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低龄化的问题最近成了媒体和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经常读到报纸上有关小留学生的报道,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故事。在留学日趋理性的时代,出现这样的讨论是件好事。现在学生家长们也经常问我:“彭老师,我的孩子还小,到底要不要出去读高中呢?”  相似文献   

2.
教育术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班主任老师的一种教育能力,更是凝聚班级力量的源泉。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父母离婚了,开始时是跟随父亲过,但父  相似文献   

3.
我是2001年参加工作,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也不足,但是,我在教学中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成绩,而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长远发展”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希望通过我的教育,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会带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在我的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孩子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2007,(1)
徐:今天你要跟我们谈的是关于"留学垃圾"的问题。俞:是,我看过你的一篇文章,你不喜欢"留学垃圾"这个词。我看后也有同感。因为,实际上出去的留学生,大部分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以及在中国受过较良好的教育的人。那为什么出去以后,会出现某种变化呢?学生好像是在外面变得喜欢攀比,甚至出现犯罪行为。某些情况下,不完全是这些孩子本身的原因。徐:对,虽然"留学垃圾"这个词,我和俞老师都不喜欢,但是,留学出国奋斗发生了挫折和失败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俞老师,请讲讲为什么一种美好的奋斗会有一种不好的后果?俞:其实这来自于中国人对留学的看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人们去留学,一般都是大学毕业以后去读研究生。不管有没有奖学金,出去的时候,对自己的生活目标都有明确的想法,并且在国内已经经受了各种各样生活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人的教育     
我正在读的,是一本叫做《小学还能这样上》的书,一本移居加拿大的华人记录自己两个孩子栓柱和非非小学生活经历的书。怎么说呢,书中所提到的观点、介绍的经验,在所谓"新课程改革"之初,我早已接触过。但,就这样一页页读过去,脑子里想象着书中所描写的一个个场景,幸福着作者和她两个孩子的幸福,我还是被深深打动了。  相似文献   

6.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许久以来一直是家长和教育专家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指责家长们忙着为孩子“充电”加重孩子负担,强烈呼吁还孩子自由的时候,笔者却注意到报上这样一条消息:2002年暑假,哈尔滨市流行易子教育,即和朋友“换”孩子,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接受另一种教育,改掉在自己家里改不掉的坏毛病。这让我立刻想到了鲁迅说过的“易子而食”那句话,笔者非但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倒是对此做法有了几点疑问:首先,从孩子一方看,一般而言,听话的孩子家长绝不会舍得“易”出去,也没有那个必要,而大…  相似文献   

7.
《课外阅读》2014,(10):42-44
<正>我在国内的时候曾给一个朋友的孩子翻译过留学资料。当时,他的儿子读初中二年级。这位朋友想把儿子办到加拿大。他说他儿子上的是普通中学,在班上成绩只是中等。现在国内考学竞争激烈,他担忧将来儿子考大学,甚至考高中都是问题。把孩子送出去读几年书,拿个洋学历,英语肯  相似文献   

8.
国良 《成才之路》2010,(18):I0002-I0002
随着“留学移民”潮的兴起,以“留学”为目的的投资移民家庭显著增多。“教育移民”的数量连年来呈几何级增长。家长们早已不满足让孩子大学的时候再出去,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从高中起即在国外接受教育。据投资移民专家、北京锦国怡凯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宁立先生介绍:“从近几年的趋势看,办理投资移民的家庭成员构成中,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高中就出去会更好,这样他们不仅更容易进入国外更好的大学,  相似文献   

9.
每次作业发回去之后,我总会听到学生说:"哎呀,这里怎么会错呢?""真可惜呀,我少看了一个字。"……有的家长也常在教师面前说:"我的孩子怎么不懂读题呢?让他自己读就做不来,我帮他读,不用和他解释他也会做。""我的孩子为什么每次考试都考不好?问他有什么不懂不会的,他又说全都懂、全都会。唉,这孩子真是马虎。"……孩子和家长都会  相似文献   

10.
一、从一个思维实验说起我们来做一个思维实验,拿两台计算机并连上互联网,选两个都没接触过计算机和网络的人,一个是受过大学教育的大人,另一个是上小学的孩子,让他们分别独立开放地使用,实验结果会怎么样?我想,在大多数情况下,大人比不过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里?对我  相似文献   

11.
赵会霞 《家庭教育》2002,(12):21-21
我的女儿今年9岁了,在学校读三年级,属于比较活泼好动的一类人。但女儿曾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最大的毛病是怯场。比如,她在家里爱说爱笑、爱唱爱跳,但是,一旦在很多人面前让她去表演一下,她又总是钻到我的身后,有时真拿她没办法。对于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办呢?我和丈夫商量,要用我们的赏识唤起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孩子进学校读书以后,我们就有意无意地让孩子回家当老师,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讲给我们听,表演给我们看。有时,吃过晚饭,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看完一个节目后,我们就鼓励她模仿一下,不管女儿的模…  相似文献   

12.
教育,真是一段美好的旅程。每每读完苏明进的《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我总会这样想。读这本书,我一直有个疑问:"目前任教于台中县,毕业于台中教育大学自然科学教育系硕士班""获奖无数,在教学上屡获肯定,常受报章杂志媒体专访""2009年写下《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种能力》,这本书热卖至今,也引起无数回响"的苏明进老师,到底是个帅气的小伙,还是真如他在文中所说是一个老人家?因为他的文字中传递出来的台味十足的嗲声嗲气,以及孩子似的纯真,让我不时地揣测他的年龄。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我在国内的时候曾给一个朋友的孩子翻译过留学资料。当时,他的儿子读初中二年级。这位朋友想把儿子办到加拿大。他说他儿子上的是普通中学,在班上成绩只是中等。现在国内考学竞争激烈,他担忧将来儿子考大学,甚至考高中都是问题。把孩子送出去读几年书,拿个洋学历,英语肯定也比在国内学得好,将来再回国,比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有优势。他说他能给孩子提供一年的生活费和学费,以后就靠他自己打工了。他还说,国外的孩子不都这样吗?在加拿大大学里学习工作的五年,我见过无数的小留学生。我曾跟其中一些人很熟悉,但后来他们渐渐都消失在我的生…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聋校数学教师,面对着聋哑孩子的现状,我不止一次地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我究竟该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课堂?什么才是针对他们的灵  相似文献   

15.
<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的总要求。可是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某些班级的学生"唱读""喊读""吼读"的现象特别严重,早读时也时常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些中等生及学困生更是难以把一篇学过的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我也曾几次接手过这样的班级。如何改变这些现象,培养孩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会孩子朗读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放开声音多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语  相似文献   

16.
童年的门     
正"走,不要你了,你给我出去!"女人的声音,带着愤怒,甚至,有些竭斯底里。"妈妈,不要,妈妈,不要……"孩子的哭声,让我的心头一紧。那位年轻的妈妈,正把她那刚刚五岁的小男孩,使劲地往门外推,并试图关上门。这样一幕,让我的心,忽然回到了童年时代……记得我小的时候,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幕,以至于至今成为我童年的一道疤痕,永远无法弥合。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程与教学的不可分割有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同事的孩子在国外读小学四年级,假期回国,在办公室里玩耍。早就听说国外的数学教育要比国内难度低很多,这位特级教师就想测验一下孩子的数学水平。他出了一道题:"6×9=?",这道题在国内的话,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都能对答如流,因为二年级的孩子乘法口诀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这个孩子看到题目后,思考了一会儿,说:"我知道怎么做,给我一点时间。"只见他在纸上画了六个点,又画六个点,密密麻麻画了九排,最后终于给出了"54"的答案。有的人听了这个故事,会嘲笑美国的数学教育比中国差了很多,也有的人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人  相似文献   

18.
我的女儿今年9岁,在校读二年级。她属于比较活泼好动的一类。但小时候却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最大的毛病是怯场。比如,她在家里蹦蹦跳跳,爱唱歌跳舞,但是,一旦当着很多人的面叫她去表演一下,她又钻在我的身后,不肯出去,有时真拿她没办法。对于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办呢?我们商量,要用我们的赏识吹响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 孩子进学校读书以后,我就有意无意地让孩子回家当老师,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通过她的语言、动作、神态讲给我听,表现给我看。同时我还经常与她们的老师联系,询问她在学校的各种表现,要求老…  相似文献   

19.
徐忠 《班主任》2012,(6):51-52
正聪是我班上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孩子,性格内向、学习拖拉、随性散漫、比较贪玩,父亲长年在外,母亲每天晚上都出去打牌,可能是丧失了信心,对儿子的学习基本不管。然而有一次,我在批改聪的周记时发现他这样写道:"这两天心情好极了,特别是星期一晚上,平时天天出去打牌的妈妈破天荒地为我做了几个爱吃的菜,吃饭的时候还问这问那的。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今天老师打电话表扬我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前几天聪课堂作业做得不错,我一时兴起给他母亲打了个电话,没想到却让母子俩开心了好几天。难道老师的  相似文献   

20.
王斌 《山东教育》2011,(29):52-53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高一下半年,我班里来了一位暂读生——小许。第一次见面,她的着装打扮和言谈举止就彰显了她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