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全县教师的专业素质,桑植县教育局开展了联片研训,把澧源镇一小与二小、三小以及偏远山区的上洞街、打鼓泉等九所学校合成城区片,共同开展研训活动.澧源镇一小充分发挥窗口学校的带头作用,指导带动城区片教师积极参加研训.联片研训开展两年来,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2.
陈家河是一个"老、少、边、穷"的革命老区,在这里有贺龙元帅指挥的"陈家河大捷"战役.战役期间,肖克上将亲自题写了校名"陈家河贺龙希望小学".硝烟散尽,曾经的辉煌被历史的车轮所代替,作为桑植内半县的"领头羊"的陈家河小学,教师知识陈旧、师资力量不雄厚、学术氛围差、教研教改缺乏积极性.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实际出发,按不同地区、学校的不同情况,确定办学形式,安排教学计划,是加速普及小学教育步伐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期开学以后,我们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指示,对全县小学的办学形式和所采用的教学计划,作了统一安排。全县小学一律改为六年制,实行“四·二”分段,办学形式分四类,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第一类为全日制完全小学。包括县镇小学1所,38所公社中心小学和8所大队完全小学,一共47所,占全县小学总数的15.56%。学生人数约占全县学生总数的43%。这类小学生源较集中,能办齐1—6年级,设  相似文献   

4.
从去年11月小学第五片区跨校联片教研活动启动以来,我们承担了小学第五片区语文学科联片教研活动的规划、部署、落实等工作.小学第五教研片区有第六小学、第九小学、第十小学、第十二小学、第十三小学五所成员校,是一个规模较大、地域分布较广的教研片区,各校校情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娄葑第五中心小学创办于1912年,原是吴中区的一所乡镇小学,由车坊镇中心小学和三所乡村小学组成.我校虽然办学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办学点分散,办学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落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车坊并入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我校抓住这个机遇,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完成了撤校合并和学校改扩建工作,已经初步建设成为一所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设施设备一流的现代化乡镇小学.  相似文献   

6.
王国茂 《辅导员》2012,(9):16-17
从去年11月小学第五片区跨校联片教研活动启动以来,我们承担了小学第五片区语文学科联片教研活动的规划、部署、落实等工作。小学第五教研片区有第六小学、第九小学、第十小学、第十二小学、第十三小学五所成员校,是一个规模较大、地域分布较广的教研片区,各校校情也不尽相同。为解决各校的共性问题,适应各校的共性需求,实现共同研究,交流共享,保证联片教研实效,经片区成员校研究,确立了"立足校本教研,片区整体联动,提升课堂品质"的基本工作思路,确定了通过联片教研,打造"精品语文课堂"的联片教研主题。  相似文献   

7.
略论"教育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为实现“普九”工作目标,沅陵县和全国一样,按照分级办学的原则,各乡镇、村分别兴办了乡镇中学、村小和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但随着农村形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小学适龄儿童急剧减少,教育资源分散,办学效益低下,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2001年全县在校小学生为5.25万人,2004年降至3.65万人。2004年秋季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只有4000多人,仅为峰值期的35%左右。而全县有村小和教学点620所,其中一师一校475所,占72.3%,5名学生以下村小102所,一生一校13所。这种“散、小、差”的办学格局,严重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2005年以来,沅陵县按照中央关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穿越时光隧道,让时间定格在2011年7月16日:宜丰县文教局下发的4号文件决定,根据全县城乡小学在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以及师资力量、学校管理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将全县城乡小学异质划片,建立4个教育同盟。一个新的草根式组织——“城乡小学教育同盟”在赣西山区宜丰县诞生了。  相似文献   

9.
温超 《甘肃教育》2014,(15):11-12
正华亭县皇甫学校创建于2006年8月,在两届领导班子的亲历躬为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8年来,学校已从建校时有58名教师、1060名学生,发展为拥有363名教师、5585名学生规模的大校,而且小学综合素质考核一直名列全县前列,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直稳居全县最前列。在辉煌发展的背后,作为一所年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校园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0.
我县是一个地处湘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辖24个乡镇,21万人口。有中学10所(其中完全中学一所),中心小学24所,村级小学(含联片办完小)196所。 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学校教学仪器缺乏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观。至1994年底,全县已有一半的中学,6所中心小学的仪器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教委制订的二类标准。全县共配备教学仪器价值达25万多元(不含电教器材)。与此同时,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1990年以前,全县仅重点中学——县民族  相似文献   

11.
今天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要解决农村小学在办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平,"闭门锁校"是不行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把学校封闭起来是无法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要想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赢得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农村小学必须开放式办学,与社会全面沟通,让社会了解学校,让学校服务社会,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各界在办学中的作用.可以说,农村小学进行开放式办学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醴陵县通过开展“创百所先进小学竞赛”活动,把全县小学教育办“活”了。最近,县委和县政府为开展“创百所先进小学竞赛”活动联合下达了文件。活动的竞赛条件是:比党政重视,看办学条件;比管理水平,看领导班子;比队伍建设,看师资水平;比办学思想,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比勤工俭学,看劳动教育和劳动成果。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每年检查验收一次,达到条件的,发给“先进小学”证书,并给予奖励。目前,全县670所小学,已有154所报名参加竞赛。竞赛活动把“党政重视”列为第一条,促进了各级领导支持教育,把群众办学搞“活”了。两年来,全县社队自筹资金260万元,兴修教室582间,住房799间,礼堂38间,建筑面积74000多平方米。竞赛条件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3.
崇仁县实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黄洲桥头、宝水河畔,是全县唯一一所重点示范性小学.现有学生3600余人,设有55个教学班.  相似文献   

14.
一、主要成绩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有269所学校,其中中学51所(初级中学44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4所),小学218所;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96246人,其中中学54839人(初级中学31616人、完全中学13447人、高级中学9776人),小学41407人。全县拥有计算机室的学校由原来的几十所发展到现在的150多所,尤其是小学拥有计算机室的学校达到了101所。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以及部分完小都具备了计算机室,拥有的计算机总数达到5761台,生均比例1:20。在增加原来传统阅览室、藏书室、资料室的基础上,新建了电子阅览室15个,使用面积883m~2。全县中小学生拥有图书1932320册,教师拥有图书284897册,拥有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南浔区推行的"联片式研训"为农村中小学开展有效备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通过以单元为备课单位,组建学习共同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动力机制等方式与联片学校的老师进行集体研讨,真正提高了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自一九九一年以来,我们逐乡逐镇进行教育督导评估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跑了许多农村小学,面对大量新建或翻建不久,而又空荡荡的校舍,引起了一番思考:农村小学办学效益何在? 一、村小办学效益低下的表现1.布点太密,过于分散。以松江县为例,1969年时达到历史最高峰,全县共有853所小学,可说是学校办到了家门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提高村校的办学效益,学校的设点布局作了许多调整,学校数逐年有所下降,至1991年秋,剩下179所,其中完小110所,初小69所,成绩是有目共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坚持了保证重点(普及小学五年教育)、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使我县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初等教育 一九四九年,全县仅有64所小学(包括初级小学和教学点),在校学生4,28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只占15%左右。一九六六年,全县小学发展为203所,教学班629个,在校学生达22,954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上认真贯彻八字方针,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到普及小学教育上来,合理调整了学校布局,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建立并实行了乡长包乡、校长包村、教师包队的“三包”岗位责任制;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两条腿  相似文献   

18.
针 对人民群众不再 满足于能够接受教育,开始追求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的形势的变化,我们从加强小学建设入手,按照“学校布点科学化、办学条件均衡化、办学特色多样化”的思路,切实解决农村小学质量差、效益低、发展慢等问题,想方设法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努力办好每一所小学,不断推动全县基础教育的跨越发展。 一、推进寄宿办学,打破制约“布调”的“瓶颈” 我县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起步较早,到“九五”期末,全县按照“高集中、低分散”的布局调整模式,累计撤并农村小学118所,完小改初小68所。但由于人口出生锐减,小学低年级办学效益不高的问题又凸现出来。针对我县地处苏北水乡、境内河网纵横这一县  相似文献   

19.
山区联片校本教研是以一所中心校为中心,联合片内中心校,重点研究解决片区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共性问题,实现各片中心校优势互补的一种教研组织方式。南康市北部山区地处偏僻,信息闭塞,教学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在实施新课改中可以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鉴于此,2004年2月,由市教研室牵头,以横市中心校为中心,联合隆木、坪市、大坪、麻双、圩下、十八塘、内潮七所中心校,五十余所农村小学成立了南康市北部山区小学校本教研协作委员会。经过近一年来的摸索实践,对山区联片校本教研进行了一些尝试。联片会诊,确立主题。各中心校…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湖北省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潜江作为第一批试点县市,积极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从改革学校办学体制和乡镇教育管理体制人手,以“联校办学”和“联片管理”为手段,辅以“城镇教师支教”“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形成了“联校办学、联片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办学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