次相遇?……乃至第几次相遇?解:90÷(17+13)=3(小时),即出发后3小时,两人相遇。由第一次相遇至第二次相遇,二人行程和为180公里,180÷(17+13)=6(小时)。以后各次相遇亦  相似文献   

6.
小心陷阱     
[题目]两地相距18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12分以后两人相遇。若每人每分多走25米,则相遇地点与未加速前的相遇地点相差33米。求两人原来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一、时间一定时,行程与速度成正比。例1.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开始后1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600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__小时。(19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分析:欲求甲回到出发点共用的时间,必须知道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及甲上山、下山的速度。由题意知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行的时间为一定量。且他们下  相似文献   

8.
河有多宽     
甲、乙两条渡船在一条河的两岸之间往返行驶,它们都匀速航行,但各自的速度不同。他们到达岸边转向时,都不花费时间。现在,两条渡船分别从河的两岸出发,相对行使,并在甲船离出发河岸700米处第一次相遇。然后,它们继续前进。到达对岸后转向,并在甲船离开转向的岸400米处第二次相遇了。  相似文献   

9.
例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8千米。甲、乙同时出发,甲比乙早到5小时,若甲到B地后立即原路返回,则在距B地15千米处与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及甲、乙两人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的速度快。开始后1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600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多少小时?(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相似文献   

11.
有一道这样的课外题:"甲乙两人从相距1000米的东西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走40米.若甲带一狗和乙同时出发,狗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向乙跑去,与乙相遇后立即回头向甲跑来,这样,狗在甲乙两人间来回奔跑,直到两人相遇为  相似文献   

12.
某些数学应用题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题条件比较隐蔽,很难找到解题方法。如果我们用作图法(用画线段或其它图形的方法)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具体形象的显示出来,就可以找到解题的途径。例1:甲、乙两列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点55千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分析:本题缺少直接条件(时间和速度),为了解答这道题,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说明题意。这样我们可以分析解答:从图中可知,甲、乙两列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合走了一个A、B的路程,其中甲列车走了75千米。…  相似文献   

13.
问题: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以后2分钟又遇到甲。求A、B两地距离。(全国数学竞赛题)这是一道求两地距离的行程应用题。特点是:已知甲、乙、丙的速度,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甲相遇时间比丙、乙相遇时间多2分钟。要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关键要弄清相遇时间的计算公式,先表示出丙、甲相遇时间和丙、乙相遇时间。公式:相遇时间=总路程(即两地距离)÷二人速度和。解题方法:设A、B两地距离为x米。先算:丙、甲相遇时间=x÷丙、甲速度和;丙、乙相遇时间=x÷…  相似文献   

14.
对事物运动的方向、路径、位置进行准确的分析 ,这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之一 .下面列举的几例行程问题 ,貌似简单 ,但如果不分析、讨论位置情况 ,肯定不会得到全面的解答 .例 1 甲、乙 2人骑自行车 ,同时从相距 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甲的速度是 1 7.5千米 /时 ,乙的速度是 1 5千米 /时 .经过几小时 ,甲、乙两人相距 3 2 .5千米 ?分析 在什么位置甲、乙两人相距 3 2 .5千米 ?很容易想到在它们相遇前有一个位置 ,而忽略相遇后还有一个位置 .仔细分析 ,显然两个位置都满足条件 .解 设经过x小时 ,甲、乙两人相距 3 2 .5千米 .相遇前 ,1 7.5…  相似文献   

15.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路程的比是5:4。相遇后客车仍然按照原速前进,货车每小时比相遇前多行27km,结果两车同时到达对方的出发站。已知客车一共行了10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  相似文献   

16.
有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抓住“相对路程” ,然后顺藤摸瓜 ,由此及彼地进行一番引申和比较 ,往往能够从中觅出巧妙的解题途径来。下面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例 1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在离B地 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 ,各自到达B、A两地后立即折回 ,在离A地 6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A、B两地间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先依题意画一个线段示意图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 :第二次相遇时 ,两车一共行了A、B两地间的三个全程。因为第一次相遇时 ,也就是两车共同行完A、B两地间的第一个全程时 ,货车行了80千米 ,…  相似文献   

17.
益智趣题     
甲和乙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两地相距100里,甲每小时走6里,乙每小时走4里,几小时两人相遇?如果甲带了一只狗和甲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10里的速度向乙奔  相似文献   

18.
一、案例   在一次数学课上,笔者出示了下面这道综合练习题:   甲车速度是乙车的3/4,现在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9.
相距多远     
[题目]甲、乙两人在A、B两地间骑摩托车相向而行。第一次:两人同时出发,甲、乙分别从A、B两地按自己正常的车速前进,6小时后他们在途中的C地相遇;第二次:甲按原时间出发,车速加快,每小时多行2千米,乙的车速不变,但是他提早1小时出发,结果两人又在C地相遇;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难点 ,也是中考的热点 .解应用题的方法多种多样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就是把题中的条件、有关量、问题及等量关系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然后根据表格列出方程的方法 .例 1 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 ,已知环形跑道一圈长 40 0米 ,乙每秒跑 6米 ,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 113 倍 .如果甲在乙前面 8米处同时同向出发 ,那么经过多少秒后两人首次相遇 ?分析 本题是圆周运动中的追及问题 ,若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那么要使两人首次相遇 ,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方能追上慢的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