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谭嗣同 ,其身上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浪漫主义人格倾向。但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又纠结着中国士人在几千年传统政治文化之中熏陶而成的“圣君情结” ,这使得谭嗣同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又会表现出另外一种和革命浪漫主义完全不同的政治功利主义人格倾向。这对矛盾使谭嗣同常常处于两难境地 ,并影响着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心态 ,最终导致了殉身于理想的政治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快乐阅读》2020,(5):68-69
甜美的韩剧和国产偶像剧中的爱情总是幸福和浪漫的,但现实中的爱情真的如此吗?或许日剧能够给你答案,它更倾向于恋爱的“残酷真相”,没有什么天长地久,甚至浪漫的话都很少,有点丧,但胜在真实。  相似文献   

3.
那天和朋友说起“女神”这个词.朋友也是写文章的,她说她不用这词,这词被用得太多了,像个玩笑.我说,但有些人只能用这词冠之,换了别的词不行,不信你试试.用“偶像”吧,在高大上的正能量之余显得常规化,再者,偶像是力的,而女神是美的;“偶像”倾向钦佩,“女神”则满舍爱意.用“榜样”就更不合适了,又不是雷锋.  相似文献   

4.
偶像是什么?偶像是苍白的完美,是失去活力的雕塑。人们以为偶像可以树立在心里,成为精神的支柱,指引生活的方向。人们以为偶像总是与青春相连,总以为少年无知、中年冷漠、老年沉寂,偶像可以在青春热情上进的火焰里发出光彩。然而错了!偶像是崇拜者对自己现实的逃避,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现实的精神现象是传统、“前现代”、“后现代”并存。这三种现象基本上 在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存在:老年人“倾向”传统,中年人“面对”现实,青年人“向往”未来,其内容是交融在一起共时性的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之中。传统张扬的是礼仪,以道德为基础的礼仪至上是传统的核心;现实追求的是经济,以法理为保障的经济至上是现代精神的基础:未来向往的是自由,以人的价值为根据的自由至上是精神永恒的需要,从而构成了中华民族现实的精神现象。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正处在一个建构过程,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图。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中,美国人评选出了心目中的“十大文化偶像”,其评选标准是:只要提到他或她的名字,人们就会联想到美国;不管人们喜欢还是憎恨,在其他国家的人眼里,他们都代表着美国。最终入选“十大文化偶像”的人物是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好莱坞著名影星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敦煌蒙书中道德规范与思想的考察,探讨了其大众化倾向的生成背景、思想的流变。在敦煌蒙书中,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表现出极强的大众化的特质。日常社会生活作为道德的"基础事实"和道德教育的鲜活场景与道德"一体"存在于现实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当时的人们进行着道德规训和教化。  相似文献   

8.
也许,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偶像,偶像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偶像的故事激励我们前进。我们追随着偶像的脚步、行为方式乃军看待世界的眼光,偶像给我们提供着人生的范本。如果告诉你,许多名人,包括你所崇拜的偶像,他自己也有一个“偶像”,你相信吗?那么,这些“名人的偶像”到底拥有怎样强大而特别的魔力?这些“魔力”是否可以帮助你在高三更好地前进,甚至成为“新晋偶像”?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肯定对“超女”“快男”“快女”这些名词不会陌生。从2005年开始,电视里每年暑假即有一次的造星运动牵动了万千青少年的目光。但随着岁月流逝,几年过去.当初大部分被戴上“偶像”光环的选秀明星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甚至沦为路人。人们喜爱的“口味”也一换再换,心中偶像不再持久。  相似文献   

10.
<正>【活动理念】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个体会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在这些“重要他人”中,有一类很特别的人,那就是“偶像”。所谓“偶像”,就是那些“受到人们追捧、喜爱、欣赏的人物或形象”。偶像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偶像。“偶像”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影响是双向的,可能给处于生命困境中的他们带来巨大精神鼓舞,也可能让他们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把教师视为神圣的职业,教师一直居在高高的“神坛”之上,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被“侍奉”为完美的偶像;同时,在教学中又要承担着家长眼里的“保姆”“监护人”角色,以及学生眼里的“先知”“法官”等角色,以上种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角色错位无形中增大了教师心理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就目前现实而言,挂在嘴边的“偶像”字眼,常被中小学生窄化了,不少学生仅仅把歌星、影星当成自己的偶像。为此,帮助中小学生科学地认识偶像,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地选择偶像,并把表层性欣赏引导到实质性欣赏,这是时下班主任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师: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同学崇拜“菊花台”上的周杰伦,有的同学崇拜长着“隐形的翅膀”的张韶涵,还有的同学崇拜《武林外传》里的白展堂……但是.这些偶像跟我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偶像比起来,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甚至连一碟小菜都算不上。我说的这位偶像,生活在我国春秋时期,历经两千四百多年,人们依然崇拜他。他没有多少文化,只是一位普通劳动者,  相似文献   

14.
作为网络时代的特殊文化形态,赛伯空间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亚文化系统,其基于现代通信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所创造的虚拟网络空间(即赛伯空间)文化,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文化互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特别是为生活其中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狂欢的舞台,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着巨大负面影响。面对赛伯空间文化“泛娱乐化”倾向的挑战,学校教育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并给予积极的应答。  相似文献   

15.
从60年代全民景仰的雷锋到今天炙手可热的“超女”,所谓偶像,历经了几十年,虽然有所变化,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稳固如初。也反映着人们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代 ,战争被视为“国之大事” ,它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每根神经 ,震撼着人们的灵魂。在历代王朝的兴衰过程中 ,人们的生命活动总是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战争 ,由此导演出人世间无数悲欢离合的悲喜剧。人们一旦身处战争活动之中 ,势必面临死亡的威胁 ,不能不考虑和关心生命价值的问题 ,这在《诗经》征战诗中也有反映和透露。本文在论及征战诗内容的同时 ,着重对其中涉及生命价值观的某些表现及其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 ,诸如 :人的生命价值的天然性、延续性和递升性 ,人的生命价值的政治化倾向、伦理化倾向 ,以及形成征战诗中生命价值观的各种原因等  相似文献   

17.
从60年代全民景仰的雷锋到今天炙手可热的“超女”,所谓偶像,历经了几十年,虽然有所变化,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稳固如初。也反映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时代的变迁,人事的转化,都使世界发生难以预料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所崇拜的偶像必然是他们所追寻的目标。了解他们对偶像的看法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也利于我们把握未来社会的走向,为他们也为自己规划一条发展道路。也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为他们树立有价值的偶像观,摒弃存在于他们心中的消极情绪和偏激想法。  相似文献   

18.
“追星”是追求人生的一种方式。人们往往从自己所景仰的人身上,找到或者去建立一个理想化的人生形象,并予寄托。我想这就是“追星族”和“明星偶像”的由来。追“星”看起来是在追求偶像,但这偶像却不过是理想化并放大了的自己。正因为如此,追星者才追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  相似文献   

19.
《诗经》征战诗中的生命价值观(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代,战争被视为“国之大事”,它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每根神经,震憾着人们的灵魂。在历代王朝的兴衰过程中,人们的生命活动总是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战争。由此导演出人世间无数悲欢离合的悲喜剧。人们一旦身处战争活动之中,势必面临死亡的威胁,不能不考虑和关心生命价值的问题,这在《诗经》征战诗中也有反映和透露。本文在论及征战诗内容的同时,着重对其中涉及生命价值观的某些及其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诸如:人的生命价值的天然性、延续性和递升性,人的生命价值的政治倾向、伦理化倾向,以及形成征战诗中生命价值观的各种原因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在时代和现实政治的强力作用下,中国现代文坛呈现出在文学的内容上强化现实的政治意识,在文学的形式上俯就战时需要的群体意识话语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当时的文学创作陷入到一种时尚的公式化倾向之中。在这种倾向的挤压下,作家们的创作精神和个性特点日益萎缩,冷静地思索与创作的尊严被时代的洪流所湮没。在这样的背境下,却有少数作家清醒于时代洪流之中,坚守着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创作品格,以不合时宜的个人话语模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从而构成4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一道奇异的景观。徐訏是这一景观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他在时尚的群体话语潮流中坚守着自己的个性立场,以独特的话语模式营造出一个向内掘进的艺术世界,着力展示出波谲云诡的心灵世界与主观外化的第二现实。他的创作跳出了以追求“现实”为总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批判的狭隘视角。而融入了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的终极价值的独特判断和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