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巧丽 《培训与研究》2009,26(10):39-40
在现代汉语中,代词的活用十分普遍,本文把它主要分为四种情况进行分析:一是人称代词间的活用;二是单、复数代词间的活用;三是表确指的代词可以用来表虚指或任指等;四是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从以上四种情况考察出代词活用的原因:一是代词自身具有不定性,它的指代对象可以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可变的活动空间是它们能活用的最主要原因;二是在有些交际中没有办法或是没有必要指明指称对象,也可以造成代词的活用。一般情况下,活用都是为了适应某种交际的需要,以求表达某种特殊的感情,加强某种语气。因此,活用好了代词,能使交际者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中,代词的活用十分普遍,本文把它主要分为四种情况进行分析:一是人称代词间的活用;二是单、复数代词间的活用;三是表确指的代词可以用来表虚指或任指等;四是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从以上四种情况考察出代词活用的原因:一是代词自身具有不定性,它的指代对象可以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可变的活动空间是它们能活用的最主要原因;二是在有些交际中没有办法或是没有必要指明指称对象,也可以造成代词的活用。一般情况下,活用都是为了适应某种交际的需要,以求表达某种特殊的感情,加强某种语气。因此,活用好了代词,能使交际者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
字母词属现代汉语里出现的一类外来词,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附录中就有西文字母开头的182个常用字母词。它的活用现象指:一个常用的字母词在当前具体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其词性并相应改变其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的一种现象。因此判别它有没有活用,就看它在句中的词性有没有变,  相似文献   

4.
任福禄先生的《古汉语“词类活用”说质疑》一文对传统的“词类活用”说大胆质疑,并在对大量的事实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之后得出结论:“词类活用”之说法不符合古汉语实际。“活用”实为兼类。笔者认为此说虽不乏新意,但有夸大其辞之嫌。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的“词类活用”存在着“过宽”问题,但并不能以此抹杀“词类活用”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课本中有“词的活用”的有关提法和例句,那么,究竟是“本用”还是“活用”,是“词的多义、兼类”还是“活用”,“名词用作状语”是不是词类活用,以及如何看待词义的古今差异等问题,均需认真对待,中学言教学中应该慎用“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6.
虚字活用是指一个词临时用作另一个词类,从而临时产生了新的意义,即具有了新的用法。虚字活用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代词活用,二是其他虚词的活用。虚字活用非常复杂,所以解释虚字难度很大。具体的方法有:分析语境、结合上下文;多数虚词是由实词演化而来,因此,应首先辨清虚实;对虚词的了解和说明,必须结合句法进行分析;由于有些虚字活用是因与它类虚字通假而产生的,因此要结合古音韵;有些虚字是由于修辞手段的需要;所以考释虚字,必须结合辞例;必须钻研前人与时贤的关于虚词的专著  相似文献   

7.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较常见的语法现象,通过对词的活用,在特殊的语境中监时改变它的词性,使之起到不同的语法作用。但由于词类的活用,情况较为复杂,学习研究当中有人过于宽泛地理解和诠释词类活用现象,这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让学生准确把握这些大量存在于文言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对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关系重大。我总结了自己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感到对于词类活用现象的教授,采用“以今证古”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古代汉语作都把名词用作状语与使动、意动等一起,归入“词类活用”,中学语教学也同样如此。笔以为,把名词用作状语视作词类活用,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一种独特的语法现象,不管是在语法、语义还是语用层面都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本文试图通过对名词活用为动词语义层面上的分析,揭示名词活用前后的语义关系及从名词中截取动作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长期作业低效问题,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如何做到减负增效,就必须有所创新,活用教材,加强对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做到:改一改,设计自主性作业;变一变,设计趣味性作业;拔一拔,设计实践性作业;写一写,设计模仿性作业。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功用法、名词的意功用法.名词活用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是却有规律可循的,种种规律值得我们认真探手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一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从而使意义也发生一定变化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我国古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在具体的语境中许多人都搞不清活用规律或者把活用现象搞错。下面就几种易混活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目前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词类活用问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古汉语中的活用是语法方面的问题。而现代汉语中的“活用”属于修辞学的范畴。因此,我们对词类活用问题的发展趋势作了以下判定:一、由语法作用逐渐演变为语用作用;二、数量渐渐减少;三、活用的词类类别逐渐增多;四、使用的语体由广到狭。  相似文献   

15.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认识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避免成语的误解或误用。  相似文献   

16.
赵月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54-57,66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类的实词活用为动词。从词性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从用法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一般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另外,古代汉语里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谈词类活用,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等。  相似文献   

17.
认知与活用一直被用来描述词汇习得过程中的不同水平。认知型词汇和活用型词汇也一直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词库中两种不同的词汇体系。章从语用学及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重新阐释了词汇认知与活用以及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没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说"立论缺乏科学性,与语言规律相矛盾,对古代汉语的研究和教学都有害无益,应该取消。  相似文献   

19.
词性活用,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它与汉语的以下特点有关:汉语的词及词类划分的标准没有确定的界限,汉语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没有整齐的对应关系而句法成分之间有确定的位置,汉语固有的语法手段为词性的变动提供可能,汉语构词方式的特点为词性的活用提供可能.汉语词性活用是相关词语互动的结果,它与句意和词义具有密切的关系并受到它们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材的改革,中学语文课文中,文言文的比重加大了.文言文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对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束手无策.只好采取死记硬背例句的办法来学习这些知识点,结果收效甚微,测试时多数是设计加估计去完成。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有许多不同.辩识这些不同,掌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是阅读文言文必需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曾尝试用学生较熟悉的现代汉语的语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发现比学生死记硬背例句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基本上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