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下着细雨的早晨,我送孩子去学校,看见学校门口站着两排少先队员。老师进门时,他们就行礼,并齐声喊:“老师好!”我以为老师会回一声“同学们好”,可是没有;我又以为老师会礼貌性地点一下头,或者笑一笑,可是也没有。我特意站在学校门口观察了20分钟,结果20分钟里有37位老师进门,每一位老师都像聋哑人一样,对学生的问候充耳不闻,直走进去,毫无表情,哪怕是用目光注视一下学生都没有。看着两排少先队员站在细雨中,向他们的老师进行一声声没有回音的问候,我心里很难过。在我的想像中,老师不但教学生学知识,还教学生做人,现在却连一声“同学们…  相似文献   

2.
开学第二周,就有一位爸爸来到我的办公室,跟我诉说了很多他儿子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不学习,经常违纪,曾经一拳头把同学的□牙打下来……他絮絮叨叨说了半天,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老师,只要你不把我经常叫到学校来,我就烧高香了。在小学我可是学校的常客,真是怕了。”  相似文献   

3.
正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连接的枢纽。如果每个班主任都把自己的班级管好了,那么这个学校也就管理好了。可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做好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呢?下面我就结合我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谈一下自己的做法。一、热情工作,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作为教师,我们都熟知一种情况,那就是学生的偏科常常与老师有关,学生喜欢哪个老师,他就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这个老师对他提的要求他就心甘情愿地去接受。这个现象说明了,教师的形象和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  相似文献   

4.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 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 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小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家,许多老师低下了头.突然,一位老师小声说:“我可以!”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是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5.
于会祥个子不高,瘦瘦的,白净面庞,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镜……这样的形象,与我想象中的山东大汉相去甚远。可是他一口浓浓的山东口音和他为人行事的风格,无一不在昭示——于会祥,是一个骨子里的山东好汉。 到育英学校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于会祥走下主席台问学生:“如果你是咱们学校的校长,你有什么想法?”一位学生接过话筒:“如果我是校长,我就让学生快乐,让老师也快乐!’,他现场回应:“我是新来的校长,我会记住这个学生的话,育英学校要让学生快乐,让老师也快乐!”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是教师的财富。这个话题是几个学生来学校看我时提出的。他们问我,老师,我们班考上学的同学有回来看您的吗?我当时就愣住了。是的,没有。或许他们忙,我善意地想。学生们走后,办公室里的一位教师大发感慨。他说问大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当你的学生毕业了,离开了你的学校,日后回学校看老师次数最多的是哪些学生?再请比较一下,是哪些学生待你最客气、最热情?我们心里都清楚,是当初被你严肃批评、处理过的学困生。  相似文献   

7.
乐兵 《师道》2007,(5):52-53
孤寂的冬夜 支教初,一位曾在我所支教的五纪小学支教过的老师告诉我,夜晚的五纪学校不是人呆的地方。在学校里,白天还好过,因为有学生,学校显得热热闹闹,可一到夜晚,尤其是冬天的夜晚,寂寞得简直要使人发疯。他说,在一个下雪的冬夜,由于停电,他早早地就睡了,辗转反侧地数着阿拉伯数字,终于睡着了。  相似文献   

8.
张帮群 《教育文汇》2012,(10):37-37
最近,学校心理咨询信箱收到一些学生来信。 一位高二男生写道:今天老师又重复了他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连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我一时不知哪来的勇气,竞和老师争辩起来。  相似文献   

9.
华盛顿先生     
第一次见到华盛顿先生的时候,我还是学校特殊教育班低年级的一名学生。有一天,我来到十一年级的一间教室,等待我的一位朋友,就在我刚迈进教室的时候,他们班的老师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把我吓了一大跳。只见他紧绷着脸,没有一丝笑容,神情严肃地看着我。他就是华盛顿先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05,(8):63-63
对于学校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我认为学校最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教育可言。此外,分科太细对一个人的成长并没有太大的好处。我的一位叫郑晓沧的老师很有名,他受过西方教育。他讲,你原来有天然的智慧,天然的思想,教育就是把你天然的东西引出来。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他这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1.
一位学生寄来卡片祝我生日快乐,同时寄来一封信谈上高中的感受。提到语文课时,说感觉不太适应,老师讲得很快,有时甚至不讲课文,很多时候都是自学,现在都不知道如何学语文了。他听说我准备到高中任教,问我为什么不选择去他们的学校,他和许多同学都希望能在他们的学校见到我。那几天正是学校放假期间,几个学生来我家玩,  相似文献   

12.
杜乃波 《教师》2011,(13):25-25
视频:在一次公开课上,看见一段视频,讲的是某中职学校一位女教导主任看见一位学生在走廊有违纪行为,就上去制止那个学生,谁知那个学生不听教育,和老师顶撞激烈,最后那学生赌气,吐了一口痰在地上,然后又俯身下去,把地上的痰吃了。后来家长知道这件事后,认为学校老师教育不当,把这位老师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这位老师始终没有抬起头来,她伏在被告席上,哀婉伤心地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让我的子女做老师了,孩子,你怎么能这么做呢?  相似文献   

13.
王惠君 《班主任》2004,(7):30-31
对于王小兵,我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刚到学校就听说了他的许多劣迹:上课捣乱、逃学、撒谎、顶撞老师等,老师们谈到他都摇头:"这种学生,谁碰上谁难受!"他现在是高一(6)班的学生,是学校有名的问题学生,从校长到任课教师,都对他无可奈何,工作做了不少,就是没有好转.看着任课老师们那"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暗自庆幸他不是自己的学生.可是万万没想到,最终我和他还是"聚"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4.
一个月后,我来到了淮安。火车到达淮安站的时候已经晚上,徐向洋和他的太太李燕老师直接把我接到了学校。我们坐在学校的会议室里,他把值夜班的两位老师叫上来加入了我们的谈话。因为是周末,校园里很安静,听不到任何动静。值班的老师告诉我,只有五六十名学生在校,大队人马还在  相似文献   

15.
张学梅 《考试周刊》2009,(52):208-208
2009年10月的一天早上,有位家长急匆匆地敲开我的宿舍门,说道:"老师你快给我这孩子说一说吧,跟他好好讲一讲读书的好处!"原来这名学生不想念书了,如果父母让他继续上学的话他就自杀,父母亲没有办法只好硬拽着孩子来到了学校,经过一番劝说,这名学生终于答应我会好好学习.事后我统计了一下就10月份而言,我校有五个学生逃学,其中有个学生根本没有到学校,而是躲在草堆里睡觉,等放学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回家.  相似文献   

16.
韩丽春 《班主任》2007,(12):48-48
学校新来了一位男老师,姓霍,教全校的美术课,并担任大队辅导员。从他到学校那天起,校园里就经常出现他那年轻帅气、充满活力的身影。因为他从不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校里的各项文艺活动也都由他来组织,所以同学们打心眼里喜欢亲近他。  相似文献   

17.
赏识的境界     
在学校组织的“师生对话”论坛上,一位学生这样评价他的老师:“他有一个优点,能够让我们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有时候,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那么明显,被他点明之后,豁然开朗,原来我还有这个优点,然后就会努力去发掘,去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吴新能 《师道》2003,(1):11-11
近日,一位教师朋友向我诉说了一件令他尴尬和难堪的事:不久前,他所带的班有个学生犯错被一位学校领导“请”进了办公室。当这位领导处理完这件事情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恰巧在操场上碰到了他和外校来听课的一群老师,他们正兴致勃勃地与一大群学生讨论着刚才的公开课。这位领导一看到他便大声地说:“你们班真是‘人才济济’啊,赌钱的有,打架的更多!今天的这位就更离谱了……你这个班主任真是‘过瘾’哟!”我的朋友听到领导的这席话,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可领导却在大庭广众之下越发说得滔滔不绝……同为班主任,他的经历不禁让我也…  相似文献   

19.
何顺祥 《考试周刊》2013,(58):192-192
<正>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班级管理的好坏决定学校工作的好坏,班级管理的水平决定学校的未来。我就班主任工作谈谈看法。一、用爱感化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要求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我曾遇到一个特别调皮的住校生,平日里翻墙上网有他,打牌赌博有他,校园打架有他,几乎所有的违纪都能与他扯上关系,任课老师烦他,学校领导烦他,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最烦的"名人",有一  相似文献   

20.
李绍阳 《考试周刊》2013,(50):171-172
<正>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有两位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可以说是留守儿童中的典型。不久前,我接到了李炜同学的一则短信:老师,我现在刚到大学校园,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帮助,感谢老师,难忘师恩。欣喜之余,不免想起这个小个子学生刚入学时的情形。初次接触,我就觉得他的个性有些腼腆。他是父母一起陪着到学校报名的,父亲木讷老实,母亲热情健谈(言谈举止与一般农村妇女颇有不同,交谈后才了解平日里就喜欢看书)。报名后他的母亲与我侃侃而谈,向我介绍了他的情况。父母在广东打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